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气田目前已具备年产105亿立方米混合天然气生产能力,气田开发可以稳产20年以上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记者张怀发报道9月1日,记者从普光分公司生产管理部了解到,普光气田自今年3月29日投产以来,气田生产安全平稳高效,天然气生产超计划步子运行。普光气田今年计划生产净化天然气40亿立方米,成为川气东送工程全面投入商业运行的稳定气源。
作为我国投产的第一个超深高酸气田,截至2009年底,普光气田主体及周边已累计探明储量4122亿立方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整装海相气田。目前,气田已建成年产105亿立方米混合天然气生产能力。按照已探明储量规模,气田开发至少可以稳产20年以上。随着我国又一条横贯东西的能源大动脉川气东送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并投入商业运行,普光气田生产的净化天然气将通过绵延2170千米的长输管道,跨越6省两市,使沿线数千家企业、近两亿人口从中受益。
3年前,苏树林总经理在川气东送工程开工动员大会上提出,普光气田一定要把探明的储量,变成现实的产量。3年过去了,普光气田建设者交出了合格答卷。
普光气田属超深、高酸、高压、高产气田,地下情况复杂,地层可钻性差,且存在多套压力系统,具有喷、漏、塌、卡、斜等特点,钻井施工风险大、速度慢,初期探井平均钻井周期达769天,最长的钻井周期达3年之久。特别是硫化氢,如同地下的“毒蛇猛兽”,给钻井、试气测试、投产作业、集输工程带来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然而,普光气田的建设者并没有被困难束缚手脚。
围绕本质安全,优质高效开发建设普光气田,气田开发建设的决策者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支撑力,做出了依靠高科技战胜世界级技术难题的战略部署,启动了一系列科技攻关计划。中石化启动“借脑工程”,集中了一批像罗平亚、沈忠厚、李鹤林等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国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专家,多次对普光气田开发进行集体“会诊”。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集团公司“十条龙”攻关平台,中原油田强化自主攻关,加快技术集成配套,形成了一套适合普光气田开发建设的技术系列,成功破解了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
技术创新,犹如长缨在手。普光气田的开发建设一路奏响凯歌,钻井工程、试气作业、集输工程先后完成,气田平均单井配产80万立方米/日,达到设计水平。我国第一座超百亿立方米规模的超深高酸大气田横空出世。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广大参建者按照把普光气田打造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的目标,科学管理,攻坚克难,克服了高酸气田作业经验缺乏、焊接工艺复杂等不利因素,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集团公司领导组织中石化业主团队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围绕工程建设的重点、难点,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协调解决各种问题,正确处理施工进度与安全和质量的关系,确保了各项工程建设高效有序进行。
安全环保工作是普光气田开发建设的生命线。气田开发建设以来,参建单位不断强化HSE管理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及管理规定,确保了工程建设和投产试运安全运行。开工建设以来,实现了安全环保形势的整体稳定。
参建单位在工程建设中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持以维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保护了川东北的青山绿水,践行了当初把普光气田打造成“福祉工程、生态工程”的庄严承诺。(中原石油报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