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闸限电”的节能减排预警汽车行业三大注意事项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0-12-8 9:20:41  兰格钢铁

    最近看了华尔街日报一些消息,说中国部分地区为了“节能减排”,实行“拉闸限电”的政策。感觉比较诧异,网上搜了一下消息,证实了这个最为“扯淡滑稽”的“节能减排”策略。滑稽也好,扯淡也好,这突出我们目前存在的一些累积的问题,着重汽车行业,笔者作如下分析及解决对策。

    这个雷人措施主要因为“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最后的冲刺阶段,各个地方都不甘落后朝着既定指标一路狂奔,从企业用电到普通家庭用电,这种限电任务一个也没落下。不得不说,成效的确出来了,电耗下降了,上半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耗同比下降1.25%,三季度的情况,虽然数字还没有最后公布,但从发展的势头看,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从轻重工业能源消费的结构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高耗能行业能耗大幅增长的局面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是个中问题也随之浮现,各地区为完成任务不合理的拉闸限电仍然是常态,虽然国家发改委明确表态称,此类做法“是不符合相关要求的错误措施”,但依然没有停止。本是为了节能减排的最后一步的实现,拉闸限电却引发了众多质疑。

    一、节能减排技术要以人为本,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可持续性发展的概念笔者在中学时就学过,这些概念也总是出现在当今的媒体上,具体落实的程度我个人认为不敢苟同。前期看了一些世博会的消息,它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原本的意义也在于可持续发展,具体是不是更美好了,大家心里各自有自己的算盘,稍微在网上关注下,没有更美好的可能占大多数。

    节能技术本身来讲是个很好的事情,大家都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不得不减缓对地球的索取,尤其是能源的索取,至于这个索取的减缓的速度,我想还要量力而行,拉闸限电恰恰相反,据消息报道“三天限电22小时”,这本身就是个误区,我们一些地方部分忽略问题解决方案的根本,我们只看到了指标和数字,执行的时候只看指标没完成,然后拉闸,指标完成了。至于消费者或者更确切地叫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压根没有人关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近期一篇报道“人没了发展还有没有意义”,这很让深省。我前几篇博文提到了北京汽车拥堵的问题,特别是北京等重点地区,买车开不出去。这是个悖论,政府一方面大力估计发展汽车产业,另一方面实行限号限行,而不是从本上解决问题。其实“限号限行”和“拉闸限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什么叫做根本?解决交通拥堵,大家买的车,开的出车这叫问题的根本解决。怎么解决,不成熟意见,增加周边偏远地区的软硬件设施投资力度,将周边地区的科教文卫水平和大城市拉平,大力建设卫星城,打破城乡户籍差异,提高全民公平性。这些都可以解决,并且都是要远远好于限号限行的。这才真正的以人为本。历史的车轮向前发展了,核心的以人为本落后了,基本上类似于车轴落后,车跑的越快越容易散架的。

    二、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要考虑当前国情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主要技术策略之一,其节能效果在理论和部分现实上都已经证明。所以国内的政策倾斜和一些企事业都在偏向这个发展。前段时间深圳举行的会议更是将这个事情推向了舆论的顶峰。电动车是将来的发展方向。这点我也认同,因为电能是动力源,核能、水能、太阳能等等,种类层出不绝,这些最终汇集到电能,也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动力源。所以将来的走线逐渐明晰,动力源清洁化和持续化。动力源清洁化就是指动力源要保证环境不受污染,不然我们会违背本身出发点的原则。社会的发展始终是要来服务社会的,我们社会的发展应该在不损害目前当代人幸福生活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果,目前的社会发展,大家都在污秽的环境中生存,何谈幸福。那么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对我们又有什么意义?但是目前中国的动力源主要是火力发电,不是清洁能源,这个数据我记太清了,大概60%以上的数据还是保守的。核能是最清洁的能源,核能在中国占得比重非常小。这么来讲的话,我们目前使用的电能越多,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害越大。

    我曾经提出了一个概念叫“行业间协调发展”,这句话就是这个发展的基本原则。假定我们的技术问题解决了,满大街都是纯电动车,使用的电能越来越多,怎么办啊?有人说没油了可以跑电动车,现在有油时没电了,停电了,拉闸了,别说跑车了,我们车停了还需要点蜡烛,纯电动车将我们送到了前几个时代了。可以说,这是个灾难啊。我们的水电、太阳能很有限,核能更加有限,清洁能源发展的潜力不大,电能的增加我们义无反顾地开始大力发展火电站。首先煤炭的消耗越加严重,能源危机更加紧迫,空气的污染会比现在严重很多倍。等我们没有油也没有煤炭的时候我们还能转向到什么?等我们空气污染到无法呼吸时我们可能会想到当年急迫“大跃进式的发展纯电动车”是多么的愚蠢。

    三、节能技术发展和规划要常规化监管

    稍微作下分析就能知道,这次的拉闸限电主要是“十一五”的节能减排指标没完成,上半年不限下半年限,所有的节能减排指标累加,综合到了这个时候,检查的时间到了,大家开始采用下下策。所以这方面来讲和制定下一个或者下下一个“十几五”必须考虑的问题。第一个就是这个目标能否实现?二是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分的阶段必须要常规化监管。

    为了突出政绩或者需求一个好的账面报告。我们对预订的目标设定往往超出了我们的实际能力,同时在相关的验收过程中,我们更注重的是结果和量化指标而不是这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负面效应。

    另一方面,我们一个概念反复炒作的时候,我想这个层次来讲不仅仅是监管的失策了,更涉及到行业内的腐败。国家反复将资金投到几个概念时,我想这种悲哀真是哀莫大于心死了。

    国家表态了,但是只是喊几句口号对地方而言可能只“挠挠痒”而已。在节能减排的指标面前,拉闸限电的监管显得苍白无力。在具体的监管上,既有拉闸限电合理性的界定难的冲击,又有“上有对策下有政策”的应对之举,拉闸限电自然能够一路高歌猛进。在监督执行上暴露出来两个问题:一是上级节能减排初衷与地方指标硬化的具体执行的矛盾,二是地方与中央管理链的脱节。国家政策再死、打击再猛也不能遏制地方“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限电之举。脱离了行之可效监管,我们也只能当个被限电的无辜看客而已。

    今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拉闸限电的直接诱因就是部分环节节能减排任务尚未完成;现阶段节能减排进入倒计时,一些地方自然慌了神,为了不拖国家节能减排后腿大肆拉闸限电。从“十一五”具体规划来看,在节能减排任务的划定上自然有其可取性,为何本应是长效机制的节能减排任务在地方成了摆设?GDP是地方政府的“成绩单”,如今“十一五”后期节能减排达标与否更是这张“成绩单”中的重中之重,地方政府必须得利用这种强制性措施确保达标。然而,在地方政府而言一方面是高能耗的产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一面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执行心理作祟,节能减排在前期自然被搁置在了一边,等到最后冲刺时这种矛盾便激化,由此衍生出轰轰烈烈的拉闸限电。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空头支票,良性经济只得成为节能减排的炮灰。从根本上说,这种“舍远求近”的节能思路无疑将地方经济发展带入了一个死胡同,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歪。

    在汽车行业的长效发展与“国家高校技术”计划指标的二选一游戏中,众多地方政府及企事业选择了量化的指标,在国家大额度资助的前提下,这本身对于企事业单位就是利润点,相对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讲,这个利润点更大更具有吸引力一些。不得不说以盲目限电应对严厉问责体系下的节能减排任务是一种悲哀。同样我们在节能减排技术的忽悠上更是一种对自己行业莫名诋毁和破坏。要实现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不能“斩草不除根”,要想真正达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得彻头彻尾的转变发展方式,“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减排模式必须摒弃。

 

(来源:搜狐财经博客 作者:丁华杰)

 

兰格钢铁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兰格合作媒体,兰格钢铁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