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09-12-23 10:43:01  原国家统计局局长 李德水
   

                                             中国经济抗风险能力增强

惊心动魄的2009年就要过去了,这一年我国经济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考验,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我们要珍惜我国今年非常来之不易的好形势,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主要是外需的急剧下滑。从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2008年中国的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4.4%。而去年11月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需严重不足,11月当月外贸出口下降2.2%,到今年10月连续12个月外贸出口大幅下滑。今年1-10月外贸出口负增长20.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只有1983年是负增长的,其他年份都是一路上升,1983年负增长0.4%,由于受到当时美国衰退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国的外贸出口也严重受阻,导致很多企业停厂甚至破产,当时减员增效下岗增流,促进了2000多万国有职工下岗,情况非常困难。而1998年我国的出口还是正增长0.5%,比1997年多了9.2亿美元。而今年前10月是负增长20.5%,到11月份才出现了正增长,所以这个冲击力度相当大。

今年我国顶住了压力,很快地使经济从急剧下滑、增幅下降的情况逐级上升,回暖向好,很不容易。今年也出现了2000万农民工回家过春节的情况,当时也很紧张,同样是2000万。其中大部分是正常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情况大不一样。而且到了5、6月份长三角、珠三角又出现了“招工难,民工荒”的现象,直到现在这个问题还非常突出。1998和2008年的对比大不一样,为什么呢?我想第一得益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改制取得了巨大成功,民营经济在这十年里也蓬勃发展。整个国家的实力增强了,我国抗御风险的能力大不一样,虽然那次只是亚洲金融危机,而这一次是我国出口的终端市场——欧美市场出了问题,而且是世界性的危机,但是我们能顶得住、站得稳,抗风险能力强。我这里举几个数字,一个是我们的财政收入2008年和1998年相比是6.2倍,外汇储备5.4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6.1倍、进出口贸易总额是7.9倍、企业利润总额是16.5倍,今非昔比。国务院党中央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的态势,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现在我们有充分的把握,可以说年初制定的各项经济增长目标完全可以实现,并且比预期还要好。这确实非常不容易,我们要高度珍惜,并且全力维护和发展好这样一个好形势。

 

                                    对2010年经济工作的几点认识

 

第一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较快发展是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明年工作中六项任务中的第一条。这里我着重谈一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认识。为了应对这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各国政府和央行在这一年里都出台了非常规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我们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国内的情况,也要顾及世界经济的全局,要有大局意识。从国内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集中体现在四万亿元投资的一揽子计划上,11月31日中央政府新增的1.18亿元公共投资中,除了去年11月、12月已经划拨了1040亿元,今年是4875亿,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全下去。即便全部下完,还剩下一半49.8%在明年使用。主要是安居工程、公共社会事业、科技投入等等。今年这么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到11月底我们的财政预算投入使用的钱才52600亿,今年预算财政支出是76200亿,也就是说12月里还有20000亿元的财政预算可以花,所以我们的财力实力是很雄厚的,应该说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有充分条件的。按照现在的安排明年财政赤字的计划,也完全可以控制在占GDP3%,美国当初是10%,日本是10.5%,我们是非常安全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匆匆忙忙改变“积极的财政政策”提法。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非常科学的,关键是要把握好这个度,年初新增贷款目标是5万亿元以上,但是贷款新增长了7.37万亿,确实信贷增长过快。但7月以后中央对这个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在没有提高基准贷款利率也没有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采取了窗口指导,发行央行票据回笼资金等适合中国国情行之有效的办法,就使得信贷投放比较合理。从7月份到11月份这5个月信贷增长只有1.84万亿。上半年6个月是7.37万亿。又没有出现信贷紧缩和资金供不应求的现象,基本上满足了各方面对信贷的需求,所以明年也没有必要改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个基本政策。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在执行中要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总的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把握信贷增长的速度。

    第二个问题,对我国明年经济发展的预期,从明年三大需求的情况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今年1-11月,城镇计划总投资是3.7万亿,同比增长76.6%,计划总投资将近40万亿元,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39.3万亿元,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摊子已经铺开了,明年还处在投资的高峰期。再看看出口,根据联合国12月初发布的最新预测,2009年全球贸易将比2008年下滑12.5%,2010年将比今年增长5.4%,因此从我国情况看外贸出口11月已经出现正增长,明年估计也将是正增长的态势,它对GDP的贡献再也不是负的了而是正增长。因此只要国际上不发生重大的意外事件,实现明年的预期增长目标是完全有把握的。多家国际权威机构和国内的研究单位做了预测都表明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会达到9%左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明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和2008年制定的增长目标,数字是一样的。今年把保增长放在重要位置,把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明年大家可以看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闻稿,没有把“保增长”放在首要位置,也没有提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明年的情况是世界经济趋向好转,内需的增长也还比较强劲,所以明年的工作重点是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闻稿里明确表达的,特别是要抓住这个宝贵的时机,推进我国经济的转变。

    第三个问题谈谈着力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转变更加凸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看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际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大家想想这句话很有份量,粗放的发展方式是长期以来人们传统的发展观念、经济体制以及政绩考核机制等综合因素形成的问题,传统发展方式弊端主要表现四个方面;一个是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第二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和外延型扩张的模式,实际上是难以为继的,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太大;第三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第四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比重中偏低,居民中收入差距也是拉得太大。比如说我们的物质消耗,钢的产量去年是5亿吨,我估计今年底7亿吨是没有问题的,确实增长非常快,其中有一些低水平的是需要淘汰的。我们煤炭的消费、能源的消费,去年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37%,有色金属都很大,水泥更多,这说明主要依靠物质的发展方式矛盾已经相当突出,外延型拓展的模式是难以为继的,另外经济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创新力不强,根据国务院今年召开的会议资料显示,我国两万多家大中型企业,研发费用占消费的比重只有0.81%,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措施有三条:第一要从制度安排入手;第二以优化创新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第三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这三项重大措施。正因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要增加自觉性和主动性,下最大的决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断地取得实质性的进程。所以中央提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我们各行各业如何去贯彻,我想这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创新。

    第四个问题,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这是一个重要的提法,也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亮点之一,稳步推进城镇化既是扩大投资的重要方面,也是扩大消费的根本途径。200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只有45.7%,正好与美国1910年水平是一样的,可以说在城镇化率上我们和美国落后一百年。何况我国的城镇化率的统计口径,城镇人口中包括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农民工,也就是按常住人口统计的。说明中国城镇化建设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发展的潜力也非常大。加快工业化的同时必须相应加快城镇化,改变城镇化步伐相对滞后的局面。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这都是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将来中国的长远发展靠什么?走什么路?城镇化是重要的方面。

    第五个问题要加强通胀预期管理,警惕输入型的资产泡沫。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闻稿没有提出明年的重要任务是防止通货膨胀,用了一句要加强通胀预期管理。什么意思?我的理解明年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强烈反弹的可能性很小,不论从国际经济和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明年都不具备居民消费价格也就是CPI大幅上涨的基本条件,明年世界经济的复苏很难有大的气色,全球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不会改变,从历史经验看每次经济危机和衰退之后通常是处在低通胀时期。目前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仍然比较突出,虽然投资规模很大,但不足以引起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今年投资规模这么大,我们钢材涨了多少?没涨多少,甚至有的还是降价,供给能力很强,跟短缺经济时代的情况完全不同了,不能用老的经验判断这个事情。所以明年无论国际还是国内CPI都不可能上涨很多,防止通胀是完全必要的不能大意,但是把通胀说得那么可怕那么严重,这是夸大其词,可能会导致思想的混乱,大可不必。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兰格山东频道 钢结构频道 炉料频道 隆重上线!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