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康掀起资本外溢潮产业集群升级成趋势
本世纪初,永康市众多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后,纷纷“走出去”寻找更广阔的制造加工场所,掀起了一股“资本外溢”潮,许多永康企业主当起“两栖人”,这些企业把总部设在永康,而把加工厂设在武义或缙云,扩大生产规模,企业实现了突破区域的产业扩张。据不完全统计,永康有近千家企业在武义的桐琴、白洋和茭道等地,有上百家企业在缙云的新碧、壶镇等地投资置业。这些企业借助这两县的土地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等,使自身发展得以急剧扩张,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这些企业以永康为中心,把创业基地建立在半小时车程之内,形成“永武缙五金经济圈”和“半小时经济圈”。
由浙江省政府牵头,永康、武义、缙云三地《永康武义缙云五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通过论证,根据《实施方案》意见,通过内聚外拓,三地以五金产业为纽带,将加强区域分工合作和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三地“产业共树、品牌共护、质量共创、平台共享”,共同打造“五金航母”。永武缙五金经济圈的形成永康五金产业集群已形成了以永康市为核心,以周边武义、缙云等县市为辐射区的产业带,成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之一。最近,该集群又被省政府列入全省21个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并成为“双跨”(跨行业、跨地区)产业集群代表。
12月2日,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工商局发布《永武缙地区五金产业集群调研报告》,对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的企业数量、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产业优势作较为详尽的调查分析,为企业主动融入缙云五金产业集群提供参考。据统计,缙云工业园区70%的企业来自永康的梯度转移,而武义的企业有80%来自永康。“洼地效应”使武义、缙云自然纳入了永康五金经济圈。短短几年,在永康、武义、缙云三地形成了一个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大型五金产业集聚区。
整合汽车产业链打造五金模具产业航母
与此同时,永武缙三地虽然因为五金产业走到了一起,但也遭遇了产业低端化、产品同质化困境。一些经济专家认为,永武缙产业带整体表现为一个“低”字:技术低下、产品低档、产业低端、低价竞争、低端市场,出现了产品同质化、竞争白热化、技术低端锁定化的倾向,增加了企业运作成本,发展受到了限制。
有人说,从产品类型看,如果对永武缙地区的汽车零部件进行整合,基本可以组装出一辆完整的汽车。的确,永武缙地区很多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国内已具备一定竞争力。以汽摩配等产业为例,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永武缙地区共有各类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生产企业近800家,年产值在100亿元左右。永武缙区域内汽配产品种类繁多,汽车产业链主要包括:汽车整车、汽车动力、电池原材料生产商和有色金属上游供应商,涉及汽缸、轮胎、轮毂、刹车片、车身车架总成等上千种,部分产品已进入上汽、北汽等一线整车生产企业配套。
在多年同质化产业扩张后,永武缙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多,认识到永武缙三地要以“五金”产业为纽带,打破行政区域界线,抱团打造跨区域五金产业集群“航母”,联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打破区域界线,抱团共同发展。”永康率先提出这一想法,认为五金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跨区域的产业集群,在下一轮的发展过程中,应打破行政区域界线,按照现代产业集群的内在规律,协同发展。武义县、缙云县对此十分赞同,认为三地协同合作,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避免重复建设。
今年上半年,由浙江省政府牵头,永康、武义、缙云三地打破行政区域界线,联合编制的《永康(武义、缙云)五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论证。《实施方案》提出,到2012年,永康(含武义、缙云)五金产业集群力争形成1800亿~2000亿元的产值规模,其中永康市、武义县和缙云县的五金及模具相关产业规模分别达到1100―1200亿元、400―450亿元和300―350亿元。汽车制造、装备制造、金属材料制造等大工业产业在集群工业产值中的比重超过40%,力争50%;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永武缙地区GDP的比重超过30%。
《实施方案(2009~2012)》中,专家提议,集群的产业定位是构建“1+2+3”现代产业体系,即做强日用五金支柱产业;做大经济环保型汽车和特色装备制造业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特材料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有选择地适度发展铸锻造及模具制造业;培育五大制造业有机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良性互动发展的复合型现代产业集群。
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认为,浙江三地五金产业集群联合打造“五金航母”,能使资本、技术、市场等要素得到更合理配置,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专业化和分工协作,增强永康五金产业集群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一个打破行政区域界线,以“五金”为纽带,产业共树、品牌共护、质量共创、平台共享、抱团转型提升――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样本正在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