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盛宴”尚未开席,但是嗅觉灵敏的车企们已经准备好刀叉严阵以待。由于在新能源政策的扶植标准问题上,仍没有严格的界定。因此,毫无疑问它又成为了一场内、外资车企充分博弈的战场。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新能源汽车激励政策出台之前,车企集体游说政府的工作不会有丝毫松懈。
1中资的格斗
11月27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又来到重庆,这是他近期第三次来到重庆。这位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第一推动者,即将见证一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万钢表示,根据国际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和我国燃气汽车推广的成功经验,由政府来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商业化示范工程,是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11月27日,财政部经建司司长王保安在重庆明确表态,国家将通过财政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补贴来支持。这是财政部对于新能源汽车支持的最为明确的表态。财政和税收的手段,而这也进一步刺激了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角逐。
实际上,最近两年由于科技部在新能源方面支持力度加大,中国本土车企也逐渐改变了电动车专项启动初期的消极状态。
今年7月,长安集团率先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此后,上汽也不甘示弱紧跟着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公司。11月25日,上海汽车发布公告:公司将与其控股股东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下称“上汽集团”)联手成立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暂定名,下称“捷能汽车”)。上汽有关人士表示,这项内部代号为“H(混合动力Hybrid的第一个字母)公司”的项目,投资额为20亿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据悉,公司成立之后将主要针对混合动力、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技术,包括对电驱变速箱、新能源动力系统等关键系统进行研发,有效降低整车产品油耗和排放。
把发展电动车作为终极梦想的比亚迪汽车也将在近日实现一个飞跃。12月15日,比亚迪将推出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比亚迪公关部人士表示,工信部179号新车目录公布后,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获得国家批准上市销售的资格。目前全球掌握双模技术的只有通用、丰田和比亚迪三家汽车企业,这将是全球第一款上市的不依赖充电站的电动车,比国际汽车巨头提前了2~3年实现双模电动车汽车的商业化。
不过细心的人会注意到,本次大会科技部、财政部、车企均有出席,唯独主管汽车业发展的工信部不在场,“工信部成立之后,在新能源发展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工信部应该做出更大的动作。”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也表示:“工信部应该制定明确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没有这个战略,一盘散沙企业肯定会出问题。”
的确,正是由于新能源政策标准不明,因此,才出现了更多车企对于即将浮出水面的新能源优惠政策的争夺。
2外资的忍术
与国内汽车企业直接向政府“索取”不同的是,外资宁愿采取更加温和、委婉的迂回战术,来达到自己的商业图谋。
日前,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桥本泰昭表示,为了于2012年在中国推出纯电动车做准备,日产汽车公司正在就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政府进行商讨。在此之前,日产从未向国内媒体披露其电动汽车进军中国的计划。桥本泰昭明确表示:“我们需要基础设施配合,这是我们与中国政府进行磋商的原因。”不过,桥本泰昭不肯透露与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商谈此事的更多详情。
当然,日产并不是第一个公开承认正在“游说”政府的外资企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不久前,在上海召开雪佛兰VOLT电动汽车技术说明会上,通用亚太区副总裁白雷蒙也向媒体透露,通用已与国家电网公司商讨,希望与国家电网合作,设立便利充电站或提供智能充电装置,建立一个全行业共享的电动车充电平台,目前尚未有合作协议出台。
同样来自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则采取了更务实却更隐蔽的“游说”政府策略。为了在中国推广普锐斯混合动力轿车,早在2005年底就大胆地将该车引进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生产。其间他们通过向政府机关和科研机构免费提供研究样车方式不断推进与中国政府部门的距离。“丰田希望通过混合动力技术的宣传和推广,能让政府尽快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税收优惠政策。”丰田中国的一位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虽然“游说”中国政府的外资企业不在少数,不过现在还很难说他们所做的工作都能得到中国政府的积极响应。如丰田期待中的鼓励新能源汽车购买和使用的税收优惠政策,迄今并未形成统一方案并公开征求意见,政府也没有提供政策出台的一个确切的时间表。
3一碗水端平的难题
“作为本土企业,我们也希望相关政策尽快出台,但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显然比我们设想的要多。”国内某品牌车企负责新能源车项目的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政府担心的问题是,本土车企所研发的新能源车技术能否与外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以下简称《产业目录》),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发改委的鼓励产业目录。受到政策鼓励的新能源技术不仅包括本土车企看重的压缩天然气、纯电动、燃料电池、二甲醚类燃料以及灵活燃料汽车,还包括外资车企热衷的混合动力、氢燃料、生物燃料和合成燃料汽车等。
发改委表示,已列入鼓励目录的新能源车技术,都将享受后续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政策。虽然上述表态过于笼统,但是发改委的一纸《产业目录》还是让本土和外资车企同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更积极的变化出现在今年5月初。当时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第164批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中,第一次出现多款新能源汽车的名单:一汽奔腾、上海通用别克混合动力轿车、上海大众帕萨特燃料电池轿车、北汽福田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城市客车、一汽混合动力城市客车、重庆长安的混合动力客车和东风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共七款新能源车上榜。
如果加上此前已经在国内取得“产品公告”的三款混合动力轿车——丰田普锐斯、长安杰勋(参数配置图库)HEV和奇瑞A5,以及日前刚刚获得工信部“限制区域销售”政策的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在国内具备批量投产的新能源车已达十一款之多。
“以后在重庆购买一辆杰勋HEV混合动力车,仅财政补贴就会超过两万元。”长安汽车混合动力项目总监任勇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科技部和财政部牵头的“十城千辆”新能源车示范运行计划已经在重庆率先启动,为此财政部和重庆市政府打算出资5000万元用来补贴购车者。而率先实现量产的长安杰勋HEV,也因此成为国内第一款“受惠”该项目的国产新能源车型。
不过,据记者了解,科技部主导的“十城千辆”计划,可能“绕过”合资品牌只取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作为推广的“样板”。一汽丰田和上海通用相关负责人均表示,丰田普锐斯和别克君越(参数配置图库)混合动力轿车,均未被列入科技部“十城千辆”的新能源车示范运行计划。
由此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对本土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意图不言自明。
据记者了解到,财政部第一批补贴重点对象将是本土车企生产的新能源车型,并不包括合资品牌车型,这与科技部主导的“十城千辆”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工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在获得政策支持上,本土企业显然比“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何况,相对于外资而言,本土车企即便得不到中央政府的支持,至少在很多时候还能得到地方政府的力挺。(来源:中国经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