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京沪高铁上海段开始“试跑”。
在这条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上,鞍钢为其提供高速重轨10649吨,攀钢除获得三分之一的高速重轨供货合同外,还为其独家供应60TY特种断面翼轨以及部分60D40高速道岔轨。
无论是北方黑土地的鞍钢,还是南国钒钛之都的攀钢,他们同属于一个企业——鞍钢集团。
正是因为有了鞍钢集团生产的重轨,中国客运铁路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提速,完成了从54.5公里到近500公里的时速跨越,速度提高了近9倍。
从第一条城际铁路——京津城际高铁开始,全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8358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在这些铁路大动脉上,有九成以上重轨产自鞍钢集团。
启程:承载光荣与梦想
与新中国成立同年恢复生产的鞍钢,仅用4年就实现了重轨生产“零”的突破。1953年11月30日,作为“一五”时期闻名全国的“三大工程”之一的鞍钢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开启了中国重轨发展的新纪元。毛泽东主席在给鞍钢职工的贺信中称赞,鞍钢“三大工程”是“1953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从1952年7月,新中国诞生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后,整治、修建宝(鸡)天(水)、宝(鸡)成(都)、天(水)兰(州)、兰(州)新(疆)、包(头)兰(州)等铁路工程相继开工、建成通车,全国掀起了波澜壮阔的铁路建设大会战。
在这场大会战中,无论是“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的鞍钢,还是在重轨生产中独领风骚的攀钢,都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都在为国家铁路大动脉建设贡献力量——
1966年12月,鞍钢试制成功了我国第一支25米定尺钢轨;
1975年,西南地区第一根钢轨在攀钢走下生产线,因其特有的柔韧性和耐磨性成为时代宠儿;
1984年,世界上最重的钢轨75kg/m在攀钢轨梁厂下线,实现为中国最大的运煤专线——大秦铁路供货;
“八五”期间,鞍钢是最主要的铁路用轨供货企业:京九铁路所用的钢轨有一半是鞍钢轧制的;兰新复线1000多公里铁路全部采用鞍钢重轨……
数不清的鞍钢、攀钢重轨铺设在神州大地四通八达的铁路大动脉上,为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如此,我国人均铁路占有量依然只有5.5厘米。中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25%的工作量,货车满足率依然不足35%,节假日的火车票仍然“一票难求”。
为改变我国经济发展与铁路建设发展不对称的状况,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在对铁路进行提速改造的同时,于1999年8月16日开始建设我国第一条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拉开了中国发展高速铁路的序幕。
让中国的列车快起来,鞍钢集团义不容辞,并扮演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攀钢就启动了离线热处理钢轨的研制工作,成功开发出PD2离线热处理钢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攀钢进一步利用钒资源及技术优势,开发出耐磨性、强韧性等综合性能更胜一筹的PD3高碳微钒钢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攀钢为解决离线热处理钢轨产量不足等问题,又在全球独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线热处理钢轨技术。按照这种技术生产出的钢轨,可大大延长钢轨的使用寿命,且特别适合在重载、高速、少维修的线路上使用。
1996年,攀钢高速铁路钢轨开发项目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参照EN标准草案,以法国TGV钢轨为目标,开展了全面的基础研究工作。1999年,攀钢率先在国内开发生产出与时速200公里配套使用的高速道岔轨。2000年,当我国第三次铁路大提速到来时,攀钢成功打破国外高速钢轨生产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通过科技创新,攻破了高速钢轨开发的一项项高端技术难题,率先在国内普通轧制生产线开发生产出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钢轨,结束了中国没有高速钢轨的历史。
铁路要提速,前提是所铺设钢轨的“质量提速”,需要在钢轨的钢质纯净度、钢轨尺寸精度、钢轨平直度上“提速”。一场以钢轨“质量提速”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在鞍钢展开。
自1997年7月,鞍钢先后从德国引进重轨探伤机及4台组合机床,对大型轧钢厂相继进行技术改造。2001年,鞍钢成功开发出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重轨,并供货秦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2004年,鞍钢研制出国内首批时速350公里高速重轨,在沈阳铁路局管内的长大线上成功试铺。2005年,“鞍钢牌”重轨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7年,鞍钢首批百米重轨铺设于胶济客运“奥运专线”。
提速:助高铁实现“陆地飞行”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提出构建快速客运网的主要骨架,形成快速、便捷、大能力的铁路客运通道,逐步实现客货分线运输。
《规划》推动中国铁路建设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高歌猛进,大规模铁路建设已在全国全面展开。这对高速重轨生产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适应国家发展高铁的趋势,以鞍钢、攀钢为代表的钢铁企业全力研制开发性能更优良的新一代钢轨。
2005年,攀钢进行了以轨梁厂万能轧制线为主的技改工程,并通过对各道关键工序进行重点攻关,于同年11月率先在国内生产出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高速重轨,性能与世界上最好的日本、法国同类钢轨水平相当,其中部分性能还处于领先地位。
2007年4月,鞍钢大型轧钢厂100米长定尺重轨生产线热负荷试车成功,标志着鞍钢从此具备了生产100米长定尺、时速350公里高速重轨的能力。
为保证钢轨质量,满足高速铁路运输的要求,鞍钢大型轧钢厂的技术人员、职工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他们对钢轨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改进,解决了钢轨在轧制规格、平直度、表面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难题,同时实现了短流程钢轨轧制工艺、钢轨在线超声探伤检测、时速380公里客运钢轨轧制。
让我们看这样一份成绩单: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高铁这条达到世界一流高铁标准的城际快速通道开通,铺设在这条全长120公里铁路线上的27800吨时速350公里的百米钢轨全部是“攀钢制造”。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的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鞍攀重轨铺设在这条连接华中、华南的“大动脉”上,其中来自攀钢的钢轨超过50%,累计铺设量达10.6万吨。
——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鞍攀携手进行钢轨供货。
——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开通运营,鞍钢集团重轨担当重任。
——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速铁路正式运营。5万吨鞍钢钢轨“高速”连接沪杭,最高时速达到416.6公里,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度。
——2010年12月3日,由鞍钢集团供应钢轨的京沪高速铁路从枣庄至蚌埠间的先导段在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中国南车集团研制的“和谐号”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最高时速达到486.1公里。这是继沪杭高铁试运行创下时速416.6公里之后,中国高铁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
飞跃:引领未来领跑世界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伴随着一条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和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的建成通车,以高铁为龙头的国家快速铁路网未来几年将在中国大地上铺就,“城乡之间连走廊,城市之间架桥梁”将变为现实。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其中特别提到,推进国家运输通道建设,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发展高速铁路。“十二五”期间将建成4万公里快速铁路网。
展望“十二五”,铁路建设将不断地向着高速度、高稳定性和高安全性的方向发展。
有着光荣历史和辉煌业绩的鞍钢集团,肩负着国家经济建设、推动中国铁路发展的艰巨使命。
“攀钢PG4钢轨已经成为当前世界重载铁路用轨的主流产品。下一阶段攀钢将继续瞄准世界一流目标,通过与相关科研院校更深入地合作,做好铁路高速化、重载化发展的技术和产品储备,同时开发出更高水平的地铁专用钢轨和高速道岔钢轨,引领世界铁路发展的未来。”攀西大地上,曾在国家“十一五”攻关项目“高速重载钢材新技术开发”中担任重任的攀钢技术人员邹明豪情万丈。
“鞍钢将不断引进、培养出高科技人才,继续坚持走技术改造之路,加大企业的自主创新力度。一方面,在国内的钢轨市场站稳脚跟,提高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引领国内钢轨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还要放眼国际市场,扩大钢轨的对外出口,把鞍钢重轨打造成为世界名牌产品。”鞍钢大型轧钢厂厂长姜海的一席话更让我们感受到鞍钢职工的信心和力量。
条条“巨龙”贯穿东西南北,根根钢轨连接五湖四海。鞍钢集团生产的钢轨随着大地上铁路线的不断延长而不断伸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