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30年前,中国汽车市场仅占全球的0.35%,今年我国汽车产量预计将达到1000万辆,今天我们是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的话讲,中国已经具备了践行中国汽车产业从制造大国迈向产业强国的宏伟目标。那么,纪念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30周年,是应该更多的回顾过去,还是展望未来呢?下一个10年,下一个世纪,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将会处于何种地位呢?我们无从揣测,但张小虞却是信心满满,请看以下访谈实录。文/新浪汽车王禁
中国占全球市场由0.35%到1/8
问:上半年汽车销量下滑很厉害,请问是哪些因素造成这种下滑?
张小虞:首先是汇率的变化,银根的调整等等因素,另外,燃油的价格对汽车行业来说影响特别大。
第二是运输。我并不是指奥运会。汽车行业在这几年已经形成了一个全国范围内的专业化协作网络,过去我们的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和汽车的市场都是以地方区域为主。
但在改革开放以后这几年,特别是近十年,很多企业都是在全国范围内采购。所以,运输的问题在这个阶段给汽车行业造成比较大的压力。但是北京汽车集团采取了很多积极的应对措施。因此,在全行业按照地方区域集团来讲,北汽集团的增长幅度比较正常,大概在20%左右。
我觉得压力对每一个行业都有,汽车全行业都做了极大的努力。特别是在地震灾害的时候,汽车行业对社会的贡献,不只是体现在捐了多少款、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车辆。像金杯汽车集团第二天、第二天的救护车就直接开到了地震灾区。
永恒的压力不用讲,能源、环保、安全,对全世界的汽车工业都是压力。
问:您能不能回顾一下改革开放30年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张小虞: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就是又改革又开放,这是汽车行业的两个轮子。改革就是我们自己的改革。我们从原来在一种严格的计划经济的模式下,用指令性计划来安排汽车的投资、生产、价格,改变成按照市场的规律来发展。
刚才实际上我回答了大家的问题。从改革的角度来讲,我们基本上进入了现在中央提出的五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开放给汽车行业带来的是加快国际化的步伐,我们已经是世界汽车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是资本的组成部分,也是技术、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1978年我们的市场份额是全世界的0.35%,到了2000年,我们达到了3.5%,增长了十倍。去年我们已经是全世界差不多八分之一的市场。我们从十几万辆在世界上根本排不上队的产业,现在变成全世界第三大制造国。这些数字都说明只改革不开放不行,只开放不改革也不行。
中国汽车的三个历史性阶段
问:从1978年开始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这30年当中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哪些阶段?
张小虞:从1978年开始到1994年,这一段主要是改革比较多。怎么改呢?包括国有企业的改革,包括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金融体制、投资体制的改革,汽车行业应该讲都是排头兵。
第二个阶段就是1994年—2000年,1994年以后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以后,我们的开放到了一个非常有序的阶段。这一段我们开放主要目的就是要应对即将参加的世贸组织谈判。我们1993年就开始了WTO谈判,1995年就是世贸组织的谈判,都在研究汽车工业要参与国际竞争,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
所以,从1994年到2000年,虽然我们的产量没有增长,但是我们对外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包括上海通用、和一汽丰田等几个来得比较晚的特大型合资合作企业,都是在1994年我们颁布了第一个汽车产业政策之后成立的。
第三个阶段就是2000年以后的新世纪,这一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就是快速增长。把今年算在内,从200万辆增长到去年的888万辆,再到今年上半年520万辆。我们保持了连续八年的快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幅在20%以上。这不只是中国的汽车工业没有过,世界汽车工业也没有过的增长速度。今年如果全行业共同努力,有可能会超过950万,有可能达到1000万辆。
1000万辆不是别人给我们下达的计划指标,而是根据市场进行的分析结果。今年即使我们把过去百分之二十几的增幅适当地降下来,只要14%的增幅,产量就有望突破900万,达到1000万辆。
我们从来没有把1000万辆作为一个计划来推进,这件事情跟我们庆祝改革开放30年不直接挂钩,我们重点纪念改革开放30年。880万辆是成就,900万辆也是成就。
大概就是这样三个阶段。新世纪以后,汽车工业最大的事情就是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也就是2001年—2005年的计划里,第一次写进去了一句话:“鼓励轿车进入家庭”。(这对中国汽车市场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0年的我国轿车年产量60万辆,占汽车(包括商用车等)总产量三分之一不到。现在我们的轿车产量占总产量超过50%,去年已经超过了480万辆,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轿车。
问:第一,现在业绩很多人对下半年的市场非常不乐观,包括对明年、后年的市场也非常不乐观。您能不能对今年下半年包括明年的市场做一个预期,因为您说达到1000万辆还是有机会,您还是挺乐观的。
张小虞:最近我们跟国家信息中心一些专家——不是汽车行业制造汽车的专家,而是研究经济、研究信息的专家,在沟通。他们认为汽车工业增长的幅度略高于GDP的增长幅度,这是一个大体的长期增长轨迹。GDP增长的曲线和汽车产量增长的曲线,以略高于它曲线的速度增长,应该是一个比较持续稳定增长的速度。从1994年以后大体上就是这样。
所以,我们最早做“十五规划”和“十一五”的规划是,在2010年以前按照15%左右的速度增长;2010年到2020年按照10%的速度增长。以此,汽车行业会保持持续增长。
但是超出预料的事,从2000年到现在,我们的年均增幅大概超过了22%。所以,现在把增长的幅度适当降下来,应该讲是大家能够承受的,而且我个人理解也符合中央的科学发展观要求。
我在几个地方讲,我们不只是产量的目标要达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原来我们预计到2010年我们的产量达到850万辆左右,这个目标实际上提前了三年达到,但并不等于汽车行业实现了原来预计的十一五的目标。我们还有节能的目标,还有减排的目标,还有出口的目标,还有企业整合要进入到世界500强的目标。这些都没有真正地实现。所以,我们预计到2010年的时候,才能够大体上几大指标实现十一五的规划,那个规划实际上是由一个制造大国迈向产业强国的规划。
另外还有我们自主开发能力的目标。当时我们计划在乘用车领域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要达到40%以上,但现在才达到30%,而且还不稳定。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里的市场份额,最高曾达到28%,现在大概降到25%、26%,全年下来我们再看看。
所以,我觉得全面地实现汽车工业2004年的产业政策和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是汽车工业贯彻落实中央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具体体现,所以全行业也都带努力。
自主品牌在乘用车领域是小学生商用车方面具有绝对竞争力
问:您怎么看待自主品牌的下滑?
张小虞:自主品牌从总量上来讲并没有下滑,但是增幅上它低于合资企业产量的增幅。
问:合资企业现在是井水犯河水,生产的产品越来越旺下探了,现在自主品牌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
张小虞:自主品牌一开始就艰难,因为我们起步的比较晚。我们很多自主品牌新进来的企业,说个通俗的话,小学刚毕业。2001年以后,国家才特别批准了几个新的企业,过去是三大三小,2000年以后才批准了新进轿车领域的企业,它们刚刚念完小学六年、七年。
为什么它们有一段时间增长的非常快呢?过去我们的合资企业通过市场的特点都生产中高档车,大部分都在20万和20万以上的车。现在政府的政策导向,消费税也好,各种政策也好,都是鼓励小排量。所以,合资企业从去年、前年开始研究小排量。在10万的领域里跟自主品牌竞争,我们当然有压力。自主品牌的企业都是从3万、5万甚至刚刚跨入到10万到15万的档次里,就面临着这样面对面的竞争。
问:眼前自主品牌的出路是什么?
张小虞:出路肯定是会很好的,因为我们自己占据自己的市场,所以合资企业也在调整。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同质化竞争时品牌效应(很重要),它是一种技术的沉淀。丰田搞了70年,前几天我刚刚到通用参加上海通用100年庆典,它(通用)搞了100年,像欧洲几家老的汽车公司有的(奔驰)甚至1886年就开始,搞了120年。我们要承认这样一个差距。
问: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还能进一步提升吗?
张小虞:在商用车领域我们会很快扩大,在这个领域我们的自主品牌已经达到80%的份额了。所以,大家不要把眼睛只看见轿车,只看见那几个型号的轿车。我们的商用车、大卡车、大货车、大客车、轻型客车都有绝对的竞争力。
问:您能不能评价一下30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变化?
张小虞:核心竞争力应该讲每一个环节都有它的核心竞争力。有的时候开发技术是核心竞争力,工艺技术就不是核心竞争力了吗?每一个环节都有它核心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来讲就是它的诀窍,不管它在哪个环境。所以,应该讲我们改革开放30年最大的成果就是我们大大地缩短了跟国际汽车产业技术水平的差距。
我们现在很多产品可以跟国际上同台竞争,我们弱的是什么呢?轿车。弱的是中高档轿车。我们真正自主开发中高档轿车说实在的2000年以后。2000年以前我们的轿车总产量60万辆,你要想全面地开发轿车,这个规模不足以支撑。因为开发同样一个产品,它的投入基本上是一样的。收回投资的方法,是要靠大批量的生产。如果这个产品的型号在市场上只有1万辆的规模,那个产品是10万辆的规模,那个产品是30万辆的规模,我当然去开发30万辆规模的产品,而不能一头钻进1万辆规模的产品开发。
所以,我们现在认识到这个差距,包括零部件的差距。我们的电子化零部件,核心是两个大的热点,一个大的热点是自动变速箱没有真正实行国产化。一个是电喷系统我们抓得太晚,现在受制于人,没有实力。现在国III排放标准必须要用电控,像废气循环,必须是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系统。我们是有差距的,多大的差距很难讲,但可靠性太差,用户不会买。
北京不能以征收牌照费来限制车辆增长
问:今年上半年咱们国家成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前汽车归不同的部门来管,现在归到工业和信息化部,这样一个转变对汽车行业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张小虞:应该讲对整个工业的发展是个好事情,汽车应该在工业的范围里边。从1980年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中央就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有这么一个专门的行业主管部门,对汽车产业进行统筹规划、标准制定、产业政策制定,应该讲比过去要好得多。我也不去评论过去的政府改革对不对。反正我到了中央机关工作以后,30年改了6次,每一次都对,从来没有说哪一次政府机构改革不对,与时俱进,越改越对。
我1978年到机关,正好30年,那个时候一机部汽车局,后来汽车局变成中汽总公司,一下子搞了10年。到了1993年汽车公司、中汽总公司政企分开,我又到了新的机械工业部的机械司,在这个中间又是机械委,又是机械部,电子跟兵器合并成机械电子部,以后又是机械局、联合会,每次都对,汽车行业确实需要。在第九个五年计划,中央又要求汽车工业是支柱产业,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规划,促进其健康发展。
问:张会长,奥运会以前车市下滑比较大,7、8月份的车市下滑更是厉害。
张小虞:只有北京的车市下滑,其它地方没有下滑。
问:奥运会期间北京市实行了单双号限行,单双号限行对汽车市场的冲击大概有多大?你怎么看待“单双号限行常态化“的提议?
张小虞:利弊都有。我总觉得公共交通也好,私人交通也好,最后检验它是否合理的标准是老百姓满意不满意。北京的这种交通在全世界都是典型,在中国也是典型的,十年前我就讲,北京市几个东西不合理,第一是城市结构不合理,所有的东西包括机关,包括写字楼,包括大的商场都集中在市中心,像摊大饼越摊得越大,中心区的压力也就越大。
第二个是公交的结构不合理。地铁开通的比较晚,满大街的公共汽车。全世界满大街跑公共汽车只有北京,拥有100万辆公共汽车。
第三,北京(住宅)小区的建设不合理,没有停车场。所以,李安定说了一个很形象的话,如果真要实行单双号,也可能对汽车的产量是一个刺激。有好多人包括你们在座的各位都离不开汽车,没有汽车没法工作。你们就只好再买一辆车,今天开这一辆,明天开那一辆。这么多汽车停到哪儿?必须占马路。现在的大楼不可能再挖一个停车场。
所以,利弊我不敢讲,反正这个东西不是一个积极的办法,不是一个好的主意,我也不叫它馊主意,起码不是一个好主意。
问:这段时间北京市交管局公开说,允许民间、媒体讨论单双号限行常态化适不适合?
张小虞:可以试一年,愿意买第二辆车的人先买。如果以后不搞单双号,再把二手车卖出去,刺激二手车市场的发展,而且全国都去效仿。
问:现在要解决整个北京市拥堵的问题,除了单双号限行还有什么办法?
张小虞:(要解决北京市拥堵问题,办法)就是修地铁,然后就分散化。北京市正应该让中央机关全搬到郊区去,整个改变城市结构。上千万人的城市靠地面的公交解决交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问:限制车辆的增加,实行征收牌照费的方法,这种方式适不适用北京市?
张小虞:如果国家说要把内需降下来,不搞消费结构的调整,可以实行这个办法。现在我们的内需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第一匹马,谁敢做这个决定(征收牌照费),谁就是限制汽车的发展(也就是限制内需,影响中国经济)。
北京不能仿效上海,如果北京仿效上海,全国仿效北京,这绝对不是一个办法。这次温总理讲话,一切建设的目的就是不断满足老百姓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路是政府修的,政府因为没法修好路,就不让老百姓买车,这个我想绝对不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起码没服务好。就像过去没有电,不让家里装空调一样。
问:我在采访一些老的汽车技术人员时,他们希望中国恢复国车制度,中国的国车以前是红旗。现在美国有林肯,法国有雪铁龙,就觉得中国当时红旗在80年的时候下马很可惜,你对这个是什么样的态度?
张小虞:我不能去批评咱们的国家领导人,包括各级领导人不坐国产车。我作为汽车制造业的员工来讲,我只能讲我们很多车造的还达不到他们的需求和要求。我们怎么可能让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坐10万块钱的车?安全性、可靠性何在?我们要努力。至于当时为什么把红旗给停了,当时停了也对,因为它太耗油了。当时节油通例的第一号就是停止红旗轿车的生产,不管做这个决定的人懂不懂汽车,反正四吨的车和一吨的车耗的油肯定是不一样的。那时红旗一辆车自重就四吨,当然耗油。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是不可能的。后来又认识到这个问题,很快调整,又恢复了红旗。如果红旗做的真是非常好,咱们中央领导一定都会带头坐,我只能讲我们做得不好。(来源:盖世汽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