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之于兴化,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承载着1200多家民营企业的“不锈钢航母”,创造的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六成,产量占全国市场的七分之一。正因为如此,推动“不锈钢航母”转型升级便成为兴化不二的选择和现实追求。
当下,兴化市的领导干部都在研读一本书,书名叫《不锈钢概论》。市委书记贾春林说,此举的目的是要让大家一起“亲近”不锈钢,了解不锈钢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共同助力“不锈钢航母”转型升级。
俗话说,船小好调头。“航母级”的不锈钢产业如何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的转型之路呢?兴化的招数是,政府搭平台,企业“唱大戏”。
企业家说,“不转型就是等死”
“不转型就是等死。”兴达钢帘线公司董事长刘锦兰的这句话,道出了不锈钢企业主的共同心声。从“要我转”到“我要转”的理念升华,昭示着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被市场激活。
在“兴达公司”,笔者听说了一种叫钢丝纤维的新产品。技术人员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这一产品的价值:将其与混凝土搅拌后,可大大提高水泥的强度,硬度可与钢板相媲美。“用于建筑领域,市场前景好着呢!”
其实,“兴达”转型的轨迹岂是一个产品所能定格?2009年4月,一期投资近10亿元建设的兴达钢帘线九分厂,一改以往生产工程机械、重型运输车轮胎用钢帘线,转而生产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用的半钢钢帘线,世界十大轮胎巨头中,有7家与其有业务往来,明年底达产后,年销售可增加20多亿元,等于再造一个“新兴达”;今年8月份,该公司以“壮士断腕”的魄力,拆除了价值3亿元的捻股设备,有的还是八九成新,代之以自主研发的系列捻股机。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电3000多万元。
戴南镇党委书记马元连说,“兴达”是不锈钢企业主动转、趁早转的缩影。该镇今年先后淘汰各种落后产能设备120多台套,有10多家企业拥有AOD精炼生产线,永联特钢等多家企业上了大功率轧机,明璐等2家企业上了高速线材设备。不锈钢企业正由直接生产材料向尖端产品、制品研发转变,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国家级质检中心“落户”乡镇兴化精心打造的综合物流中心为不锈钢产业“买全国卖全国”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物流中心集采购、仓储、配送、交易、信息等综合服务功能于一体,拥有钢城、京广等71家物流公司,在全国开辟运输专线145条,1195家物流节点遍布全国所有中等以上城市,年货物吞吐量144万吨,运往全国任何一个城市的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
物流园区经理陈翔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今年春节,一位在西藏曲水工作过的干部,想把五箱兴化“中庄醉蟹”寄给那里的朋友。到邮局寄,营业员说不受理易碎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一个电话打到物流公司。两天后,西藏的朋友打来电话,感谢他“万里送醉蟹”。
一项调查显示,物流专线建成后,戴南及周边地区95%的不锈钢企业取消了运输车队,企业平均运输成本下降了22.6%。
250多个专利产品闪亮登场
牵牛要牵牛鼻子,转型要靠高科技。兴化不锈钢企业打出了同一张“牌”:广纳贤才,结缘科技。
位于张郭镇的申源特钢有限公司,在投资1.4亿元建成30吨AOD精炼炉后,不断在产品换代上做文章。该公司与中科院上海材料所、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合作研发的气门钢可替代进口产品,纳米气阀钢已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40%。戴南民营科技企业新宏大集团的研发总部已设到南京,拥有专利和发明产品30多项,由于率先进军化工机械设备制造领域,产品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不仅替代进口,还出口英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地,该企业也成为这一行业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之一。
据了解,目前该市已拥有各类不锈钢专利产品250多个,开发不锈钢、特钢类新产品100多个,有10多个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或实现进口替代。兴达公司充分发挥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的引领作用,不断寻求与中外知名企业和研究院所的挂靠合作,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星火公司坚持“柔性引才”,引进国内不锈钢权威专家成立院士工作站,新建了一座“星研楼”,相继开发出国家专利产品10多项。该市还推广“新宏大”、“兴海”、“星火”、“九胜”等企业的发展模式,分门别类培育一批不锈钢线材、棒材、焊丝、型材、异型材等品牌示范企业,引导和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走科技兴企、品牌发展之路。
投资5000万元、新近建成的国家不锈钢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兴化人的骄傲,因为这是全国首家建在乡镇的国家级质检中心。
该中心落户于戴南镇。兴化市质监局负责人告诉笔者,“中心”是政府搭建的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可为企业提供最优质、最优惠的检测服务,每年数万批次的产品检测,收费仅为国家标准的1/4。“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权威性为国内外所认可,从而为兴化的不锈钢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大型采购招标赢得了话语权。不仅如此,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方面,“中心”还将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这位负责人举例说,前不久,一家企业在切割钢锭时出现裂痕,检测结果表明钢锭化学结构没有问题,于是他们请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最终解决了难题,并对相关企业及时发出质量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