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风暴突起,首当其冲的制造业是钢铁行业。去年下半年,从世界钢铁“龙头老大”米塔尔资产大幅缩水开始,浦项、新日铁、纽柯等钢铁巨鳄同样出现产品滞销、亏损减产、裁员降薪等现象,无一幸免。国内以10大钢铁集团为首的钢铁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严重冲击。
令人刮目相看是,江苏沙钢集团却做到了“六个不”:资产不缩水,2008年底总资产达1023亿元,同比增长24.57%﹔职工不裁员,还招进了4149名高校学生和技工﹔工资不打折,相反从7月开始集团1.5万员工平均增加工资20%以上﹔产量不减少,2008年产钢2330万吨,同比增长1.79%﹔库存不积压,做到产销平衡,连今年的生产计划也在去年年底就全部协议签约,签约量为110%﹔效益不降低,2008年实现税利148亿元,比前年增加3亿元,在受冲击最严重的四季度集团本部在消化大量高价原材料的同时,仍然做到月不亏损,最低的11、12月仍盈利超亿元。这样强劲的势头至今未衰。
有如此骄人业绩和稳健发展的大型钢企,在当前国内外钢铁行业中凤毛麟角。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能在全球金融风暴中昂首挺立的企业,沙钢是值得国人骄傲和自豪的。
世界排名第7、国内排名第3的江苏沙钢集团,是我国十大钢铁企业中唯一的民营企业,也是国内国际唯一没有股票上市融资、主要靠自我滚动发展的大型钢铁企业。领导打造这艘“钢铁航母”,并掌舵前进的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党委书记沈文荣。沈文荣还担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工商联冶金商会会长。他还是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
沈文荣对笔者说:等风暴来了再想办法就来不及了,问题取决于你自身是航行在河里的小船、江里的中船,还是海洋中的大船。沙钢已经是一艘抗风破浪能力强的“航空母舰”,所以才能在金融风暴中挺住。
有人比喻:这好比台上1分钟,台下10年功。沙钢今日在世界钢铁舞台上能演出如此威武雄壮的活剧,是他们长期锤炼的结果。
“英雄本色”来自市场活力
以规模而言,国内外与沙钢同等级的“钢铁航母”不下一二十艘,比较而言,沙钢在这场风暴中损失较小,效益较好。可见沙钢的“十年功”不同寻常。沈文荣说:“我们的竞争力是尊重市场、贴近市场、研究市场、顺应市场,从而汲取市场活力而锤炼成功的。
分析市场需求,合理确立生产格局,最大限度地确保产品适销对路。这次金融危机使房地产、汽车、造船、石油、家电、机械等与钢铁产品密切相关的行业相继受到重创。反映到国内,先是钢铁产品全面滞销,时隔不久,螺纹钢、线材等建筑用材开始止跌,板管材仍然下滑。去年11月国务院出台4万亿拉动内需的重大决策,与此关系紧密的建筑用钢更是逆势而上,其价格甚至超过了板管材。国内十大钢铁企业中除了沙钢有螺纹钢和线材生产线外,其余九大钢企基本上都技改为板管材生产线,生产1吨亏一吨,生产越多,亏损越大,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建筑用钢赚钱,而不可能调整产品结构,因为设备不一样。沙钢由于螺纹钢和线材占其产量的50%以上,而减少了亏损,增加了盈利。
原来前些年人们普遍认为板管材的技术含量高而将此作为技改的目标,螺纹钢和线材是低端产品而将其生产设备淘汰掉。全国先后上了40多条板管材生产线,形成所有国营大钢企的板管比率在90%以上。面对这一热潮,沈文荣冷静地分析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由于我国处于城镇化初期和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钢材消费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是建筑房地产、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和机械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建筑用钢为主的长材消费量一直占到全国钢产量的一半以上(2007年为56.7%)。虽然汽车、造船、石油、家电等行业发展也很快,但如果40多条新增板管材生产在线马,加上原有板管材产能将形成2.5亿吨产能,超过市场所需而造成供大于求。因而他决定沙钢在多快好省引进改造2条板带生产线的同时,仍然保留和改造形成年产500万吨螺纹钢和400万吨线材生产能力的设备。2条板带材生产线中,1条为年产200万吨的5米宽厚板生产线,全国只有2条,即使在金融风暴中产品仍是供不应求。另外年产450万吨生产线中,还多配了一套年产160万吨的方坯连铸机,如果板带材滞销、螺纹钢顺销,就将此连铸机换掉1条板坯连铸机,因为方坯可轧螺纹钢。这样板带的产量将降到290万吨,就能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这次金融危机使国内市场的“板管大战”提前形成,而且还出口不了,国际市场上也是螺纹钢、线材优于板管材。即便是螺纹钢也有高端产品,迪拜建造的诸多世界闻名的建筑中需要的螺纹钢不仅等级为最高等级,而且提出上岸交货时不生锈的特殊要求。这就要求生产厂在冶炼中达到相应要求,而且在组织生产、物流运输等环节杜绝“生锈因素”。结果只有沙钢一家应标中标,每吨价格竟然卖到1200美元,线材中也有科技含量高的优特钢,用于加工标准件、钢帘线等高端制品,沙钢的400万吨线材中90%以上是优特钢,出口价格也在1000美元以上。沈文荣认为,产品的科技含量还得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才能显示其真正的价值。沈文荣摸准了市场脉搏,市场对沙钢予以丰厚回报。
面对市场竞争,完成生产设备、技术管理的一流改革,实现降本增效的最大化。沙钢的板管比虽然不满50%,为十大钢企中最低,但其所有工艺装备是国内一流,世界先进,这在世界钢铁行业中是屈指可数的。近10年来,沙钢先后投入300多亿元进行技改,不仅长流程生产线为世界先进,其中5米宽厚板生产线集聚了11项全国第一,而且年产900万吨钢的长材生产线水平也是世界领先。加上先进的技术管理,沙钢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在全国名列前茅,人均产钢量近1000吨,为国际一流水平,从而使吨钢劳动力成本只有80元,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00多元。
沈文荣说:“当一吨钢能赚1000多元时,这种优势不明显,而到了只能赚100元左右,甚至不赚钱时,这种优势就会放大,起到止亏转盈的重要作用。”
抗击市场风暴,把原材料基地和物流建设成为集团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缓解了由此产生的冲击波。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受制于国际市场铁矿石供应一直是钢企老总们的心病。既无铁矿又无煤矿的沙钢,对此更是深感其痛。沈文荣在进行重大技改的同时,把到国外建设矿石基地和国内打造煤焦基地作为同等重要的工作来做,有效地拉长了产业链,减少了市场风暴中的原材料冲击。继多年前与国内兄弟厂联合投资澳洲矿业项目后,目前,沙钢已在澳大利亚用参股、控股方式拥有10亿吨矿石资源,其中有一座已经投产的矿山和一家上市公司。在另一个重要铁矿石生产国巴西,沙钢也有合作。与此同时,沙钢通过参股控股在山西、山东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煤焦基地。力争3至5年内,集团所需原材料的50%纳入沙钢可控范围。
钢企物流成本起伏很大,而且占到产品价格的相当比例。沙钢通过10多年的努力,已拥有10只自有万吨级长江码头,年吞吐量达6000万吨,而且全部自动化管理,只用了常规航运部门1/10的操作人员。在这同时还投资了国际船务公司,加上厂内合理科学的生产流程,使沙钢的物流成本大大降低,每吨钢的物流成本比其它钢厂减少200元以上。这样,沙钢抗风暴的能力又得到实实在在的增强。
沈文荣的“市场经”念活了,念神了,念得卓有成效。
市场活力源自科学发展
这次金融危机来自老牌资本主义的美国,始作俑者为其高层的金融界人士,他们可称市场经济“老手”。可见市场经济是一匹难以驾驭的“烈马”,何况它还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沈文荣深深感到,只有老老实实地学习、研究市场,摸索其根本规律,才能在瞬息万变中减少损失、赢得主动﹔而只有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才能掌握主动权。这个“根本”就是依靠科技进步求发展,符合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精神。这些年来,沙钢主要抓了三方面的关键举措。走引进——消化吸收——改造创新之路,迅速调整结构,升级换代,打造精品沙钢。去年年底,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接见沈文荣时说:“老沈,你得感谢改革开放政策,有了改革开放,你才引进了世界最前沿的钢铁生产设备和技术,一下子跃上了世界先进水平,这就是'拿来主义’。”
确实,沙钢从1989年引进国内第一条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被称为“我国钢铁工业第三次革命的样板”,之后又引进“亚洲第一炉”,到2002年从德国买进一个长流程的综合钢厂,致使沙钢在短短15年时间内,从一个设备落后的作坊式小厂,迅速改造成为100%是世界一流水平设施的千万吨级的现代钢铁企业。在项目的选择上始终坚持要从本厂实际出发,要瞄准市场需求两条,因而个个成功,项项创效。
更可贵是沙钢的“拿来主义”不是照搬照套,而是消化吸收后再进行改造创新,实行了自主创新。因而才有了电炉生产线的实际产量和能耗大大超过设计水平的罕见成绩﹔才有了低价买进德国二流水平旧设备,改造成一流水平长流程、年产钢能力达650万吨综合钢厂的奇迹,并创造了吨钢投资最低的世界记录﹔以及创造了建高炉专供电炉的热装铁水新工艺,高炉与转炉的铁水“一包到底”的“界面技术”等多项世界级的创新技术,大大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
比如热装铁水新工艺,不仅能大幅度的降低电耗,增加产量,提高质量,而且还可以调节铁水的使用,即根据生产实际情况,以及矿石和废钢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市场对各类产品需求的变化,调节电炉“吃”铁水的比例,使原本互不关联的长流程的高炉、转炉和短流程的电炉之间实现了“互通”,使生产设备也彻底“市场化”了,即可以做到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来选择不同原材料的使用量,以及调整不同产品的生产量,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这种集聚在一地的奇特的生产工艺流程,在当今大型钢企中是独一无二的,是沙钢最大的一项自主创新成果。
为了更好地走好自主创新之路,去年沙钢首期投入4亿多元,建立了自己的钢铁研究院,带动了厂内的研究所,出了一批成果。比如“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中急需的X80管线钢,浦项的专家预测沙钢起码花10年才能搞成,沙钢仅用了半年就获得成功,在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获得了大订单。
深化节能减排,推进循环经济,打造绿色沙钢。沈文荣在决策引进工程中,把引进循环经济理念和项目视为重要内涵,使沙钢成为出类拔萃的“废弃物回收利用中心”,以及余热余气的“能源转换中心”。从上世纪末开始,沙钢在国内工业企业中率先走上了循环经济之路,自创了30多个节能降耗循环圈模式,构建循环经济方面的总投资累计占固定资产的18%,循环经济对企业效益的贡献超过35%,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他们踏踏实实构建了煤气回收利用、蒸汽回收利用、炉渣回收利用、污水回收利用、焦化副产品回收综合利用等五大工程,形成了年利用煤气发电能力30亿千瓦时,轧钢加热炉每年减少重油消耗24万吨,炼钢烘包每年减少柴油、液化气消耗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200多吨,每年回收综合利用各类炉渣540万吨,吨钢耗用新水降至3.69吨(全国平均水平为7吨),回收和利用蒸汽等每年减少燃煤28万吨。达到95%以上工业“三废”实现循环利用的高水平,每年增加了3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更是保护了生态环境,成为沙钢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优化资源,兼并重组,打造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钢铁集团。跨入新世纪,全球钢铁业发展的趋势出现了一个重大变化:规模变得和速度、效率同样重要﹔并购重组成为扩大规模的重要战略手段。这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对钢铁业的资源优化发挥新的作用。我国国务院也于2005年7月批准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对此作了明确态度和要求。沙钢于本世纪初曾有过两次兼并重组的经历,都因是政府行为而告吹。沈文荣深感只能由遵循经济规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为原则,才能使兼并重组成功。
从2005年开始,沈文荣对沙钢的发展实行了两个战略性转变:从提高速度、效率为主,向速度、效率和规模并举转变﹔扩大规模从新建、改建为主,向结构调整、实施兼并重组为主转变。以此制订了一系列的兼并重组计划: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内后外。这种低成本的扩张战略很快收到实效:至今沙钢已成功地兼并重组了淮钢等4家国内钢铁企业,以及澳大利亚一家矿山上市公司,很轻松地增加了近千万吨的产能,增加了特钢的类别。
沈文荣认为,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钢铁业重组成本最小,各方面思想容易统一,最近就有近10家钢铁企业主动向沙钢提出兼并重组的意向,沙钢将按照既定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用兼并重组的举措使沙钢的经济总量在3-5年内实现翻番,跨上新的台阶,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钢铁集团。
沈文荣认为,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没有结束,一个企业抗风暴的能力毕竟有限,只有依靠强大的国家后盾,才能闯过难关。今年钢铁企业面临的形势比去年还要严峻,沙钢必须进一步苦练内功,确立过紧日子的决心。3月中旬,沈文荣召开了中层以上骨干动员会议,部署在全集团开展增产降本、增收节支计划,强化科学管理,以迎接更大的挑战。(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