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世界模具趋势 看我国发展策略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1-1-13 13:20:00  兰格钢铁
    电子专用装备及新兴产业配套领域

    IT模具:

    《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在"抓住九大产业重点项目,实施装备自主化"的内容里,第8项"电子信息产业"中就将"电子设备仪器及工模具等为重点,推进信息化装备自主化。

    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引线框架精密多工位级进冲模,集成电路精密封装模具,电子元器件和精密接插件用精密模具,芯片用精密冲压模具,汽车电子模具为前沿,电脑周边模具、媒体数码产品模具、光电通讯产品模具、网络产品模具、钟表礼品模具等等随着IT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已是(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OA设备及耗材的主要生产国,60%以上的复印设备、40%以上的影像打印设备在中国制造,同时世界OA设备主要厂商在中国大量采购零部件也使得OA设备塑料模具发展迅速。

    新兴产业:

    1、医疗器械据推算有一万种产品,34个门类,4000家企业。如保健器械、高分子塑料产品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几乎全部制件涉及模具,大到高压氧舱,小到助听器、心脏起博器…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生物生命工程、医疗器械器材零部件生产配套的精密、超精密模具将在医疗器械制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轨道交通:2009年国家4万个亿投资中轨道交通直接投资就是7000个亿,而动车组走行核心部件超高速(300公里以上/小时)精密轴承模具核心技术、时速200-350公里高速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内燃机车、载重100吨铁路重载货车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轴承、齿轮传动装置,高速动车组用齿轮箱精密铸造模具;重载25T轴重热锻模具、冷墩模具等等将为新兴产业配套服务。

    精密加工设备为模具行业提供装备保障

    模具为单件生产,有对特定用户的依赖特性,使其流程特点为每件模具产品复杂,单价高、产品按照订单提供、按照用户要求进行创新和改型结合的设计,到用户处安装调试。在整个流程中的修改与调整,随时都有其适时监控更显得重要,这就要求模具加工设备、测量设备,有其特殊要求。罗百辉表示,当前模具加工的重点发展方向是无图化生产、单件高精度并行加工、少人化无人化加工,要求数控机床满足高速、高动态精度、高刚性、热稳定性、高可靠性,网络化以及与之配套的控制系统,各种先进软件对机床的整体性,最重要的是,模具三维型面加工特别注重机床的动态性能。

    2009年世界机床总产值陡降32%,中国机床产值居世界首位,中国机床消费达198亿美元,超过世界机床市场消费份额的三分之一,占世界机床产值的35.7%,进口机床接近60亿美元,下降近20%,仍以德国、日本、意大利、我国台湾、瑞士为前五位,以高速、高效、精密、复合、柔性、绿色、全制造测量单元制造为主体的装备仍是我国模具行业技术升级的采购方向,模具加工中重负栽、大程序量、方工作台结构设计以及所具备的检测和控制技术、对数控系统的高编程分辨率、高进度的伺服控制软硬件环境是保证精密模具制造的关键。超精密镜面铣床、纳米级车铣复合中心、超精密数控车床等也已用于模具制造。刀具市场持续旺盛,切削刀具、工具2009年进口金额同比上涨4.59%,在机床工具行业是进口金额唯一的正数,用于五面加工、复杂运动的高精度切削刀具仍以海外产品为模具行业主采购对象。

    日本、欧美机床在高档模具加工制造设备、测量设备占垄断地位,其原因固然是与他们的产品高质量密不可分,同时也与他们对中国模具市场的策略有关。他们对模具市场的需求是主动服务,他们与模具用户合作研制开发机床的模具专用功能,量体订制功能。

    模具行业采购国外的中高档加工中心、测量设备、精密电加工设备、精密磨床占较大比率。日本森精机公司快速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研究所就是研究模具制造技术的。日本大隈公司、MAZAK公司的高强度高精度的大型龙门加工中心、德国DMG带加强筋的刚性铸铁结构和独特的十字滑台结构为提高加工精度提供了基础;法如公司推出技术最先进的激光跟踪仪、英国雷尼绍在线测量系统、瑞士阿奇高精度线切割电加工机床。

    EROWA的机器人装载系统实现了无人化自动化高端解决方案;韩国机床、台湾机床在中档机型具有很好的性价比,对国内模具企业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台湾匠泽的高速石墨加工中心以及H系列最新高速加工技术的新一代加工中心、大韩EDM双头超大型电加工成型机适合加工大型电子汽车模具。

    模具的CAD/CAE/CAM技术日新月异

    模具CAD/CAE/CAM已发展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共性技术,硬件和软件的价格也已降到中小企业普遍可以接受的程度,再加上微机的普及和应用及微机版软件的推出,德国海德汉、FANUC数控系统,美国UG软件、比利时玛特瑞尔莱斯公司,英国DELCOM公司、以色列的CIMATRON公司等和我国华中科技软件、数码大方CAD/CAM在模具行业得到普及应用,今后模具CAD/CAE/CAM一体化及软件将向宜人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模具材料情况

    模具钢:近几年,我国钢材需求量以20%的速度增长,2010年我国模具钢产量需求预计达到100万吨。但我国模具用钢产量增长不明显,随着我国模具工业的持续发展,对于高档模具用钢进口量不断攀升,预计模具用钢进口还将大幅度增长。模具用钢进口主要来自日本大同公司、日立公司、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瑞典一胜百公司、奥地利乐嘉文、韩国等国。法国奥佰杜瓦的热作压铸用模具钢ADC3,SMV4S是北美压铸学会指定用钢,塑料模具钢是欧洲家电、汽车模具用户首选钢种。中国模具钢按使用状态主要分为塑料模具钢约占50%、冷作模具钢约占28%、冷作模具钢约占20%、特殊性能钢约占2%,预计这几类钢材的需求将同步增长。

    我国模具行业应对贸易逆差的四大策略

    尽管我国每年有大量的贸易顺差,但是就模具行业来说,每年却是逆差。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模具销售额以年平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2009年中国模具产品销售额近1000亿元。但每年模具产业的贸易逆差都在10亿元左右,作为工业之母的模具业为何在出口上一路疲软?为揭密模具贸易逆差,探讨模具长远发展,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秘书长罗百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据海关统计资料,2008年,中国模具进出口总额为39.26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为20.04亿美元,出口总额为19.22亿美元。2009年我国模具进出口总额为38.07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了3.03%。其中进口总额为19.64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2%;出口总额为18.43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4.11%。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进、出口额都有下滑,逆差一直都是存在的。为什么一直保持着模具行业的贸易逆差?罗百辉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国家鼓励进口政策影响。

    对技术不是去“培育”而是去“买”,这是一直以来我国企业坚持的行业发展方略。我们意识到在技术特别是核心制造领域的技术劣势,国家与企业都有志于改变目前这种被动的困局,为了加快发展步伐,缩短技术升级的时间。政府与企业都倾向去买入技术与机械,设备要买高配置的。培育人才需要时间,不如去买更方便。现在有很多民营企业其设备比外资企业、比日本的都先进,还聘请日本的技术人员或技术顾问、副总经理在现场进行指导。正是我们不遗余力地引入高价的机械设备与人才,维持着这么多年的贸易逆差。

    2、在高端技术上有待提升。

    目前世界上超过40%的模具产品都是在中国制造,世界几大顶尖IT、数码产品都是由中国代工,在模具制造领域中国的水平已经与国际接轨。但在高端精密机床技术方面,我们暂时还有差距,主要原因是由于掌握技术的国家在限制技术的外流,日本、德国对高端机床是限制出口的,比如,德马吉的高端五轴联动机床就限制出口到中国的。甚至连高端技术人员到外地就业也是有所限制的,他们在担心人员的流失也伴随着技术的外流。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我们没有培养人才,没有注重技术研发的习惯。这个原因与上面“只注重买入”是有关联性的。

    如何让中国模具行业更健康地成长?

    1、国家政策上要重培养。

    一方面是对外资、民营给予同等对待,在税收等政策上要多听听行业的声音。之前备受汽车行业关注的模具进口议案,提出征税的标准并不是按照的“B级”“轴距”和“排量”来划分,而是按照价格来划分,即进口的模具如果是生产30万元以上的汽车,建议给与免税,否则照章纳税。这样的议案促进了一些中低质量的模具在国内生产,确实有利于国内行业发展,不妨多参考。

    另一方面国家重点培养一批骨干企业。几年来的发展使得中国的模具制造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些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在已公布的95家中国重点骨干模具企业的名单中既包含了中国汽车覆盖件模具重点骨干企业、中国大型精密塑料模具重点骨干企业、中国铸造模具重点骨干企业等大类模具企业,也包含了中国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具重点骨干企业、中国特种玻璃模具重点骨干企业等小类模具企业,起到“领军”的作用。

    2、发展集群式生产方式。

    模具城(园区、集聚生产基地)与模具联盟能为广大模具企业提供多方位服务。作为工业信息化部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重要内容,模具行业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模具行业中小企业精益研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启动说明会将是国家对实体经济中,中小企业为对象建立多种形式的服务平台的一个具体服务形式,必将助力园区建设,提升中小模具企业水平,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将会得到更快发展,其各项服务功能和对广大中小企业生产力的提升作用也将更加显现。

    近年来,模具集群式生产方式得到发展,全国“模具城”共有50多个,已建成的“模具城”有东莞横沥模具城、浙江余姚模具城、昆山江苏省模具工业实验区、宁海模具城、中国(泊头)汽车模具之乡、黄骅模具城、长沙国际模具城、成都模具工业园、北仑模具园区、大连模具城等已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延伸产业链,降低综合经营成本,促进集群内部竞争与合作,促进专业市场和生产基地的形成。集群式的生产方式不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工厂进驻,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平台共享,共同提高生产水平。

    3、严谨培养人才,向更难更复杂挑战。

    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秘书长罗百辉认为人才是影响企业观念的重点,一直以来企业为何重买入不重培养?就是人才问题。为何我们生产不出大型、复杂的模具?也是人才。技术可以买入,设备可以买入,但人才只能我们培养。目前许多企业已经广泛应用CAD、CAM、CAE、CAPP、PDM、PLM、MES、ERP之些生产工具,也重视高新技术,但仍然缺乏对人的培养。要真正突破我国模具技术瓶颈,模具企业应当重新评估用人,稳定企业技术人员的结构,技术研发团队,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有创新有突破。这样才能在高端技术上突破国外巨头的垄断,摆脱技术进口的被动,迎来中国模具的真正发展。4、发展高端机床装备,积极应对高精需求

    模具产品向更加大型、更加精密、更加复杂及更加经济快速的方向发展,中国的模具产生也日益产生更大的效益。罗百辉认为,在进出口的战场上,我们仍处于被动,处于劣势,要改变模具产业的发展,先从出口入手,建立属于国人自己的出口产业,才能摆脱代工的命运,掌握贸易的主动权。

    现在我国己能生产为B级及以下档次轿车及其他乘用车和商用车等配套的全套汽车模具,为电子行业配套的精度达2μm,寿命达2亿次以上的精密高速多工位级进模,单套模具重量超过100吨的巨型模具,长达6米的大型多工位级进模具,导光板模具、光盘模具、生物芯片模具等许多高水平模具。一些企业生产的多工位级进模已可在2000次/分的高速冲床上使用,精度可达1μm。在大型塑料模具方面,国内已能生产43英寸大屏幕彩电和65英寸背投式电视的塑壳模具、汽车保险杠和整体仪表板等塑料模具等。在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国内已能生产照相机和手机塑料件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精度达5μm的7800腔塑封模具等。

    伴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产品零件微型化和精密度要求的提高,对模具加工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模具的加工精度要求在1μm以内,这就要求发展超精加工。用于汽车、飞机、精密机械的微米级精密加工;用于磁盘、磁鼓制造的亚微米级(0.01μm)精密加工;用于超精密电子器件的毫微米级(0.001μm)精密加工。

    模具成型零件日渐大型化和零件的高生产率要求一模多腔,几吨到几十吨的模具非常普遍,一模几百腔,甚至上千腔。因此要求机床工作台面能承受大重量,这就要求设备必须具有大承重和高刚性的特性,还必须有足够大的台面尺寸和工作行程与之相适应。另外,模具型腔多为复杂的空间六曲面及沟槽所构成,且许多模具具有深孔腔,这就要求机床具有多轴联动及良好的深孔腔综合切削能力,以达到对3D曲面的高精度、高速度和高稳定性加工。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