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自贸区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0-11-2 10:02:21  兰格钢铁

摘  要

    本文提出一个基于必要条件来定义东亚自贸区建设之可行性的新框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政治可行性、机制可行性和时间表上的可行性等五个维度在内的评价体系,对当前东亚自贸区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基本结论是:目前的EAFTA尚不具有完备意义上的可行性。其中,技术维度的可行性堪称完全,经济及时间表上的可行性距完全程度较接近,但机制尤其政治可行性亟待提高。

关键词:可行性  东亚自贸区  机会成本

一、研究对象、文献评述和分析框架

    本研究所谓的“东亚自贸区”(以下简称EAFTA),即2004年11月29日在万象举行的东盟加中日韩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同意组成联合专家组研究的东亚自由贸易区。[①]设想中的该区域,包括了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和韩国共计13个国家,涉及约21亿人口。出于参照或比较的考虑,其他东亚合作方案也会在本研究中出现。

    我们将可行性定义为若干组必要条件的集合。这里的“必要”,并非文学上所指的“有意义”或“有价值”的含义,而是说从逻辑来看“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如果拟议中的EAFTA不能满足必要条件集合所列的全部条件,则可以判定其建设尚不具备可行性。此时,需要首先付出努力去满足集合内尚未满足的条件,然后才谈得上进一步的推进。

    本研究旨在提出上述必要条件集合的整体框架,并一定程度地揭示集合的具体内容。这样做是为了让可行性分析具备评估的功能。现有的若干关于EAFTA建设可行性的研究为我们的分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缺陷在于,过多侧重价值层面或规范意义上的零散的描述和劝说,相对忽视了对事实层面或实证意义上的系统的评估和检讨。

    例如,一些文献对地理距离的接近程度、经贸往来的增加情况以及资源和产业结构的互补性进行描述[②],或者指出其他地区已经有成功建设的经验可以参照[③],以此作为可行性的论据。虽然这些有利条件的确存在,并且我们还可以列举出若干其他类似的条件,但如果存在政治条件不成熟或区域内外大国强烈反对等情形,则通过列举有利条件来论证的“可行性”即可能被否决。因此,有利条件不等于可行性,至少不能完备地说明可行性。

    另一些文献着力强调EAFTA建成之后可能的好处或“必要性”,如可以消除成员间贸易障碍、可以扩大市场、可以实现投资自由化、可以增进本区域抵御经济危机冲击的能力等等[④]。然而这些好处主要是通过与会计成本相比较来揭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合理的参照系是机会成本而非会计成本。为建设EAFTA而支付的直接会计成本即便小于通过自贸区获得的收益,但是,只要同样的建设成本用于其它用途获得的收益高于建设EAFTA获得的收益,换言之,建设EAFTA的机会成本高于收益,那么这个建设从经济上看就是不合算或不可行的。此外,即便经济上可行,自贸区建设同样可能面临其它方面不能满足的必要条件,这些障碍或约束也有待评估。

    还有文献重点分析了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约束条件,指出从经济约束看东亚地区不存在掣肘区域合作的瓶颈,但主权、宗教、政治等其它非经济约束制约了东亚区域合作向更紧密或更高级的区域合作形式发展的可能性,因此自由贸易区这一松散但稳定的相互依赖状态,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东亚各国政策制定者和公众最能接受的区域合作形式”[⑤]。尽管晚近的发展表明,东亚地区已经出现深度一体化趋势[⑥],货币金融合作方面东亚外汇储备库等超越“清迈倡议”的安排也已开始建设[⑦],后者更主要是因为前述约束条件分析框架不可能考虑到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外生冲击改变了原来的约束条件所致。

    本研究与约束条件分析最为接近,都是考虑一些有待考核的条件中哪些已经满足,哪些有待满足。区别在于:首先,本研究只考虑约束条件中的必要条件,外生冲击等新的或偶然的约束条件从理论上被本研究排除在外。需要说明的是,必要条件集合即便全部被满足,EAFTA建设具足了完备的可行性,也未必能顺利建成。还可能需要其他千千万万条件中的一种或几种(可能但不限于危机),与必要条件集合一起构成EAFTA建设的充分条件组,方可竟全功。我们考虑的是可行性而非必然性。其次,本研究强调必要条件框架结构或体系的完备性,而非具体各项条件的全面描述。第三,我们试图建立一个关于可行性的评估体系,功能和目的主要不在于论证或劝说EAFTA建设的合理性,而在于揭示当前具备的诸项条件距离完备的可行性的差距。

    出于上述目的,我们借鉴信息系统分析评价中常用的标准[⑧],将EAFTA建设的可行性分为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政治可行性、机制可行性和时间表上的可行性等五个部分来构建分析系统。

……

   (为张蕴岭、沈铭辉主编的《东亚、亚太区域合作模式与利益博弈》的第八章,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8月版)

 

来源:搜狐财经博客 作者:冯维江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区域合作室  助理研究员)

 

兰格钢铁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兰格合作媒体,兰格钢铁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