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通胀的三个伪命题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1-1-7 9:22:10  兰格钢铁

    中国经济的特殊性使得关于它总是出现一些新的说法,这些说法往往似是而非,令人难以辨识。

    在我看来,关于中国经济有三个伪命题。

    一是输入性通胀。

    从数据上看,从2003年开始,中国每年市场被注入的净头寸都是大剂量的。尽管这段时期中国央行很忙,但依然无法对冲掉外来之水。我们把这个注水泵叫“外汇占款”。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很愿意将中国通胀的责任都落到美国头上,中国的经济学家喜欢讲“输入性通胀”。中国人也很容易这样思考问题。

    经济学有个概念叫“镜像互补”,全球经济作为一个开放经济的整体是平衡的。那么如果美国失衡,外部就必然得有一个经济体如中国失衡与之合上,才能长时间的运转。近40年来,全球经济一直运行的“商品美元循环“和”石油美元循环“,缺了谁都玩不转。这是美国、新兴国家和资源国家互动的结果,简单说,美国印钱,必须有外部世界接受,信用规模才可能膨胀。否则如果新兴国家都筑坝挡水,美国财赤无限度增加下去 会促使资金从国债市场抽逃,债务市场的崩溃将拖垮经济。美国最终搬着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经济越刺激,越不减速,是当前盖特纳和伯南克最乐见的。因为这样拓展了美国人量化宽松的空间。那些鼓励中国放水冲沙,与美国大打货币战的人是“不怀好意”的。中国如不主动收货币,通胀肯定演变为长期压力。

    第二个伪命题是关于汇率绑架利率(加息引致热钱)。

    “加息引致热钱和升值压力”是个习惯性的误区。各类“想当然”的研究者不断地重复着这根本没有得到实证的结论,最后大家都相信它是真的。而恰恰这是一个伪命题。

    真实经济的逻辑是这样的。人民币内在升值压力来自于经济超速增长,进来的钱是搏泡沫和价差的,而非息差,如果国内坚定减速和抑制资产泡沫,跨境资本流入的压力会减少,升值压力会减轻。市场投资者也是这样理解的。

    中国经济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进口增速与(外汇占款增量-贸易顺差-FDI)呈现强的正相关,进口增速通常被认为对应与国内需求(投资品)的增减,过往几年的经验数据表明,当国内宏观调控加码,内需被抑制(进口减速)时,跨境资本流向将出现逆转,钱开始减少进入国内,甚至流出境外。这是市场投资者的选择。与内在经济的逻辑相一致。


    第三个伪命题是关于经济减速对于就业的冲击。

    在我看来,中国经济减速的冲击和央行紧缩政策的冲击被严重夸大,经济减速造成就业压力逻辑上并不构成直接关系。

    中国经济要保八的理由,一直以来都是就业,特别是两千余万农民工的就业,关系到社会稳定。没有人论证为什么要这个数,也没有人怀疑过其中的逻辑。

    理论上讲,一个经济体实体化越高,抗冲击的弹性越大,中国是一个有强大制造部门的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弹性在主要经济体中应该是最高的之一(同样的案例说明这一逻辑,比如说上世纪90年代的韩国,为什么在流动性危机的冲击后迅速地复元,而今天的希腊却不能)。随着流动性退潮,商品价格的下跌,对于制造业部门的竞争力是变强的,经济承压后很快就能恢复均衡,成本下降对企业家精神激发是有利的,对于就业时是正向的。而不是被成本逼迫着用机器替代人工和转移工厂,甚至干脆离开实体。

    反转过来讲,空心化的经济体(盎格鲁-撒克逊经济)受流动性紧缩的冲击肯定是大的,因为它的资产部门大。

    换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中国经济减速的成本是资产部门(银行、地产和地方政府)来承担,而不是想象中的中国劳工。紧缩跟就业没有太大的关系。

 

(来源:搜狐财经博客 作者:刘煜辉)

 

兰格钢铁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兰格合作媒体,兰格钢铁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通货膨胀劫贫济富 扩大基尼系数
  • 朱悦心:通货膨胀与温水煮青蛙
  • 郎咸平为2011通货膨胀支招:买黄金不如买房产
  • 2011年的通货膨胀能否得到遏制-易宪容
  • 通货膨胀在短期内会下落
  • 中国的通货膨胀会失控吗?
  • 通货膨胀助燃牛市激情
  • 货币超发、通货膨胀和堵车
  • 通货膨胀升温 钢材市场狂热反弹还要持续多久
  • 受通货膨胀影响 冷热板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