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经济政策陷困境 或寻求国际合作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0-11-8 9:37:26  兰格钢铁

    美联储的靴子终于落了地,这使得忐忑不安的股票市场得以企稳反弹。

    美国时间11月3日,美联储决定实行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明年6月底前,美联储将从市场上直接购买6000亿美元债券,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个数字,与此前市场预期大致一致。

    股票市场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叫做预期,也就是对政策、经济数据和公司基本面进行提前分析判断。如果实际结果与先前的的判断基本一致,叫做符合预期。如果实际结果与判断差距较大,叫做好于预期或不如预期。如果好于预期,股价就会大涨,反之,则下跌。由于股市是买上市公司的未来,因而,上市公司未来盈利状况和政策方向,会影响市场买卖人气和股价走势。从这点看,股票市场更多是一个受心理驱动的市场,而不是理性市场.

    美联储的特点是善于引导市场预期。就在这次美联储议息会议前,美联储官员就多次放出口风,将实行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让市场提前消化了政策带来的波动性。中国央行则相反,它要和你玩捉迷藏,喜欢搞“出其不意”,这让市场对中国货币政策预期就差很多。所以,那些能够提前得到消息的人,往往获得不当利益。

    中国的投资者不仅关心美联储货币政策,对美国中期选举也很有兴趣。倒不是中国人开始关心民主,而是关心选举结果会产生怎样的市场效果。所以,中国媒体也在不断报道美国选举进程,这无意中也给中国人介绍了美国的政治制度。对于渴望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人而言,新闻报道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美国共和党占据众议院多数席位后,美国政府经济决策就变得艰难。由于共和党反对增加财政支出和赤字,同时会搁置奥巴马总统推出的一系列改革议题,这让奥巴马总统失去了灵活运用财政政策的手段。

    此次美联储再次印刷货币,受到经济学家普遍批评,因为这个政策无益于美国经济增长,反而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并导致新兴市场面临资产泡沫增大风险。可谓是害人不利己。

    尽管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出现好转,但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下降,就业增长缓慢,美国经济“去杠杆化”仍未结束。显然,美国经济的问题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解决办法就是刺激消费。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美国应该增加政府支出,以增加有效需求。但美国政治制度决定了政府增加开支不易,而共和党占据众议院后,奥巴马政府更不可能增加预算了。

    财政政策无法施力,美政府只能依靠货币政策。但货币扩张是一柄双刃剑,短期或可以改变通胀预期,进而刺激居民增加消费。但中长期则可能带来巨大的通货膨胀隐患,这实际用新的泡沫来医治先前泡沫病患。尚未摆脱旧危机,新危机的祸种已经种下了。

    对于崇尚自由贸易的人士而言,共和党控制国会是个好消息,民主党要想大搞贸易保护主义,今后没那么容易了。当然,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民主共和两党会达成某种一致态度,但共和党不希望因压迫人民币升值而破坏对华出口。无论如何,美国两党政治力量平衡,会使美政府经济政策空间缩小,美国或寻求与国际社会协调而达到实现经济再平衡目标。由此判断,美国当在下周举行的G20首尔峰会上,一定要有所作为。美国或正式提出盖特纳先前提出的平衡国际收支方案,以减少美国逆差。

    在国内选举失利的民主党政府,此时最希望赢得一场经济外交的胜利。

 

(来源:搜狐财经博客 作者:刘杉)

 

兰格钢铁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兰格合作媒体,兰格钢铁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