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三季度交通运输经济报告显示,中国9月的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0.3%。
作为反映出口的关键指标之一,这是集装箱吞吐量今年以来首次实现月度正增长,持续8个月的下滑态势终于得到遏制。
铁矿石、煤炭、原油三类大宗商品依旧强劲的贸易热潮,亦推动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第三个月呈现两位数大幅增长。
交通部智囊机构水利科学研究院人士11月5日分析称,市场此前关于铁矿石进口量可能减少的预期未能兑现,铁矿石的超量进口对港口经济的拉动作用尤为突出。9月中国进口铁矿石6455万吨,创下年内月度进口量新高。
航运公司布局出口反弹
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1.2亿吨,同比增长6.1%,比上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部的分析指出,自3月份港口内贸和外贸货物月度吞吐量分别扭转了连续两个月和四个月下降局面以来,月度的吞吐量增幅开始呈逐步回升态势。9月份,内、外贸吞吐量增幅达16.7%和11.5%,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交通部水运司的一份快报分析,9月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普涨”,缘于下半年国家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效应开始集中显现,基本建设加快拉动了大宗货物需求稳步增长。
9月的系列港口指标中,最引人关注的是集装箱吞吐量的变化。
交通运输部在三季度报告中判断,集装箱运输回暖迹象明显。今年上半年,超过20%的出口降幅一直与10%-15%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降幅相对应。9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了15.2%,较此前20%左右的降幅大幅收窄。
“中国出口的上行趋势已经明确。”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说,该机构发布的出口先行指数在今年4月左右已经显示出口触底,考虑到实际出口数字有半年左右的滞后期,8月份中国出口已经触底。
不过,上述交通运输部的快报特别提出,9月集装箱吞吐量的变化与8月份强台风有关,当时港口装卸受阻,造成部分货物不得不跨月结转至9月。
招商证券港口分析师纪敏也分析,这一变化符合预期,去年9月前后,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致使中国的集装箱运输遭遇断崖似的下跌,“同期较低的基数也是9月指标逆转的原因之一。”
空箱比例的变化也在佐证出口有所回暖的判断。
出口重镇的广东,深圳港的空箱比例连续两个月上升,目前占比已超过30%。纪敏近期曾经走访深圳主要港口,发现增加的空箱主要是进口空箱,“这应该是航运公司们为未来数月的出口恢复提前布局。”
包括盐田港、赤湾港、大铲湾在内的深圳港,是珠三角货物的最主要出口通道,深圳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中,外贸集装箱占比超过七成。
内贸集装箱的恢复明显好于外贸集装箱。
广州港南沙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邓国生11月5日告诉记者,该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经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虽然距离最好时期的高位仍有距离。南沙港7月以来已经连续三个月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幅超过20%,该港约七成为内贸集装箱,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有限。
交通运输部在报告中预计,2009年全年中国的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2亿标箱,同比下降7%;而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预计增长6.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预计增长4.0%。
铁矿石拉动力有望持续
月均5000万吨以上的铁矿石进口,被认为是港口经济好转的第一拉动力。
上述交通运输部报告指出:“外贸铁矿石进口超量现象仍然突出,1月-8月,铁矿石外贸进港吞吐量4.4亿吨,增长29.1%,比上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出现20%以上的月度增幅,国内主要铁矿石接卸港口压船压港现象依然存在。”
实际上,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中国9月份铁矿石进口量为6455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65%,较8月份的4968万吨大涨30%,甚至比今年7月的最高进口量还要高出10%。
此前市场预期的进口量的大幅减少并未兑现。马士基船舶经纪6月在其一份报告中称,一些大的铁矿石供应商甚至预测未来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将比5月、6月减少将近50%。
11月3日,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公开表示,1-9月4.69亿吨铁矿石进口中,超过实际需求进口约6600万吨。
钢联资讯总监徐向春11月5日说,交通部对铁矿石“超量进口”的描述与中钢协基调一致,但他个人并不认同这一表述。他认为,强劲的市场需求仍然是铁矿石天量进口的主导因素,囤货待涨的贸易投机需求虽然也有,但并非主流。
他预计,四季度钢产量不会有明显下降,对应的,铁矿石的进口量也将持续处于月均5000万吨以上的高位水平。
沙钢集团一人士11月5日告诉记者,该集团9月的铁矿石到货量达到260万吨的年内最高水平,10月、11月的进口量预计在200万吨左右,变化不大,预计到12月这一进口量才有望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
而这些矿石将全部用作生产,沙钢的线材、螺纹钢等品种已经持续数月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
广钢集团一高层11月5日提醒,铁矿石进口量四季度可能还会继续攀升,“市场对铁矿石的涨价预期可能刺激囤货需求,另外,钢厂也习惯在年底增加铁矿石库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