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管控物价能够出什么招?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0-11-11 11:45:27  兰格钢铁

    面对31种价格监测商品中近80%价格上涨的现状,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一位官员表示,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中央政府多个部委正在联合制定相关的价格控涨措施。(11月8日《中国经营报》)

    最近一段时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势头,已经令民众陷入了一种不安的状态。翻开报章,打开网络,满眼都是各种基本生活用品价格上涨的消息,媒体记者的实地调查表明,一向以高物价著称的香港,大量生鲜农产品的价格已经低于内地一些大城市,深圳市民在双休日蜂拥进入香港扫购基本用品。在上海,一个番茄已经卖到1.20元,上海市民只能把习惯食用的番茄蛋汤改为卷心菜汤。这股来势凶猛的物价上涨势头还将直接影响到将于本周公布的10月份CPI数据,有多家机构预测这个月的CPI同比涨幅可达到3.8%—4%,这将使得上月刚刚因加息而有所缩小的银行储蓄负利率的口子再一次拉大,短期内启动加息似乎已箭在弦上。这一切,都表明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已经影响到了每一个个体的民众。

    民众希望能控制住物价,政府更希望能够控制住物价。因此,多部委酝酿联合制定价格控涨措施,这一消息似乎让民众看到了期待。但是,政府能够出什么招来遏制住这股涨价势头,却是很让人疑惑的。发改委人士表示,这些措施将是多部门联合制定,现在还不便于透露。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在一个商品自由流通的市场体系当中,政府能够发挥的作用其实很有限。自我国经济体制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转轨为市场经济后,物价上涨风潮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每一次政府部门都曾经声言应对,并且确实也推出了一些措施,但最后总是无功而返,物价上涨的趋势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显然,这并不是政府不愿意管住物价,而是事实上政府目前运用的手段已经难以奏效。

    决定一个商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决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上下游产业乃至整个经济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的物价水平之所以长期保持上升趋势,从根本上说是与我国经济结构乃至社会管理结构存在的弊端有关系的。比如,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合理使社会财富集中于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他们大量的富余资金正在对我国的经济运行发挥重要的搅动作用,除了在股市、楼市等重要的投资领域兴风作浪以外,这些资金正在将农产品当作金融商品来投机炒作,这在今年上半年频繁出现的绿豆、大蒜等副食品的涨价风波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再比如,房地产开发在成为地方政府的“钱袋子”后,城市近郊的农用地被大量蚕食,转为房地产开发用地,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强力推进的“菜篮子工程”已经有所削弱,满足城市民众基本需求的农副食品的供应链越拉越长,运输成本的上升成为推动菜价上升的一个重要的刚性因素。最近几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很快,使城际之间的物流变得似乎很方便,在客观上模糊了人们对运输成本上升的认知,但这种不断上升的成本却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不断推升的成品油价格的每一次波动,都会成为触发新一轮物价上升的重要源头。

    政府管控物价,由于必须面对诸多难以克服的经济因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控往往会“按下葫芦浮起瓢”,因此注定了其收效不会很大。可以想见的是,政府可以运用其手握的丰富行政资源,或者用打击投机炒作势力来强行压低价格,或者对一些商品实行财政补贴。但是,这种行政手段或许可以起到一时之效,却难以保持长久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必须对农产品市场出现的金融炒作潮流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比如,一些大城市应以保证满足城市基本供应为目标,积极参与农产品期货的运作之中,用市场手段来干预价格,当某种农产品的价格出现暴涨的时候,政府可以利用自己的物资储备来调控市场供应,打乱炒作者的部署,有效地平抑物价。同样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必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民生责任,重新认识到搞好“菜篮子工程”的重要性,尤其是应当保证城市近郊的蔬菜农用地,将其当作维持一个城市基本运转的“生命线”来看待,而不能将城市的“生命线”寄托在漫长的交通运输线上。

 

(来源:搜狐财经博客 作者:周俊生)

 

兰格钢铁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兰格合作媒体,兰格钢铁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