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风电装机“风速增长”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0-11-5 10:12:28  兰格钢铁
    以国内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为标志,我国风电装机快速发展。酒泉风电基地每天以2万千瓦以上的速度完成装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风电建设的速度和势头。

    从小步慢跑到“风速”发展

    记者了解到,2009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3831万千瓦,累计超过1.6亿千瓦。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施鹏飞说,其中我国是新增风电装机最多的国家,达到了1380万千瓦,2009年累计实现风电装机2601万千瓦,居世界第一,连续4年实现100%增长。2009年,中国风电运营总容量1613万千瓦,同比增长92.26%。

    “从1999年到2008年,世界风电装机十年年均增长31.8%,而中国十年年均增长70%。”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周凤起说。

    事实上,甘肃风电发展的历程,及其表现出的厚积薄发的强劲态势,是我国风电发展的缩影。

    1996年3月,甘肃大型风电场建设开始起步。记者了解到,当时,甘肃洁源公司在玉门市三十里井子风电场投资建设了装机1200KW试验风电项目,安装了4台丹麦NORTANK300kw的风机,于当年6月建成投产。这是甘肃省的第一个实验性风电场。

    经过10年发展,2006年甘肃风电装机总容量11万千瓦。此后,风电装机快速增长,2008年装机总容量突破100万千瓦,2009年达到220万千瓦,2010年已经完成516万千瓦。“实现两年增长10倍的目标。”酒泉市委书记李建华说。

    “一开始是小步慢走,近年来的快速增长是压抑了几十年的潜能释放。”甘肃风电创始者、原国电龙源集团总经理助理王自绪说,“要有一个快的过程,否则国内风电市场推动不了”。

    不仅是甘肃,全国风电装机也在“风速增长”。记者了解到,2007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340万千瓦,超过过去10多年装机容量总和;2008年突破1200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五;2009年累计达到2600万千瓦,仅次于美国的3516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二。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施鹏飞说,2009年,我国风电电量达到了2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86%,占总供电量的0.75%。

    三大推力促风电快跑

    综合业内人士和专家们的观点,我国风电市场的快速发展有三大推动力:

    一是政策推动。2003年,国家发改委推行5万千瓦以上风电场的特许权招标,带动了大规模风电投资和风场建设。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直接促使风电装机规模跃增254%。2007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中提出2010年我国实现500万风电装机目标,实际上到2008年底已达到1215万千瓦,超额143%提前突破目标。

    与此同时,在风电上网电价方面,也有了扶持政策。施鹏飞说,2009年8月1日起,国家按照风能资源分地区制定了风电的上网标杆电价,对于经营期(至少20年)是固定的,比特许权项目中标电价有较大提高。据悉,我国风电上网标杆电价按地级市行政边界分地区分别定为0.51、0.54、0.58和0.61元/kWh,投资者据此可以自己判断风电项目的效益。

    另外,为了补偿风电与火电之间的差价,继2006年在用户消费电价中征收每千瓦时1厘钱的可再生能源附加以后,2008年又加征了每千瓦时1厘钱。2009年11月20日,国家又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提高到每千瓦时4厘钱。

    二是新能源比例和减排承诺的硬约束。这主要是指按我国能源发展规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占比达到15%,以及我国政府向世界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一个大国负责任的承诺,甘肃风电基地建设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积累经验。”甘肃省发改委副主任陈春明说。

    三是市场推动。记者了解到,10年前,全国能生产风电整机的生产厂家不过三、四家,2001年甘肃洁源公司定购金风科技公司22台风机,这相当于它全年的销量。到2009年,我国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企业超过80家。施鹏飞说,风电制造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2009年80家风电整机制造企业,每家最低经济规模年产50万千瓦计算,合计产能也要达到3500万千瓦。风电整机产能的扩大缓解了近两年我国风电机组供不应求的局面,也预示风电整机制造业的白热化竞争即将来临。

    未来风电设备需求增速减缓

    施鹏飞认为,未来风电设备需求增速减缓,市场容量有限。即使按照国家规划风电累计装机容量2020年达到1.5亿千瓦,平均每年新增1200万千瓦,而目前仅金风、华锐、东汽3家企业2009年产量就达到800万千瓦,其他60多家要竞争另一个400万千瓦,形势严峻。

    记者了解到,风电设备的竞争使风电投资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按照业内一般概算,建立一座1万千瓦风电场的总投资约1亿元。实际上,“目前的行情每月都在变”,中节能港建(甘肃)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苗青强说。中节能位于玉门市的昌马风电场去年建成投产,目前装机20万千瓦,但总投资仅为17亿多元。

    “回过头看,风电设备制造业发展不起来,不是企业不行,而是市场没培育起来。”王自绪说。

    国产风电设备初占先机

    记者最近在我国首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甘肃酒泉调研时了解到,在目前当地已建成的220万千瓦风电装机和今年在建的近300万千瓦装机中,基本使用的是国产设备。这意味着在我国快速发展的风电产业市场中,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在竞争中初占先机。

    业内人士和专家们指出,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目前虽然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但是中外企业未来的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前景仍不容乐观。

    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产销两旺

    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目前产销两旺。甘肃金风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装调度李超说:“公司去年生产了200台(套)整机,今年将实现日产60台(套),而且全部是订单式生产。”目前国内风机制造排名前三的华锐科技、金风科技和东汽集团均已在酒泉投资建厂。“去年一期日生产能力是1.5兆瓦风机10台,二期正在设计阶段,计划在今年完成扩建投资。今年已确定订单的生产计划是100万千瓦。”华锐风电科技公司酒泉风机总装项目生产主管娄彦富说。

    与风机整机制造密切相连的风机叶片制造企业也是产销两旺。国内风机叶片制造企业排名前三的中复连众、中航惠腾、中材科技也已在酒泉投资建厂。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永国说:“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就意味着上千亿的设备市场需求,而且酒泉地区的风能资源适合大型风机运营,公司目前生产的是1.5兆瓦风机叶片,3兆瓦叶片生产线正在规划论证之中,扩建生产线的土地都已经准备好了。”

    国内风电装备市场份额超80%

    业内人士和专家们认为,国内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快速成长主要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国家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的政策性要求。中节能港建(甘肃)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苗青强坦言,基本采购国内厂家的风电设备,是因为支持国内风电装备企业发展,而且国内设备近年来技术引进更新很快,已在性能、价格上具有与国外企业竞争的优势。

    二是市场因素。甘肃首座风电场创始人王自绪认为,国内风电市场发展起来了,就必然拉动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增长。酒泉市发改委主任王建新分析,风电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风电投资目前主要不是运行成本高,而是建设成本高,建设成本高是因为设备成本高,设备成本高是因为我国风电制造业是从无到有,购买国外技术转化吸收而成。

    “现在的状况是风电投资市场做大了,刺激风电装备制造业技术不断创新,规模效益不断扩大,市场竞争能力尤其是成本优势不断增强。”王建新说。

    在我国风电投资快速启动的2005年,当年风力发电设备新增市场份额中,国内产品占28%,进口产品占72%。2008年,内资及合资企业占据国内风机市场份额的76%。2009年业内估计份额超过80%。

    洋巨头看好中国风电市场

    但是,政策因素的变动和国外风电制造企业的投入加大将在日益增大的中国风电产业市场中增加不确定性。今年1月,国家能源局已宣布取消风电设备国产化率70%的要求,《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3月底已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些重大政策变动因素将使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局面更加激烈。

    此外,国外风机制造巨头仍在不断加大对国内风电市场的投入,不断调整产品方向和营销策略。世界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商丹麦维斯塔斯(Vestas)2009年斥资30亿元投入中国,分别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天津和江苏徐州建厂。业内人士认为,洋巨头除了看好中国风电市场外,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中国打造面向全球风电产业的装备制造基地。

    全球风能理事会已提出,到2020年全球风电装机不少于4.5亿千瓦,是2009年的3倍。而在全球风电设备制造业市场,仍由丹麦、德国、美国和西班牙等国的企业垄断,四国风机出口占全球份额的90%以上。

    甘肃省发改委副主任陈春明介绍,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也曾有国外企业前来洽谈,而且兰州电机厂也跟德国一家企业合作在共同开发新产品,目标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业内人士和专家们认为,国内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快速成长主要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国家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的政策性要求。中节能港建(甘肃)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苗青强坦言,基本采购国内厂家的风电设备,是因为支持国内风电装备企业发展,而且国内设备近年来技术引进更新很快,已在性能、价格上具有与国外企业竞争的优势。

    二是市场因素。甘肃首座风电场创始人王自绪认为,国内风电市场发展起来了,就必然拉动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增长。酒泉市发改委主任王建新分析,风电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风电投资目前主要不是运行成本高,而是建设成本高,建设成本高是因为设备成本高,设备成本高是因为我国风电制造业是从无到有,购买国外技术转化吸收而成。

    “现在的状况是风电投资市场做大了,刺激风电装备制造业技术不断创新,规模效益不断扩大,市场竞争能力尤其是成本优势不断增强。”王建新说。

    在我国风电投资快速启动的2005年,当年风力发电设备新增市场份额中,国内产品占28%,进口产品占72%。2008年,内资及合资企业占据国内风机市场份额的76%。2009年业内估计份额超过80%。

    酒泉风电遭遇“成长的烦恼”

    作为一种新能源,风电产业近两年在我国“风速”发展,无论从风电投资规模、装机容量,还是其带动的风电设备制造业,以及倒逼的电网建设层次来看,风电均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领域中最热点的产业,因而也不可避免地成为问题较多的新兴产业。记者在甘肃酒泉风电基地采访了解到,这些悬疑,既有来自风电自身的问题,也有来自政策滞后的问题,还有来自产业之外的困扰。

    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快速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诸多问题,也是我国风电产业整体发展所面临问题的缩影。业内投资者、专家和地方干部们建议,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尽快完善风电等新能源产业政策,逐步化解风电产业的“成长烦恼”。

    首先要加快电网配套建设。相对于风电等新能源规划建设速度,目前电源与电网配套建设规划不同步,电网建设相对滞后于风电建设。中节能港建(甘肃)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苗青强说:“输出电网的速度跟不上风电场建设速度已是普遍情况。”

    国家电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永平说:“风电输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一个产业链的问题。”整个风电产业由风机制造、电网电源同步规划、风电接纳、配套调峰、电力消纳、电网建设补贴机制和配套的可再生能源政策等组成。但是现在是“风电规划没有与国家扶持政策同步,没有与核心技术(包括风机核心技术和接入核心技术)研发同步”。

    其次要加快新能源技术整体研发,加大技术投入扶持力度。风电设备制造业和风电投资的快速成长,目前主要靠资本驱动。实际上,风机核心技术、电网接入核心技术和控制技术等仍未被掌握,或正在研发之中。“从经济角度看,风电产业市场的快速成长也创造出了巨大技术创新和研发需求。”甘肃省社科院原经济研究所所长安江林说。

    第三是尽快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整体扶持政策。我国目前已建立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制度,一度电收取2厘钱,一年约征收40亿元,以扶持可再生能源发展。但是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快速发展,这个资金规模可能很快就会不够。

    第四是尽快调整全国能源布局,建立清洁能源的配额调配机制。目前,甘肃省内水电、火电项目大批投产,发电量增长迅速而用电量增长相对减缓。如果要将风电全部送出,就必须依靠整个西北电网进行消纳。而到2015年和2020年,风电发电量分别约为250亿千瓦时和420亿千瓦时,如此巨大的电量,则必须依靠全国电力市场来消纳。

    第五,统筹考虑风电基地的配套调峰电源建设。目前酒泉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的配套调峰电源建设是按最低1:1配套建设火电。酒泉市发改委主任王建新透露,市级上报火电配套规模是1360万千瓦,省级意见是920万千瓦,电网部门倾向于800万千瓦,现在方案已上报国家发改委,等待核准批复。甘肃省社科院能源研究专家安江林认为,若大规模配套火电,风电、光电作为清洁能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都会大打折扣,酒泉一带配套核电建设有基础、有条件。

    第六是尽快制定出台支持地方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瓜州、玉门等主要风电基地的干部们反映,由于国家增值税转型改革,风电装机规模越大,地方财政减收越多。据瓜州县测算,到2015年完成825万千瓦风电装机,动态投资为784亿元(按2009年新增的800万千瓦计算),产生进项税87.7亿元;达产达标后,年实现销售收入95.8亿元,产生销项税13.9亿元,预计企业6年后方可抵扣完。按目前增值税分享比例,预计6年将少收12.84亿元。

    第七,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扶持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重点。

    第八,尽快建立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国家标准和检测机构。主要包括风电场接入电网有关技术规定的国家标准,风机和风电场检测标准和规范,以及尽快明确实施风电等新能源监测的机构。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