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的高炉已然锈迹斑斑,盘旋而上的扶梯很多钢条脱落……这就是西北炼钢厂时期兴建的287立方米高炉。9月1日,记者采风团在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业遗址目睹了这一幕,并顺着其发展的脚步,见证了太钢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历程。
1949年,太钢就是用这座破旧的高炉开足马力,日夜生产,当年产生铁1.6万吨、钢1.2万吨、钢材1.1万吨。1952年,太钢炼出我国第一炉不锈钢。1956年,太钢电炉冶炼不锈钢成功。1966年,太钢高炉喷吹煤粉成功,填补了我国冶金工业的一项空白。1985年,太钢用上我国第一套氢氟酸回收设施,填补了我国冶金废酸回收处理工艺上的空白。1991年,太钢生产的特种规格纯铁,成功应用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2000年,太钢为我国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研制新材料获得成功,受到嘉奖。
直到2007年9月4日7时30分,这座1934年建成、1940年投产、经历七代大修,高耸入云、炉体庞大的“287”高炉在“服役”近70年后方停炉。
进入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太钢又建成当今世界最先进的7.63米焦炉、4350立方米高炉,自动化水平最高的160吨超高功率电炉,不仅拥有了700多项以不锈钢为主的核心技术,而且其中近100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水平。由此,太钢已形成了年产1000万吨钢——其中300万吨为不锈钢的生产能力。
走在厂区平整的大路上,梧桐挺拔,紫薇盛开,偶尔为之的小花园惬意愉悦。此情此景,让人很难将其视为钢厂。同行的太钢宣传部副部长邓江滔介绍,他们厂区的绿化面积为281.6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龙潭公园,绿化覆盖率达38.4%。
我们还了解到,从2000年—2008年,太钢累计投入48亿元,实施92个节能减排项目,淘汰了所有的旧焦炉、小高炉、小电炉及落后的冶炼、轧钢设备,实现了精矿粉102公里管道运输,成品灰4.5公里封闭运输,建成的大型储煤罐则一举消除了原料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扬尘污染。
更振奋人心的是这样一组数据:利用焦炉煤气脱硫制酸,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2万吨,高炉煤气联合循环减少烟尘排放135吨;实现负能炼钢,各类副产煤气资源回收量占全公司总耗电量的36%;余热余能回收,年产生发电量8.7亿千瓦时;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7.6%,加上污水处理系统处理的周边区域生活污水,从2000年到2008年节约的新水是一个百万人口城市一年的用水总量。
国际金融危机挡不住太钢前进的脚步。新中国六十华诞,三晋欣欣向荣,更使太钢信心满怀,向着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奋力迈进……(来源:山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