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报道 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再一次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日前,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油气管道工程规划研究所副所长杨建红在接受《经济参考报》专访时透露,目前发改委关于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的具体方案正在讨论中,讨论完成后会尽快上交国务院批准。
此前,在11月10日,成品油价格完成最新一次调整,随着燃油税开征和成品油定价机制执行,油价调整已经日益常态化,而更多的资源产品价格如水价、电价改革也已蓄势待发。
近期经济复苏而PPI、CPI尚处低位,也被看作是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合适时间窗口。根据统计数据,由于各项应对危机的措施已见成效,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而与去年同期相比,资源价格普遍有所回落,9月份国内CPI同比下降0.8%,PPI同比下降10.11%,较低的价格指数水平给资源产品提价留下了空间。良好的经济增长形势和较低的通胀压力,无疑是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好时机。
不过,当前这一时间窗口也可能“稍纵即逝”。自8月份起CPI开始快速回升,业界普遍认为年内或将由负转正。在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下,我国为拉动经济回升实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了市场流动性的同时进一步推高了资产价格。因此也有专家表示担忧,一旦大规模价格改革实施,势必引起多种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大幅度涨价,有可能引发新一轮通胀。
除了改革时机存在争论,对于改革的合理性也有人提出了质疑。一些市民根据以往多次价格调整的经验,认为价格改革就是涨价,因此对其非常担忧。
对此,专家表示,资源价格过低,是鼓励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导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因此应该改,但必须秉持“公平合理、切实可行”的要求,建立有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参加的价格协调机制,通过共同谈判、协调,按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制定合理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