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担忧政府增加窗口指导等措施一季度信贷创天量货币政策是否从紧?
党中央、国务院定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没有问题”,将一直持续。
———针对部分人士忧虑内地货币政策是否会“松中有紧”,央行纪委书记王洪章作出上述回答。
首季信贷再现井喷之势。央行11日发布的信息称,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达4.58万亿元,几近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中全年5万亿信贷增量的目标。
央行在周六发布信贷数据实属罕见。在此之前,市场上早已有传闻称,3月信贷数据会有天量递增,但是,最终公布的数据仍然是超出了人们此前的预期。
信贷增长使得市场开始担忧,未来央行的态度是否会有所改变。如增加“窗口指导”等措施,甚至会在货币政策上实施“松中有紧”的政策。
多数流向大企业
央行数据显示,3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1.61万亿元。数据的发布,使得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58万亿元,逼近全年信贷额度5万亿元的总额。
根据往年数据,一季度新增信贷往往会占到全年新增贷款金额的60%以上。如果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5万亿元的目标来估算,目前新增信贷已完成全年信贷指标的90%以上。
有分析人士甚至表示,银行3月末贷款余额存在做账迹象,天量的信贷增长不可能是真实信贷需求的体现。除去票据业务和正常的信贷投放,3月虚增的信贷可达4000亿元,并主要集中在四大行等大型银行。
井喷的背后,是更多的大企业得到优惠。记者了解到,信贷资金主要流向了大企业、政府投资项目。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19家主要银行5000万元以上客户贷款集中度占比是60%左右。
统计显示,去年12月以及今年1、2月共3个月的银行信贷,总量已接近3.5万亿元,除去1.3万亿的票据融资,在剩余部分里,中长期项目贷款高达1.3万亿元,而短期贷款仅为8029亿元。同时,在短期贷款结构中,工业贷款为2430亿元,剩余1019亿元则为农业贷款。
井喷背后隐忧犹存
而按市场通常的标准,大客户贷款保持在40%左右对银行来说比较适宜,一旦超过50%,即意味着贷款进入风险区。
信贷骤热骤冷对于经济的冲击会十分明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的经济刺激政策产生负面影响。
“假如贷款并没有流向急需贷款的企业,而是进入了并不差钱的大型国企甚至资本市场的话,就会埋下通胀的种子,并增加滋生不良贷款的风险。”渣打银行中国研究部宏观经济分析师李炜在采访中说。
长江商学院周春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信贷规模的增长,这里面的确可能有一些套利的因素。在他看来,也可能有一部分的资金,实际上并没有用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而是用于一些金融的投资。
不过,在权威人士看来,这种新增信贷井喷的状况不会持续。中国人民银行纪委书记王洪章就持有这样的看法。他认为,虽然是否见顶仍然很难判断,但是这种井喷的状况不会继续。市场预测,在4月份之后出现逐步降温是必然趋势。
货币政策短期不会从紧
随着一季度信贷的快速增长,市场开始担忧政府在后一阶段对信贷增长的态度会有所转变,如增加“窗口指导”等措施。
东方证券研究认为,考虑到当前宏观经济只是初显回暖迹象,基础仍不牢固,通缩状态在二季度还会延续或加深,央行政策可能维持基本稳定,即使有“窗口指导”,可能也是口头或私下的指导,而出台公开性的调控政策可能性较小。
专家们认为,如果央行因为一季度的信贷猛增而过快收紧放贷,显然会对未来的企业信贷需求形成打压,特别是对于资金需求集中的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更有人士表示,内地货币政策是否会因此而“松中有紧”。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适当的对于信贷无机制的扩张进行控制,加强这方面的监管,特别是提高金融机构和银行的风险意识和风险应对,是有必要的。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在接受采访时也指出,对央行而言,重要的是掌握节奏,把握力度,均衡流量;而银监会则要守住风险底线。
来自权威机构的资料显示,未来的货币政策不会因此而有所改变,仍会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记者昨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决定,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央行纪委书记王洪章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定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没有问题”,将一直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