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角”开发优势:国家长期规划、政策支持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0-2-21 10:30:21  兰格钢铁
    2009年12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立时将全国人民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我国最大的也是唯一一处未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三角地区。

    作为对中国北方地区影响最大的河流,黄河自古以来就以其桀骜难驯又哺育万民闻名,因其在千年历史上多次泛滥引起的朝代更迭和风云变幻,中国甚至有“一部黄河史,半部中国史”的说法,在重重困难和压力之下,我国政府对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可以说是慎之又慎,布局长远。

    制约黄河三角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什么?自然环境。淡水缺乏、盐碱地就是掐住黄河经济发展的主因,要让老天多降雨、改善土壤酸碱度,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靠人力。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谨慎布局南水北调计划。1959年《长江流域利用规划要点报告》中,提出南水北调总的布局是从长江上、中、下游分别调水。具体调水又分为东、中、西线工程,其中对黄三角地区影响最大的,正是东线工程。东线工程利用元朝运河古河道,工程实施相对简单,目的是缓解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天津等五省、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只要从根本上解决了黄三角地区人民的生存生活问题,就有了发展的动力和潜力。

    再一个制约因素是黄河枯水期和汛期水位变化大,中下游泛滥或大旱,土地灌溉和盐碱地的问题。对此,我国在黄河中上游连续建设小浪底、三门峡等水利枢纽,调节黄河水位,结束了数千年来困扰中国北方的“母亲河”成“灾难河”的历史,也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埋下了伏笔。

    到现在,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黄河三角洲长期面临的突出瓶颈制约将逐步突破。黄河河道治理和防潮堤坝建设的加强,将为加快开发建设构筑起安全防线;区域性大港和内外贯通的铁路、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将为开发建设提供支撑保障能力;特别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和黄河调水管理的加强,黄河入海水量稳定增加,加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加快,以及直接利用海水和海水淡化规模的扩大,水资源制约将得到有效缓解,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基础和条件日益成熟。

    以上,都是黄河三角洲开发的政策和科技上的优势,不过,由于黄三角地区城市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底子薄,整体实力弱,在金融实力、人才实力上,仍然无法同周围发达地区竞争,因此,当地政府必须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高效生态经济主题,在保护中科学开发,在开发中加强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兰格山东频道 钢结构频道 炉料频道 隆重上线!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