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制油项目,虽然面临良好的发展机会,但也面临着项目投资巨大、技术有待成熟以及水资源、环保等方面的挑战。
技术风险
煤制油有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技术路线,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只有南非萨索尔公司的间接液化技术,美国、德国、日本均号称拥有成熟的直接液化技术,但均未有大批量工业化生产的例子。
当前中国投资煤液化制油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少煤液化工业化示范的经验和技术。一项技术必须经过“实验-半工业实验-工业化示范-大规模工业化示范-商业化大规模生产”这样一个过程,才能最终推广。这一过程中很多风险是难以预测的。而神华项目就处于大规模工业化示范的阶段,它的意义在于为国内发展这一产业开辟一个途径。
资源问题
资源要素主要包括煤炭资源和水资源。煤直接液化法生产一吨油品需要煤炭3~4吨,煤间接液化法生产一吨油品需要煤炭5~7吨。如果按照煤直接液化法生产一吨油品需要煤炭4吨以及煤制油工厂50~100年的寿命计算,对应年产300万吨油品的煤制油工厂原煤总计需求为6~12亿吨,假定煤炭的可采系数按50%计,配套煤矿的探明储量应当不少于12~24亿吨。如果采用间接液化法煤制油,则需要更多的煤炭。
煤制油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煤直接液化法生产一吨油品需要消耗8吨至9吨水,Sasol公司所采用的间接液化方式,耗水量更是直接液化法的1.5倍,而我国煤产区大多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中、西部地区,可用水的数量和时间等均需要仔细考证。
此外,还必须考虑到煤炭价格上涨对煤制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由于原煤的费用占了总可变成本费用的80%以上,因此原煤的价格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影响也比较大。研究表明,煤炭价格每升高50元/吨,项目内部收益率要降低1.4%~1.5%左右,相当于成本增加了约150元/吨油(直接液化法)或250元/吨油(间接液化法)。
投资风险
煤制油项目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的项目,要达到比较好的收益,至少规模产量要达到100万吨油品/年,这大约需要100亿元的投资额,启动资金约为30亿元人民币。
应当说,从国家的决策层到各个投资商,对此项目的最终投资都是持相当谨慎态度的。
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煤制油”产业属于高风险投资行业。第一个“煤制油”项目之所以落户神华,是因为神华在资源配置、煤矿开发、电厂配套、炼油化工、交通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而且是在四大保险公司75亿元巨额保单下才得以顺利实施。
油价波动风险
投资巨大的煤液化项目是否有竞争力,取决于煤价与原油价格的差距。对煤炭液化工程经济效益影响较大的因素:一是油价,二是投资额,三是工厂的开工率,四是原料价格,包括煤、水、电。其中,对煤制油项目影响最大的是国际原油价格,而国际原油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相当大。因此,在对煤制油项目进行开发时,必须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低油价有所考虑。
初步研究表明,如以项目税后的内部收益率12%为参考基准,当煤价为150元/吨时,煤制油项目的竞争力相当于37美元/桶;当煤价为300元/吨时,煤制油项目的竞争力相当于48美元/桶。
工艺及方案选择问题
无论是Sasol公司或者Shell公司技术,最大优点是成熟可靠,而缺点是引进费用高,使项目总体造价可能大幅度上升(估计﹥15%);相反,采用国内自主研发技术最大缺点是,工程放大存在一定风险,放大倍数越大,风险也越大,好处是项目总体造价可以大幅降低。
环保压力
煤制油项目面临的巨大环保压力是各方争论的焦点之一。数据显示,按照目前的直接液化工艺,每生产1吨成品油,需要消耗原煤4吨左右、水8~9吨,同时排放的二氧化碳是石油化工行业的7~10倍,不合理的煤化工规划将会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因此,煤制油项目必须经过严格环境评价。(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