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援引瞭望新闻周刊4月18日的报道称,“在铁矿石定价机制这个问题上,博弈才刚刚开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近日在电话中向记者这样表示。
4月1日这个传统铁矿石定价的年度“分界线”已经过去,但全球长协矿石的最新定价离“尘埃落定”还遥遥无期。不仅于此,三大矿商今年已先后明确提出定价机制的变革,要以短期定价取代已有40多年历史的年度定价方式。全球铁矿石市场的根本变局处于“进行时态”。
目前,国际钢协和欧洲钢铁行业都已发出明确而且严厉的声音,指责矿石巨头强加于下游行业的不合理的报价,对其可能存在的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行为表示担忧,并要求监管部门进行必要的调查。中钢协负责人也明确表示,谈判不能成为“通牒”。中国钢铁行业不急于签下不合理的“城下之盟”。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全球矿石市场的“变”是大势所趋,如何应而对之,各方利益将在博弈中最后获得各自的安排。
长协机制“名存实亡”
中钢协相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目前的谈判成为矿商“一口开价”,要么接受,不接受就不发货、不装船,这不是谈判,这成了“通牒”。这是中国钢铁行业不能接受的。至于坚持年度定价还是季度定价,“都需要坐下来谈,要协商”。
目前,全球三大矿对定价机制的改变已达成明确共识,都已先后通过其官方网站发布了正式的消息。必和必拓几年之前就明确提出“指数定价”的概念,认为传统定价机制难以及时反映市场的变化情况,已经不合时宜,其改变定价方式的指向最为明晰,且始终坚持。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因相对亚洲的运距劣势,以往较为坚持长协年度定价,但今年已明确提出“灵活定价”的概念。力拓近日最后一个表态,也表示支持推行季度定价方式。
“我的钢铁”资讯机构首席分析师贾良群等业内专家认为,国际铁矿石定价机制的改变,不是“一天两天内突然发生的”,有其历史的根由。已维持近40年的传统年度矿价谈判机制,是在全球钢铁业发展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形成的,当时用矿量和钢铁产量的增长相对比较平缓,矿商需要锁定需求以便保证投资效益,而钢厂方面需要锁定生产成本以便与下游用户形成相对稳定的关系,所以传统机制是“定量不定价”,价格一年一谈,形成“首发价”后,其他矿商和钢厂跟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