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已先于整体经济显露出复苏迹象,但增长前景充满变数。在外需迟迟“不见底”的情况下,能否尽快启动消费成为经济复苏的关键一环。目前应抓紧推出更加积极的消费政策。
去年底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消费的政策,包括提高城市居民收入、“家电下乡”等促进农村消费的政策,以及降低小排量汽车税费支出、降低房贷利率和购房税费、推进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发放消费券等措施。
在政策刺激下,1-5月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消费增速已连续两个月回升。汽车和房地产市场呈现“两旺”景象:汽车产销连续三个月超百万辆,创历史纪录;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5.5%和45.3%。这既体现了政策的显著效果,也表明我国消费对政策刺激的敏感度很高。例如,小排量乘用车消费税税率降低2个百分点,就带动了前5个月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同比增长38.17%,政策效应之强远超预期。
但在强劲的数据背后,消费增长前景仍存在隐忧。
一是服务消费较为低迷。我国的消费品零售数据仅为实物消费,没有涵盖服务消费,不能全面代表消费情况。目前数据还不能证实服务型消费出现回升的趋势。即使在消费品零售数据中,服务消费涉及的消费品(如通讯器材等)零售数据增长也相对滞后。
服务消费多为非刚性需求,在经济景气下滑、收入预期不明的时期,容易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去年城乡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中,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等服务型消费支出减缓最为突出,降幅达12-18个百分点。
二是消费热点集中在汽车和房地产行业。5月消费品零售中家具、金银珠宝、汽车消费增长最为突出,其他消费品相对偏冷。此外,县及县以下零售额同比增速下降1.1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增长放缓。未来应该培育更多大众型消费热点。
三是居民消费增长动力不足。据央行调查,当前选择“更多的消费”的居民比上季度减少一半,处于有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居民收入感受指数降至负值区间,同样为有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在就业形势严峻、收入预期不乐观的情况下,“持币待购”成为居民的普遍心态。
当前外需乏力的局面尚未扭转,新投资又形成了巨大产能。为了保证新增产能不至于直接转为过剩产能,消费增长须尽快填补外需下降造成的需求缺口。因此,未来政策可以考虑从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刺激消费。
首先,加大积极财政政策支持力度,适度增加公共消费支出。相比4万亿投资计划,此前在扩大消费方面的财政支出相对有限。考虑到消费对于政策刺激的高敏感度,未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出促进消费。
在税收方面,一方面对消费环节尤其是服务行业可适当给予优惠,实施税收减免;另一方面可考虑从个税制度等方面做出调整,提高普通居民可支配收入,鼓励消费。而支出的重点方向应扩大到民生工程、商业网点建设、信息服务、消费行业人员培训等方面。同时,改进财政支出方式,简化补贴兑现手续和程序,减少中间环节的损耗。
其次,大力发展服务型消费。一般在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后,消费尤其是服务型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并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成为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因素。
针对我国的情况,发展服务消费重点可以放在以下方面:一是推进“连锁店下乡”,在农村广泛设立超市等零售经营机构,做好农村商业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大力发展社区便民消费,包括社区租赁、商业、物业、家政服务等,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三是发展旅游休闲、体育、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四是发展网络动漫、通讯服务等新型消费,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此外,应积极发展消费金融,例如扩大消费信贷范围、调降信用卡费率、推进消费金融公司等建设。加快资源价格改革,并在一些消费服务领域放宽行业准入限制,更多地发挥市场作用。(来源: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