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产近20年的'上海牌’轿车将借世博之机重回市场。”记者近日在上汽集团了解到,新一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将重返人们视线,与千辆新能源汽车一起服务上海世博会。有业内人士评价:上海世博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超车”的最佳机遇,尤其是低碳燃料汽车。
站在世博的新起跑线上
“绿色环保的'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在世博会亮相,不仅是一个中国民族汽车品牌的'重生’,也反映了上海汽车工业正在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态势。”上汽工作人员对记者说,“零排放”的“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最高时速为150公里/小时,最大续驶里程达319公里,整车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据记者了解,上海已确定实现世博会园区交通“零排放”目标。未来行驶在世博园区的公共交通车、贵宾车、场地车、观光车均为新能源汽车,其中包括新一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与此同时,世博会期间将有150辆70座的混合动力大客车在上海市内运行,用于接驳观众抵达世博园区。除了新能源大客车外,世博园外还将投入350辆混合动力轿车,作为服务世博的出租车。
上汽集团新能源事业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混合动力车核心技术被日本车企牢牢掌握,这也导致国内开发混合动力车成本过高,短期内市场效益难以实现。但在超级电容车、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三种零排放、更省油的新能源车上,各国还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经过世博会的演练,上海的新能源车产业,或许可以站上新的起点。
更重要的是,“中国车市与欧美日等成熟市场的不同是,欧美日车市80%是更新车,市场空间已经很小;而中国80%是新生购买需求,这也意味着中国车市对新型车的消化能力更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也更为乐观。”上汽集团新能源事业部负责人表示。
亟须扶植的民营车企
目前看来,走在研发和推广前列的不是历史久、规模大的老牌车企,而是历史不超过10年的民营车企。“比亚迪的经历印证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特点。”国际气候组织中国区总裁吴昌华对记者说。
中国的电池技术并不落后,生产能力世界领先。电池动力优先的混合动力车型比亚迪F3DM去年末成功上市,成为目前市场上最接近纯电动车的车型。目前比亚迪还在北京、上海、深圳和西安等四大基地完成了内部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
“应该有公平竞争机制,国家对民营车企的新能源自主创新要有真实的支持。大部分民营车企在这个领域的困难在于,技术研制有一定成就,但得不到市场和融资。”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究员殷天明称。
值得强调的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传动模块、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被国际巨头垄断,国内零部件企业少有建树。“国家还应该在驱动、电机等个别关键技术上加以扶植,同时提供市场政策引导。”殷天明表示。
发展新能源成全球共识
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30年,若电动汽车占乘用车总量的20%-30%,那么中国国内电动汽车市场可达到7000亿-1.5万亿元。假设电动汽车达到5%-10%,那么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电动汽车的市场总量预计达到800亿-1200亿美元。“中国可能成为未来电动汽车的中心”已基本成为世界主流共识。
更为重要的是,配套的电池和充电设备的市场规模也非常可观。若2030年电动汽车占乘用车总量的20%-30%,每块电池的平均成本为30000元-50000元,那么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可达到1500亿元-4000亿元的规模。
事实上,在今年以来国家帮助汽车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中,从《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到在13个城市正式启动的电动汽车十城千辆项目,再加上讨论已久的燃油税也从今年元旦正式开征,这一切都在传达着:中国汽车行业要走新能源之路。
根据《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今年10月,我国还将推出汽车油耗限值,对高于油耗限值车型收税;到12月将推出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予以实施,内容包括建立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加快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公用充电设施建设等。
国家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王保安表示,到2012年,财政部将为新能源车的推广使用投入200亿元。国际气候组织预计,政府未来3年每年向新能源车市场投入的费用将达到100亿元。(华夏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