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复苏不足 各国艰难平衡财政政策目标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0-10-11 9:00:41  兰格钢铁

    在世界经济复苏脆弱、下行风险尚存的背景下,各国未来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的方向至关重要。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的话说,世界经济仍面临四大挑战,其一就是财政可持续性。财政收紧还是放松,何时收紧,何时放松——在经济不确定性因素与日俱增的情况下,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仍在权衡利弊,摸索着最合时宜的财政政策方案。  

    美国:继续刺激经济复苏  

    近来,“退出”一词已悄然退出美国经济热议话题的中心,取而代之的是“刺激”和“定量宽松”等字眼。  

    由于经济复苏力度不够,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财长盖特纳说,当前最大的经济挑战仍在于加快经济增速。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政府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创造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环境。  

    在此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高层经济官员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危机并未结束。在卡恩看来,一些主要先进经济体的短期挑战是实现加快增速、创造就业的真正复苏,因此需要进一步的财政刺激。刚辞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一职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克里斯蒂娜·罗默则表示,对美国来说,仍有一定的刺激政策空间。  

    迄今,奥巴马政府2009年2月份推出的首批金额达787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大部分已经支出,其刺激经济效果已在衰减,但经济复苏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尤其体现在就业方面。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美国失业率仍维持在9.6%的高位。  

    美国政府从今年年初以来就在考虑新的刺激经济计划,一些计划近期已得到国会批准,包括设立300亿美元政府基金、解决小企业贷款难题、以及为小企业减税。此外,奥巴马政府9月初还提出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更新及扩建计划。尽管美国政府有意避免使用“刺激计划”一词,有专家统计,今年以来美国新一轮财政刺激计划的金额超过2000亿美元。   

    欧盟:咬定减赤不动摇  

    对于深受主权债务危机困扰的欧盟来说,削减赤字、巩固财政是当务之急。面对紧缩财政可能危及经济复苏的担忧和一波又一波的抗议,欧盟国家仍咬定减赤不动摇。  

    为应对债务危机,今年以来,欧盟成员国已掀起了一波财政紧缩浪潮,纷纷出台以减少公共开支、降低福利、提高税收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紧缩计划,开始提前退出。按照欧盟成员国财长6月初达成的退出时间表,财政状况较好的成员国最晚应于2011年开始巩固财政,而财政形势严峻的成员国则必须今年就行动起来。  

    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曾表示,欧盟将坚决维护财政可持续性。只要有必要,所有成员国将采取措施加快巩固财政的步伐。  

    而从欧盟最近的表态来看,其以整顿财政为第一要务的决心仍未动摇。上月29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出台立法建议,拟通过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强化欧盟财政纪律。这是债务危机爆发后欧盟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虽然欧盟在紧缩财政问题上态度坚决,但其也意识到,过度紧缩财政有可能损害目前依然脆弱的经济复苏,这反而不利于扩大财政收入,结果与巩固财政的目标背道而驰。为此,欧盟成员国根据自身情况,分别制定了减赤时间表。欧盟也一再敦促成员国把紧缩财政和推行经济结构性改革结合在一起。  

    目前,欧盟各国政府在紧缩财政问题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前不久,一场大规模游行抗议活动席卷欧洲,近10万人聚集在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抗议各自政府推出的财政紧缩计划。   

    日本:阻止经济下滑  

    金融危机爆发后,在新兴市场需求拉动和日本政府经济对策的刺激下,日本经济曾在发达国家中率先复苏并在2009财年保持了较高增速。但好景不长,2010财年开始后,随着经济刺激效果减弱、欧美国家经济走势不确定性加大,日本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为此,从8月底到10月初,日本政府和央行不得不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一系列措施阻止经济下滑。从9月10日至10月8日,日本政府先后两次出台经济刺激对策,总额接近6万亿日元。此外,日本政府还从9月15日开始,在日本国内外主要外汇市场投入巨资干预汇市,抑制日元升值势头。  

    日本央行在8月30日紧急召开会议,决定将新型公开市场操作的注资规模从20万亿日元增加到30万亿日元。10月5日,又宣布实施零利率政策,并创立资金规模为35万亿日元的共同担保基金,以买进国债、公司债等金融资产,创造更加宽松的金融环境,配合政府阻止日元升值、摆脱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复苏。  

    但从目前情况看,日本政府和央行的措施尚未达到预期效果。日本政府财政状况恶化,政府债台高筑,除增发国债外已经没有余力再出动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