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的CPI走势、货币政策的延续以及就业形势情况显示,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拐点”位置——好的迹象在抬头并有加速趋势,同时整个中国宏观经济也正在加速迈向复苏。
四季度CPI有望转正
普遍认为,今年2月是个具有标志性的月份,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下降1.6%,6年来首度出现负增长。当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5%,创下99年以来最大降幅;而消费指数创下2年来新低。唯一冲高的指标是货币供应量,截至2月底,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创下5年来新高。
CPI降幅在2月探底之后,在3月到5月稍微反弹回升后,又在6月探底并在7月达到谷底,降幅达1.8%。8月,CPI收窄降幅为-1.2%。与2月不同,众多专家都表示经济确实出现“向好”迹象。从工业生产到投资消费,从“风向标”发电量、运输量到汽车、住房等市场热点,上升趋势更加明显。中国经济持续反弹态势再次得以确认。
与此相适应,市场普遍预计CPI将在11月转正。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CPI有望于今年11月转正,明年全年通胀水平预计3.5%。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认为,翘尾因素正逐渐减弱,物价上涨因素将逐渐体现出来,CPI将于11月转正。众多机构也都表达了相似的看法。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无退出之意
虽然CPI将在四季度由负转正几成定局,但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无退出之意。在刚刚结束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经过全党全国共同努力,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明显下滑趋势得到遏制,经济形势总体呈现企稳向好势头。同时,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保增长的关键阶段……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了投资者信心。8月,央行“动态微调”政策出台引发了A股深幅调整,显示出投资者对货币政策的依赖性。现在,政府的坚定态度令市场也坚信经济复苏将持续巩固。
今年上半年大规模的信贷投放,不但为宏观经济走出低谷奠定了良好的资金环境,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打掉了通缩预期。同时,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思路很清晰:货币政策取向应在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信贷增长,促使银行信贷在适度均衡增长的基础上投向与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结构优化相关的产业和行业当中,为我国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就业状况出现转机
就业指标一直是经济状况最根本、最直接的反映,也倍受关注。去年春节,大批农民工失业回乡,沿海企业大面积倒闭。现在,最新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1.5亿外出农民工中绝大多数已找到工作,只有不超过3%的农民工还在寻找工作,总人数在420万左右。
不仅如此,和逐渐回升的经济数据同步,沿海地区的“民工荒”正在加剧。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7月供求报告显示,企业需求总人数60.3万人,求职总人数35.4万人,用工缺口达25万人。深圳市4月用工缺口2.3万人,到6月份用工缺口超过6万人。而在劳务输出大省四川,也出现了招工困难重重的局面。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日前表示,下一步人社部仍然要贯彻落实一揽子的积极的就业政策,来确保全年就业目标任务的完成。共有六项措施:第一,通过经济的发展,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来更多地增加就业岗位。第二,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尽量不裁员、少裁员。第三,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来鼓励自主创业。第四,针对重点的群体,统筹安排就业,要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就业工作首位,帮助农民工实现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第五,继续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提升就业者的就业能力。第六,继续加强就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就业者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帮助。
综上所述,CPI的适度正增长、宽松货币政策的继续实施、就业状况的改善都证明中国经济踏出低谷,走上强劲复苏之路,同时也保证中国经济在未来一年内仍将快速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