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10月联合降息后,中国紧接着也下调利率,以示共度难关之意。如今,在世界其它国家讨论否出台财政刺激政策之际,中国已冲锋在前,先行一步。中国国务院最新宣布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财政刺激计划,旨在使中国度过未来几年的严峻时光。然而,这个财政刺激计划的方向却有误差。中国政府与其力图重整中国经济往日的势头,不如化危机为机遇,实现中国追求的经济转型,即让国内消费在整体经济中占有更大的比重。中国政府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中国经济正在放缓,这并不令人惊讶。全球经济低迷,无疑会影响到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中国经济2007年增长率为11.9%,2008年为9.7%,2009年则为8.5%。对西方国家来说,这样的增长相当强劲。但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如果经济增长出现3个百分点的下滑,而国内还不出现任何问题,那将是少见的。
过去一个月内,中国政府连续三次减息。现在,中国国务院采纳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WorldBank)的建议,批准了一笔未来两年内总值4万亿元人民币(合5860亿美元)的财政支出方案。预计住房、公用设施、灾区重建以及交通将是主要的支出领域。
这项财政刺激计划中的一部分,此前已经公布过。因此,很难确定新的财政支出规模到底有多大。但对中国来说,问题并不在于是否能通过建设足够的铁道线路、港口、管道及住房,以度过这场全球性衰退,而是中国的经济模式需要重新进行重大调整。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惊人。但是,这种以出口和投资为基础的增长,是以消费支出为代价的。看上去,中国似乎以成为一个“超大型的韩国”为目标:2005年,资本投资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超过50%。中国经济的资本密集型特点,意味着企业利润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就业率增长已经放缓,所以中国普通工人从经济增长中的获益不大。
由于人民币被低估,进口商品变得相对昂贵。中国消费者不愿支出,中国国内消费需求太低。上世纪80年代,家庭消费支出占中国GDP比重超过一半,但这一项目前所占GDP比例仅略超过三分之一。
由于缺乏社会保障体系,在中国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中,储蓄高达四分之一。同时,公司和政府部门储蓄也在增加。总体而言,中国总储蓄额约占GDP的60%。中国的高储蓄率,对于当前的全球储蓄不均衡状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这场危机产生的部分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亚洲的巨额储蓄涌入西方国家,填补了这些国家的赤字。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必须推动国内消费需求。但是,中国领导人应该说到做到,言行如一。目前,中国公布的财政刺激计划,并没有试图提振公共和私人消费,而是旨在使中国经济度过难关,直到可以再次出口。这是行不通的。目前,中国政府面对一次机遇,可以把此前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增长模式,调整为以消费为导向的增长模式。
中国的家庭税赋不高,减税能起的作用不大,现金返还(cashrebate,即补贴)将更为有效。在学校和医疗服务方面投入公共支出,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的,也会有一些效果。正是出于对医疗和教育支出的担心,中国消费者才保持着很高的储蓄率。上述举措将有助于鼓励家庭消费。
中国领导人提出这一财政刺激计划是正确的,如果他们仍关注于基建,而非促进家庭支出,那么他们将错过一次进行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机遇。对中国来说,真正的问题并非仅仅是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衰退,而是中国现有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持续。现在,正是做出改变之时。
资料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