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衡量房地产市场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北京楼市租售比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巨大的背离,突破1∶400,而众多购房人仍然乐此不疲地进场。投资房产抵御通胀预期、炒房客投机助涨房价等因素,迅速推高租售比。
北京上半年租售比突破1∶400;投资房产抵御通胀预期、炒房客投机助涨房价等因素,迅速推高租售比
房价涨租金跌楼市租售比“失灵”
国际上通行的标准认为,合理的房价租售比应在1:250以内。这个比值意味着,如果把房子按现在的租金出租,100个月至230个月(大致相当10年至20年)内能收回房款,买房就是合算的。
作为衡量房地产市场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北京楼市租售比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巨大的背离,突破1∶400,而众多购房人仍然乐此不疲地进场。这一态势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表现更为明显,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带来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大量人口涌入大城市,让房价有了更多上涨空间。
房价涨租售比达历史高位
7月份,部分区域一套150万元的商品房,市场平均月租金在3000元左右,租售比超过1:500
进入8月,尹明终于打算放弃买房的念头,继续租房。作为一名从事房地产广告业务的“业内人士”,尹明为自己在7月差点出手买房感到后怕。
7月初,尹明曾经看到一篇报道,中大恒基市场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二手房租售比首次突破了1∶400,达到了1∶402,部分区域甚至达到了1∶420,大大越过了国际通行的合理标准。
当时,他看上一套北五环外的两居室,单价16000元/平方米,总价近160万。
从投资回报的角度,尹明计算了一下这套房子的租售比,他发现,房子的所在地位于北五环外新开发区域,道路还未修好,现场还是“尘土漫天”;可供参考的是,北五环北苑家园的一套85平米两居,租金在2300—3000元间。
这么一算,租售比远超1:500,尹明觉得这套房子完全不具有投资价值。他接着更发现,这个项目从年初的8800元一路涨到了16000,翻了一番,产品却没有太大变化。
“7月份,部分区域一套150万元的商品房,市场平均月租金在3000元左右,租售比超过1:500。”中大恒基市场部经理张大伟表示,这一比例在2008年基本在1:335左右,上涨幅度逾20%。
短短一个月之后,8月5日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租赁网上备案成交量环比上月下降幅度达49.9%,为近4月来的最低值,成交均价也下滑1.3%,租售比达到了1比495的历史高位。与此同时,单套房屋空置期由6月的12天增加到18天,而租金在7月也继续下滑。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北京新建和二手商品房价格连续上涨5个月后,均在7月冲上高位,新建住宅价格均价达到14500元/平方米,二手房均价则突破12000元/平米,单套总价创造历史,达到112.5万。
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市场的租售比表明,买一套房产和租赁一套房产50年的价格基本一样,因此,理性购买力进入买卖市场的阻力已经非常大。
租金跌实体经济复苏尚不稳定
以北京为例,上半年写字楼平均租金同比下滑9%,工业厂房及物流仓库平均租金同比分别下降6.4%及11.4%尹明最近也在帮朋友黄小姐寻找广渠路一带的精装两居房源。尹明告诉记者,他咨询了数家中介朋友,但发现富贵园、百环家园、国瑞城等小区很多两、三居的房子,被分割成五六个小房间,出租给不同的人,这样可以多收点房租。
“双井地铁口单间出租,800元,家电齐全。”看到如此优惠的条件,记者打电话过去咨询时发现,这套建面不过80多平米的房间里已经住了4个人。
“以租养贷已经不可能了。”张大伟分析这种群租现象说,租金下跌,尤其是高端物业(月租3000元以上)租赁市场始终没有恢复,迫使那些月供负担重的房主将房子分割出租,以图多收点租金。
张大伟认为,租售比背离的背后,说明实体经济并未完全复苏,“金融、外贸、电子等行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租房的需求,现在并没有恢复。”张大伟说,高端租赁市场从去年以来一直在下降。
而在链家地产富贵园店的出租信息上,记者发现原本以中高收入者单户承租为主的富力城,现在招合租的也越来越多。该店业务员对记者表示,附近本家润园有套一居的商品房月租金4000元,挂牌至今几个月了,无人应租。
与住宅租金相比,商业和工业地产租金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住宅市场及商用市场的价格及租金也分化明显。以北京为例,上半年写字楼平均租金同比下滑9%,工业厂房及物流仓库平均租金同比分别下降6.4%及11.4%。
此外,各大商用物业的空置率继续上涨。自去年年底到现在,北京优质写字楼空置率从17.94%上升至23%,上海工业物业空置率从4.1%升至8.1%。
张大伟告诉记者,1:495租售比只是保守的测算,实际上很多房子的租售比达到1:700、1:800,“这是一个很可怕的趋势,这对实体经济复苏没有好处。”
富裕人群买房保值“无视”租售比
很多人购房的目的,并不在于长期投资获取回报,要么是自住性购房的刚性需求,要么是本能地去抵御通货膨胀,或者短期炒作获利
然而多家中介机构的调查显示,租售比这一国际通行的数据,在北京等大城市却很少被购房人考虑和参考。
北京楼市租售比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巨大的背离超过1∶400。本报资料图片郭铁流摄
“房价与租金收益已长期背离。”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介绍,1998至2001年间,我国房价与租金增长情况基本一致。2002年开始,随着房价的持续偏快上涨,房价长期背离租金。尤其是2004年至2008年水平,租金涨幅维持在2%上下,房价增幅却高达6%-10%。
杨红旭认为,房价长期脱离租金水平,从侧面说明房价偏高,住宅投资价值呈下降趋势。然而,从物业增值的角度,一二线城市的房价近几年多数已翻了一倍,房屋资产增值速度可观。因此,楼市投资者绝大部分人眼中只有房子涨价,至于低租金,则视若无睹。
在尹明的印象中,北京的租赁价格近几年几乎没有怎么上涨,2005年他刚工作的时候,单位附近两居的房源在2300—3000之间,现在也还是如此。而北京的房价,从2006年到现在多数已经翻了一番。
“很多人购房的目的,并不在于长期投资获取回报,要么是自住性购房的刚性需求,要么是本能地去抵御通货膨胀,或者短期炒作获利。”令尹明尴尬的是,当他和业内人士探讨租售比时,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现在买房谁还用这个来衡量划不划算?
“中国和其他国家不一样。”绿地集团京津事业部营销总监李蓟认为,中国人买房子很多并不是持有获取租金收益,而是预期房价自然上涨转手获利;而在北京、上海等地,吸纳了周边乃至全国的人来买房,因此不能用单个城市的居民收入、租金水平来衡量这里的房价,“如果用这个来衡量,北京的房子没人买得起了。”他说,房价收入比、租售比在北京、上海已经失去其意义。
根据世邦魏理仕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投资高端物业的主要有两类人群,一是私营业主,二是各行业高管,相当一部分人存在“对通胀预期的担心”,在他们看来,国内有些地区楼市相对较好,可以成为一个避风港。
尹明表示,5月份他曾带了不少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朋友去看过华润红山世家、凯德华玺、远洋万和城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大户型售价基本在3万元/平米以上。这些人的共同特征是相对富有,“他们在京买房,一般都是买高端物业或别墅。”
在龙湖唐宁ONE营销负责人邹墨远看来,今年的高端房产投资主要以资金避险、保值增值为目的,而非寻求租金回报率。从今年二季度以来的数据,高端物业的租金是在持续下降的。
投机客短期炒房“炒高”租售比
短期炒作的高额收益,使很多上半年交易的二手房房源再次入市成为三手房乃至四手房
在抵御通胀成为手中有余钱的“富人”的选择时,利用楼市上涨进行短期炒作的投机客也在增多。
凯德置地环渤海区域副总经理韩维认为,对于投资客来讲,与银行储蓄的通胀预期、股市收益等的高风险相比,投资房地产尽管相对保守,但却是一种更为稳妥的投资方式。
5月底,中原地产华北区董事总经理李文杰在某论坛上发表了“房价暴涨暴跌的周期越来越短”的观点,当时,尹明就盘算,要不要炒个房来短期获利。
他表示身边已经有很多朋友在这么操作了。一个女同事4月初买了南六环外的“阳光波尔多”,每平米4000元买入,准备在近期抛出,价格已涨至5000;另一位郑姓朋友,6月初以每平米7100元买了“金隅可乐++”,近期也打算以9000元左右转手。
“今年上半年是北京楼市历年来最疯狂的半年,成交量突破10万套,连续4个月单月突破2万套。”中原地产三级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
“与2007年不同的是,市场投机趋势在明显加强,炒房客变成了中小炒房主。”张大伟解释说,一般两年内再交易的房源为短炒房,此外,部分房虫或小中介公司短期内用现金公证收房或者限时代卖等业务,以个人名义用全款或者定金,在短期内获得原房主房屋出售权的,也称短炒房或三手房。
“7月仅半月房价就上涨4.1%,短期投资收益惊人。如果按照贷款首付30%计算,年初购买的能获利首付的95%。”张大伟计算。数据显示,7月北京二手房均价已突破12000元/平方米,比年初高3100元,半年累计上涨幅度已达34%。
“短期炒作的高额收益,使很多上半年交易的二手房房源再次入市成为三手房乃至四手房。刚拿到二手房房本的业主就将房源加价挂牌的现象越来越多。”一位中介人士称,短期炒房的收益模式完全不同于出租,因此更无需用租售比来衡量。
高房价制约居民消费增长
高房价的挤出效应,影响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已经成为制约消费启动的最大阻力
虽然觉得房价高得离谱,但尹明并没有想要离开北京,他觉得,这里充满了机会,而回到家乡那个小县城,他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认为,“租售比”失灵的根本原因,是若干个特大城市集中了全国主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资源,甚至也集中了生活中最主要的机会。“如果说今天中国的房地产有问题,那不仅仅在于房地产业本身,而在于它背后的社会现状。”他说。
绿地集团京津事业部营销总监李蓟也认同这一观点,在他看来,由于占有大量社会资源,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有非常强的集聚效应,而由于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更低,北京吸引了更多的外地人来此置业。
8月13日,首创置业董事长刘晓光对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在京购房的外地人比例达到60%以上。
“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张大伟认为,租售比背离,尤其是高端物业(月租3000元以上)租赁市场始终没有恢复,说明实体经济并未完全复苏,经济结构调整还未到位。
8月4日,国家统计局在官方网站上刊发名为《三忧房价快速上涨》的文章。文章称,高房价已成制约消费启动的最大阻力,给我国当前最为急迫的启动内需带来负面影响;一旦房价大幅下降,地产金融危机不可避免。高房价使大多数购房者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只能省吃俭用,压缩消费,从而造成严重的内需不足。“在当前外需减弱的情况下,扩大内需的关键是刺激消费增长。但从楼市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来看,高房价的挤出效应,影响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已经成为制约消费启动的最大阻力。”
摩根斯坦利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进近日撰文称,中国受流动性推动的巨额刺激方案让“最不平衡”的行业得利,将会加剧令人担忧的经济失衡状况。他认为,必须让经济增长的重点转向刺激国内个人消费。
“房地产市场未来三年必有大的调整。”8月14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在博鳌地产论坛上认为,基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不稳,房地产市场暂时不会有大的政策调整,一旦经济复苏,结构调整到位,楼市累积的泡沫将会被挤压。
个案:那些高价买房的人
在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现在很多人购房的目的,并不在于长期投资获取回报。要么是自住性购房的刚性需求,要么是本能地去抵御通货膨胀,或者短期炒作获利。记者采访了三个相对典型的买房者。
刚需者为了结婚不得不买
“同志们,我终于选好房子了……”8月8日,是个吉利的日子,朱珠在这一天,也终于圆了自己的住房梦,怀着喜悦中夹杂着不安和困惑的心情,她给朋友们发去了一条短信。
朱珠选中的是东四环一套89平米的小三居,13500元/平方米。
“知道这个,但是算它干吗呢?”和记者聊起买房投资的话题,一直在京租房的朱珠连声说,她很清楚租售比这回事,但买房根本不会考虑这个,“我就是自己住,要结婚了,然后想把父母接过来。”朱珠说,管庄一带的房子两居的租金也就是1500到2000元,而她买的房子总价达到120万,租售比早就超过1:500了。以租养贷更不可能,她的月供要5000元左右。
房子在管庄城铁站,她特意测了一下,从站点出来要走将近20分钟,很难打到车,这里似乎没下雨,尘土飞扬,店铺林立,一条泛着油光的护城河,给她留下了深刻而难堪的印象———她自己都很难想象,一向爱美爱干净的自己,会住在这条河的附近。
说到房价,朱珠坦承,她很矛盾。她也觉得太高,11000都太高,“但是没办法,房价一直涨下去,不买怎么办。”她说两边家人都在催促,说现在不买将来更贵了。“反正是自己住,跌了也认了,十年八年,它总会涨上去的。”朱珠的男友说。
投资客抓紧时机买进卖出
就在朱珠买房的前一个多月,孙萌在南城一个项目出手买了两套房,单价7000元/平米,和朱珠不同的是,孙萌是纯粹的投资。
孙萌是这个项目的营销主管,当她听到通州地王拍出的时候,就感觉五环外房价也要升了,大兴地王拍出,更坚定了她的看法,于是,趁着公司内部优惠,她买了两套,“怎么着也得涨到14000再出手吧,总得赚点。”
身为营销主管的孙萌深谙购房人的心理,年初至今,她所主导的这个项目已经开了好几次盘,价格每次都往上涨一点,开盘前要排号交订金,如果有100套房,那一定要积累200至300个客户才行,“人们的从众心理很强,在争抢的过程中,往往会不理性。”她分析说。
从5月底到8月初,五环外的房价快速上涨,新开盘项目眼看着要超过12000,奔着15000去了。不过,对于五环外是不是真的能冲过15000这个坎,孙萌还是有点担心,她打算,涨到13000至14000的时候就抛掉,省得夜长梦多。
提起租售比,孙萌愣了一下,“完全没想过。”她说,买这两套房就是短期持有准备转手的,对她来说,因为是内部人士,只需交纳一些定金就可以了。她想持有最多不超过半年。现在,这个项目已经涨到12000多了。
富裕人群买几套先放着
7月底,常立德给北京的朋友尹明打了个电话,问还有没有可以投资的房子。
两个月前,他刚刚在北京海淀区的龙湖唐宁ONE购买了一套房子,总价600万以上。“主要是为了孩子将来上学。”他说,买了这里的房子,孩子就可以上著名的中关村(000931,股吧)二小了。
来自山西晋中地区的常立德是典型的“富二代”,家族从事煤炭运输生意。年初,父亲去世了,家族生意开始衰落,原本盯着河南那边生意的他回到了家里,无所事事。
保守估计,父亲给他留下了数千万的资产,周围人都说货币贬值,生意又不见起色,投资不知投到哪里,他开始想把这些钱投入房产。
5月中,曾在北京读书的妻子陈俊和他一起踏上了北京看房之旅,在好友的推荐下,华润红山世家、远洋万和城、太阳公元、龙湖唐宁ONE,都成为他们的目标。
龙湖唐宁ONE的销售人员则说,中关村的大户型产品非常稀缺,尤其是纯住宅的三居、四居,产品好的基本没有,很多客户就是看准了龙湖唐宁ONE这类产品,买下来作为保值增值的投资。
这个说法让常立德心动了,坐在龙湖唐宁ONE样板间的沙发上,阳光射进来,落地窗外树叶婆娑,他和妻子陈俊都非常喜欢。
“我们现在买了也住不了,也没考虑出租。”常立德说,家里的生意、妻子的工作都不可能搁下,“房子买了先放着吧”。(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