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欧元区来说,201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问世11年的欧元区遭遇主权债务危机,一时间“欧元区分崩离析”、“欧元崩溃”的言论甚嚣尘上。
同样是在这一年,欧元区经受住了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开始着手弥补欧元区体制性缺陷,目前已经走在危机过后“浴火重生”的道路上。
从2009年底到2010年上半年,欧元区成员国希腊政府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公共债务飙升,一度处在“破产”边缘。除希腊外,欧元区其他一些成员国,包括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政府财政形势也岌岌可危。更为严重的是,投资者信心受挫,开始由怀疑单个欧元区成员国的偿付能力,转而怀疑整个欧元区和欧元的发展前景。当时,一些英美媒体甚至断言,欧元区有可能“分崩离析”,而国内也有一些财经评论人士高呼,欧元要“完了”。
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一开始欧元区明显应对不力,一方面欧元区成员国作为一个整体,对危机的严重程度,或者说投机者可能藉此制造的“风浪”大小程度,缺乏足够的估计,致使危机逐步升级,到2010年上半年,演变为一场席卷多个欧元区成员国的主权债务危机。
但从2010年5月份开始,随着欧元区成员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联手干预,先后推出1100亿欧元的救助希腊计划和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危机稳定机制,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逐步消退,希腊等国国债与作为基准的德国国债之间的息差缩小,收益率下降,融资成本下降。
虽然对于希腊等欧元区成员国来说,完全修复财政状况、降低公共债务,还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而且经济增长和财政紧缩计划,均面临诸多不确定要因素,但总体而言,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已经暂时告一段落。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日前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峰会上,欧盟成员国领导人更多开始考虑,如何加强欧元区体制建设,并达成了多项共识,包括强化欧元区成员国财政纪律、加强宏观经济风险监控和尽快出台永久性危机应对机制等。
欧元区走出危机,浴火重生,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首先,欧盟27国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元区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对欧盟出口额为2260.7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9.9%。同期,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为2055.4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8.1%。特别是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时有发生的背景下,中国扩大与欧盟的经贸关系,更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在全球储备货币当中,欧元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货币,而且也是近期内唯一一个有能力对美元霸主地位构成一些挑战的货币,因此欧元对建立中国所期待的新的全球货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IMF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全球外汇储备当中,美元仍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占比高达62.1%,但欧元占比也达到了26.5%,英镑和日元的占比则分别仅为4.2%和3.3%。欧元茁壮成长,对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降低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作用,都有积极意义。(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