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21日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7%,PPI2009年12月份同比上涨1.7%,是自2008年12月份以来首次转正。而此前2009年11月份CPI就率先转正。价格指数双双转正步入2010年。
随着物价指数的上涨,流动性管理的压力将加大。今年以来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中央票、正回购发行利率,加大了流动性的回笼力度。不过专家认为,考虑到近期央行的行动和当前的物价走势,加息时间点可能较此前的预计有所提前,但近期加息的可能性仍不大。专家表示,受到流动性管理的影响,以及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密集出台,由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物价上涨或将得到抑制。
数据看点:
GDP增8.7%经济V型反转确立
国家统计局21日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称,我国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的明显下滑,率先实现了经济的总体回升。
事实上,四季度我国GDP增速为10.7%,有专家认为,2010年的经济增速可能超过2009年,并担忧会出现经济过热。
经过调整后2009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表示,2010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可能超过2009年,但因政府加强了对新上公共投资项目的限制,因此今年的投资增长会继续减速。由于去年的基数较低,2010年第一季度的GDP及出口数据应可保持强劲的水平。
强劲增势如持续会不会导致经济过热?中国国际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对记者表示,的确存在经济过热的风险,目前我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产能过剩问题,这是表现之一。
马建堂指出,2009年四季度我国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达81.5%,比三季度回升1.6个百分点,但是相对于2008年前三季度84%的水平仍然偏低,这意味着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
此外,马建堂指出,部分资产价格过快上涨也是目前的担忧之一。既要推动经济的增长,控制通货膨胀预期,又要注意到资产价格的上涨,这些对宏观调控带来了挑战。
工业增加值逐季回升全年增11%
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逐季回升,整体比上年增长11%。虽然增速比上年有所回落,但利润实现了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专家认为,整个工业的快速增长显示出我国经济已经从危机中恢复,并且形成了增长的态势。
数据显示,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四季度增长18%。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891亿元,同比增长7.8%,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而在39个工业大类中,30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
其中,重工业增长11.5%,轻工业增长9.7%。而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增长13.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6.2%。
12月CPI陡增食品居住价格是推手
国家统计局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最后两个月CPI增幅连续实现正增长,12月1.9%的增幅创年内新高。专家认为这一增幅超过了此前预期。CPI为何有如此强劲增势?这一势头会否持续下去?为了找到答案,本报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记者做了一番实地调查。
菜肉价涨怨天气
近期趋稳明显
在影响CPI的8大类200多种产品中,食品和居住类占了较大的权重。
在深圳,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及肉菜市场发现,蔬菜价格整体水平在往上走,近日更因北方遭遇雨雪天气及春节的临近出现单边加速上涨的走势,与12月份相比,当前的蔬菜价格普遍上浮了20%以上,个别菜品的涨幅甚至高达5成。
大米和食用油的价格上涨也比较猛。深圳爱家超市皇岗店百货部主管表示,大米较上月至少提价20%。但6月份以来引领食品价格上涨的猪肉,近两个月来价格运行却相对稳定。多家超市的购货经理告诉记者,供货商的生猪成本在不断上升,但可能是政府补贴的缘故,猪肉供货价格基本停留在10月份的水平,超市也不敢随意涨价。
据上海市发改委提供给本报的最新数据,对上海10个区25个农贸市场及超市的价格监测显示,截止1月21日,上海粮食、食用油、猪肉价格在月初受节日消费拉动有所上涨,中下旬以来总体回落。
北京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供应了北京地区70%的蔬菜和80%的水果,在调查中,郭经理向记者介绍,12月,受大雪降温天气影响,大部分蔬菜价格有所上涨,但进入1月以来随着气温略有回升,市场的蔬菜品种齐全,价格平稳,有些品种价格甚至略有下降。
从三地的调查情况看,前期降温天气是导致食品类价格上涨的最重要因素。但随着气温的回升,加之大棚菜逐渐上市等因素,总体看,蔬菜价格趋于稳定的势头越来越明显。
水电煤气价格频调
短期稳定可期
深圳的瓶装液化气也在近两个月实现了“三级跳”,12月初每罐还只要98元的液化气,经过12月、1月两次调价后,到昨日已涨至每罐104元。深圳燃气集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瓶装液化石油气的价格一般是跟国际油价挂钩,近期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使得其成本增加,只能采取提价的方式进行冲销。
水价的上调压力也异常严重,昨日,深圳对自来水价格上调举行了听证会,根据深圳发改委的方案,深圳拟将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从目前的1.9元上调至2.5元,涨幅达30%以上。
北京市发改委也去年年底调整了水价,自2009年12月22日起,北京居民水价在原有3.7元/立方米的基础上,上调0.3元/立方米,达到4元/立方米。
上海的水电煤气价格基本近一个月来没有变化。
巴克莱资本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指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也会对中国的相关物价产生传导作用;水电等公共事业服务品价格调整更是刚性的,若上调短时间内很难再降回来”。事实上,由于地方水电煤气价格调整后,短期内既不会降回原位,又不太可能继续变动。
通胀压力仍可控
全年CPI应在3%以内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说,12月的CPI是超预期的,此前大部分人预计在1.4-1.6%,主要原因在于寒冷天气导致的蔬菜价格上涨带动了食品价格上涨,以及居住类价格上涨,包括房价带动房租上涨和部分地方调价导致的水电煤气价格上涨。本报记者的调查也证实了他的说法。
专家分析,蔬菜价格上涨不具有可持续性,不值得担忧。“居住类的价格上涨在未来也是可控的,因为2009年刚调整过水电煤气等,今年应该会保持稳定一段时间。另外,房地产在今年的调控下也可能会保持稳定,甚至房租会出现下降。”鲁政委说。
在未来一段时间,物价的总体水平可能会继续回升,但同比增长应该是可控的。1月份CPI大致会与12月基本持平,2月份因为春节和翘尾因素,CPI可能会继续上升。
专家普遍向记者称,今年全年,CPI总体水平控制在3%以内,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通胀的压力关键取决于目前货币信贷的调控,如果调控有效,通胀的压力是可控的。
专家视点:
加息最快预计也要到3月
加息传言近日不绝于耳。但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近期央行的行动和当前的物价走势,加息时间点虽可能较此前的预计有所提前,但近期加息的可能性仍不大。
国家统计局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CPI同比降0.7%,PPI同比降5.4%;2009年12月CPI上涨1.9%,PPI上涨1.7%,PPI为去年年内首度转正,并略高于市场预期。
西南证券副总经理解学成认为,尽管CPI在2009全年为负,但已经连续两个月为正,同比和环比涨幅加大,预计3月份将超3%,通胀将成为现实。他进一步指出,在2006-2007年加息周期中,政府表现出“出其不意”,2006年8月CPI仅为1.3%,便将1年期存款利率上调了27个基点至2.52%。2010年1-3月,政府也可能为稳定价格水平,管理通胀预期,在CPI达到3%之前,“提前”加息。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加息的可能性仍不大。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认为,由于日前已经上调了准备金率,短期内再出台严厉紧缩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加息或者再次提高准备金率最快也要到3月份才会实施。
不过,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去年12月PPI同比上行3.8个百分点至1.7%。如此强劲的上涨,主要是由上游的采掘工业品、原材料工业品价格强劲上涨所致。未来要高度关注此类物品价格上涨可能诱发加息提前。
流动性管理压力加大
国家统计局1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2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9%,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7%。专家认为,由于2009年同期基数较低,价格指数将继续保持一定幅度上涨。而通胀压力的加大将给流动性管理带来更大压力。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PPI数据2009年12月份同比上涨17%,是自2008年12月份以来首次转正。而此前2009年11月份CPI就率先转正。价格指数双双转正步入2010年。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同时显示,2009年全年中国CPI同比下降了07%,而2008年这一数字是上涨58%;中国PPI2009年全年下降54%。虽然双双负位运行,但是2009年信贷的天量投放,引发了通胀预期的担忧。交通银行研究员熊鹏认为,整体流动性依然较为宽裕将导致物价上涨。2010年信贷继续较快投放和外汇占款持续增长将推动货币供给的增加,从而推升物价上涨压力。资产价格快速上扬将引导物价联动上涨。
流动性管理的压力也随着物价的上涨而加大。2010年以来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中央票、正回购发行利率,加大了流动性的回笼力度。而受到流动性管理的影响,以及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密集出台,由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物价上涨或将得到抑制。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2009年中期,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广义货币供应量(M2),表明社会经营活动的不断增加。随着大部分流动性回归社会经营活动之后,资产价格的涨幅可能会出现回落。
经济重回上升轨道
针对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2009年中国GDP数据,交行金研中心发布研究报告指出,由于中国经济下滑趋势已经得到遏制,经济增长已经重回上升轨道,经济内生的动力已经足够维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政策的进一步刺激反而可能导致经济过热,因此,刺激性政策可能考虑有选择性的逐步退出。而未来经济中资产价格过快上涨、通货膨胀预期持续增强和外资加速流入等问题应成为我国宏观调控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
交行金研中心研究员唐建伟表示,就刺激政策退出的先后顺序而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要先于积极的财政政策。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迅速大幅收紧。在这一过程中,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在内的数量型工具将首先担当主要角色,年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小幅上调可能。利率政策的实施则将根据美国货币政策、国内物价、经济增长及资产价格等综合考虑而决定。积极财政政策在2010年仍会维持,但财政支出的重点方向将侧重于民生、消费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