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顺差不断增加,今年第三季度达到了危机前水平,外界开始再次关注中国在造成全球贸易失衡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实际上,中国在亚洲经常项目盈余中占有很大比例。外界批评中国国内储蓄过多,对外出口过大且保持人民币低估。然而,只盯着一套单一统计数据可能会丧失对宏观全景的把握。
中国国内经济的变化,特别是去年的发展态势,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其在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中国正处于拐点之上,推动其经济转型的既有中国自身的发展政策,也有全球贸易趋势,而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正在影响全球贸易。
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第一大因素是工人工资增加。仅2010年一年,全国20多个出口大省的工厂工人薪资水平上涨了20%至30%,企业主预计未来几年工人工资还将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工人的钱包因此将更鼓,再加上工人不断获得更多公共服务等,这些应该可以帮助中国政府实现刺激国内消费和增加社会稳定的目标。
随着中国不断发展,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中国对基本商品的需求也在上升。举例来说,棉花价格在过去几个月预计已上涨了40%,明年估计还要再涨50%。 2006年以来服装零售额年增幅为18%至25%,虽然不可预料的天气情况和投机行为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价格波动,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需求增加才是价格上涨的关键因素。
工资上涨和水、能源及不动产等要素价格节节攀升,这些因素正推动中国在价值链上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加速向生产力为基础的经济过渡。十年前,中国用于研发的开支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6%,而如今则增至1.5%,占比超过日本。随着中国沿海地区发达程度进一步提升,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多项产业开始向内地转移,此举会缩小沿海与内地的发展差距,并让沿海与内地共享繁荣。
工资增加、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沿海愈加发达以及内地更加繁荣等,这一切加总在一起显示出中国正处于巨大的经济转型过程中。这些变化让生产成本提高了10%至15%,并将最终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改变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的作用。同时,中国向更高质量、更全方位增长的经济模式迈进还会解决一些国内经济失衡的问题。
从一个非常基本的层面来看,中国成本提高正在促使企业分散其出口供应链。如此来看,孟加拉、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印度从中国取得作为出口制造地的份额,也就不足为奇。这一点或许不会影响到美国的贸易逆差总额,但它可能会减轻双边贸易逆差的扩大,时间最早在明年年中。
从更广的层面来看,中国工资上涨、财富增加意味着中国家庭将消费更多。中国已经是从汽车到奢侈品的各种名牌消费品的重要增长市场,而这只是冰山之一角。一段时间过后,随着消费支出增长,民间消费将从今天不足1万亿美元,在2025年之前增加到2.5万亿美元。如果进口增加、中国储蓄率向下调整,也会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产生抑制效应。
当然,这一切发生在中国的变化不太可能“解决”全球失衡。失衡问题是在一个经年累月形成、拥有多种杠杆和互动的多边框架下生成的。但中国的行动可以弥补国内的部分失衡,然后又会影响到中国的全球互动,但也只有在我们给他们留出时间的情况下才可以。
这里的关键因素是时间和复杂性。全球失衡不是一天之内生成的,也不会一天之内得到化解。另外,针对具体国家或关注于一两个统计数据的权宜之计,不太可能让问题得到可持续的解决,尽管它们在短期内或许像是掩盖了问题。
G20 领导人在首尔会晤时拒绝为各国汇率或经常项目设定目标、从而解决全球失衡,实际上是承认失衡问题反映了无法用快速技术手段或任何单个国家行动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一个解决方案要可以持续,就必须提供一个全球、多边层面的行动平台,并为各个国家以适合自身的速度解决国内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一个框架。
任何国家的核心问题都是怎样才能最好地为人们提供就业、发展和致富道路。我上面已经以中国举例,但我们不应忘记全球各个新兴市场正在发生的类似变化。全球贸易体系已经表明,全面遵守一套公平、公正的规则对于各国融入全球经济、促进自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我们以为,为了确保汇率或经常账户方面短期技术合规,就应该让这个体系置于危险之中,那么我们就是犯了简单主义的错误。从长期来看,强化全球贸易体系──包括联手采取多边行动让多哈回合谈判立即取得成果──才是弥补加剧全球失衡的国与国差距的最佳办法。
注:原文发表于《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http://cn.wsj.com)
(来源:搜狐财经博客 作者:Victor K. Fung)
兰格钢铁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兰格合作媒体,兰格钢铁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