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拯救本国汽车业,俄罗斯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对购买国产汽车时的贷款优惠,和免除部分国产汽车铁路运输费等。有关专家表示,这一措施如果出台,将大大地增进俄罗斯国产汽车在俄远东地区的竞争力,对中国汽车在俄销售造成冲击。
俄启动拯救汽车工业计划
这一消息是俄总理普京19日在参观那别列日内•切尔内的卡马斯汽车制造厂的新型汽车生产线后,发表讲话时透露的。据俄罗斯《导报》12月20日报道,普京阐述了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拯救俄罗斯汽车工业的计划,他指出,将在本国汽车行业注入资金,而且要刺激市场需求。政府将对购买国产或符合在俄罗斯有关国内组装汽车本地化有关规定的汽车上给予贷款优惠。特别是对那些输送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国产汽车给予免除国内铁路运输费用的优惠,运费将从国家财政中予以补偿。这也就意味着原本从俄罗斯西部地区运往俄远东地区每辆车约70000卢布的运费将由政府负担。
中国汽车对俄市场频受冲击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一直以来所占地位如何呢?据黑龙江大学俄罗斯问题研究所姜振军教授介绍,中国一度是对俄汽车出口最多的国家,俄罗斯幅员辽阔,其本国汽车制造企业多集中于西部地区,中国的汽车企业一直从黑龙江、内蒙古的口岸直接输入俄远东地区,与俄国产汽车和欧美汽车企业相比具有运输费用低的优势。但2008年以来,俄罗斯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外国品牌汽车不断涌入,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销量下降,而美欧日韩汽车在俄销量却大幅上升。2008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在俄罗斯销售总量为10126辆,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在俄市场中进口汽车份额由上年的3%下滑至2%。而俄此次出台优惠政策后,中国汽车企业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出口汽车的运输优势将被完全抵消。此外,在俄境内的合资汽车厂商将同样享受本项优惠,欧、美、日、韩的著名汽车制造商大多在俄拥有合资企业,而中国目前在俄境内则没有符合俄罗斯汽车组装生产本地化要求的汽车合资企业。
事实上,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俄罗斯带来的冲击早已波及到中国汽车业。据黑龙江电视台12月8日的消息,地处对俄贸易前沿的黑龙江省绥芬河和东宁两个口岸,有大量出口到俄罗斯的载重汽车和大型机械设备滞留在港口。而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即为受金融危机影响,俄罗斯卢布贬值,部分公司倒闭,大部分已经签订了合同的俄罗斯客户由于资金问题而不能履行合同义务。其中以华信集团公司为例,就有大约5000台汽车和大型设备因俄方不能履行合同而滞留在口岸。一家不愿公开名称的、以对俄出口大型载重汽车为主的汽车销售公司业务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的业务也已受到很大影响。全球经济危机加上俄罗斯即将采取的为拯救本国汽车工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使他们感到雪上加霜。这家公司前两年对俄商务车的出口供不应求,俄方客户须先付定金、甚至付全款方能发货。但自今年夏天全球爆发经济危机以来,这家公司对俄贸易中的汽车出口量急剧下降,目前公司所代理的国产汽车在绥芬河、东宁及满洲里各口岸的积压量已达几百台。公司虽然仍不愿舍弃俄罗斯市场及老客户,但不得不开始着手开发南美洲和非洲市场。
据黑龙江省商务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从7月1日起,俄罗斯政府实施修订后的进口汽车认证体系,将进口汽车检测项目由11项提高到55多项,手续繁琐,时间漫长,且费用昂贵,使得大部分中国汽车企业短期内难以适应,增加了国产汽车向俄出口的难度。从商务厅掌握的情况看,中国汽车对俄出口总量现呈下降趋势,记者在哈尔滨海关也验证了这一说法。
中国汽车对俄出口面临严峻挑战
实际上,俄出台的针对汽车业的措施对于中国汽车造成的冲击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07年年底,俄即改变原对日内瓦协议成员国汽车简化质检程序的政策,致使2010年7月后客车和载重汽车进入俄罗斯市场的门槛将被提高;继而联邦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副部长基里尔•安德罗索夫在2007年12月26日宣布,没有任何一个中国的汽车厂家及时地与俄罗斯联邦经济和发展部签订“关于在俄罗斯进行汽车工业组装生产”的备忘录,这意味着中国汽车生产厂家又失去了在俄罗斯组装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机会;今年12月初,俄又出台政策将原本15%的进口二手汽车关税上调到25%,此项政策曾引发进口汽车较为集中的加里宁格勒地区和远东滨海边疆区汽车销售从业人员、政府官员和当地百姓的示威游行,还有200余名反对者为此遭到逮捕。
面对俄罗斯近年来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本国汽车工业的措施,姜振军教授表示了忧虑。他说,一直以来,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和出口商各自为战,尚未形成合力,而且对俄汽车市场缺乏深入系统的调研,不能提前应对俄罗斯汽车市场的变化。例如,在俄罗斯汽车质量认证方面,我方行动明显滞后。从2008年1月1日起,俄对进口汽车实行欧Ⅲ标准,2010年将实行欧Ⅳ标准,对此我国汽车企业须早做准备。而我国汽车企业一直以来一味以低价为“法宝”,实际上这种低价战略越来越不适应俄罗斯市场的变化。俄罗斯人越来越注重汽车的质量、品牌和售后服务,价格正在退居次要地位。而中国汽车的品牌意识单薄,在俄罗斯基本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品牌,也没有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真正开展汽车广告宣传,而且售后服务跟不上,几年来由于零部件一直不能及时供应,俄罗斯人已大失所望。与此同时,中国轿车技术不成熟,在俄组装已经不具备优势,可是中国几家公司仍在俄继续寻找组装的合作对象和厂址。为此,他建议,中国汽车企业应规避上述不利因素,认真跟踪研究俄罗斯汽车市场动态,立足长远,培育市场,学习借鉴“海尔”等其他产业品牌成功占领境外市场的经验。(来源:东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