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终于有所进展。昨日有消息称,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已上报国务院。新快报记者昨日从消息人士处确认此事,同时该人士称,“最快年底出台,明年1月按新的方案实施。”而市场上也有消息称,受通胀压力影响,该方案或推至明年初调整。
尽管新定价机制的细节仍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阶段,但消息人士称,能确定的是对调价周期和调价幅度进行了调整。且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或缓解市场上的油荒压力。
老办法:涨快跌慢备受诟病
据了解,现行《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是2009年5月公布的,办法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这也是首次明确政府对成品油定价的办法。
该成品油定价机制试行的一年半期间,我国成品油共调价12次。然而,却因调价周期、幅度固定,导致国内成品油价“上调快、下调慢”而备受诟病。部分时候更出现名存实亡情况。
“22个工作日,定价周期太长了,而且4%的幅度也不尽合理。成品油定价机制既不灵活,又没有贴近市场。”广东省石油学会新闻发言人范小平对新快报记者作出上述表示。此前,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曹新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用“行政定价的痕迹太重”来评价现行的定价机制。
同时范小平认为,现在的“油荒”一定程度上也是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完善所造成的。如果将调整幅度减少至2.5%,调价周期缩短至10天或两周,那待成品油供应紧张之时,价格就会对市场的资源进行调控和平衡,也起到平衡供求关系的作用。
新机制:更能反映市场变化
此前,发改委人士就曾多次“放风”称,目前正在研究对国内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作出调整,并称,“修改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将会更加灵活,更能反映市场和企业的成本变化。”
虽然“缩周期、减幅度”是目前定价机制调整的大方向,但仍有不少业内人士对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完善提出其他观点。
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就持“触发式调价”观点,他认为,取消调价周期,采用触发式调价,不仅利于与国际接轨,也可以有效防范定期调整引起的囤油投机行为。
曹新认为,成品油定价最终应“让市场发现价格”,并建议适当放开石油进口和加工,引入民营企业。在油源多元化后,成品油市场化程度增加,并逐步实行市场化定价。
上述消息人士也称,此次上报的新的定价机制仍是试行版,“数次修改、试行后,才会固定下来”。
自10月26日国内上调成品油价格之后,目前再次上调的窗口和幅度已打开。息旺能源数据显示,12月1日三地加权均价变化率已达5.68%,远远突破调价红线。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受通胀压力影响,在新的定价机制出台前,国内成品油价或按兵不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