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半年的调研筹备,备受关注的山西省高校新校区总体规划于日前正式出炉。记者日前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了解到,这份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完成的总体规划,内容包括山西省高校新校区的发展战略定位与建设目标、总体布局、土地利用、人口规划、整体景观、配套设施、规划体系等。
容量
11.51万人的大城
记者从《山西省高校新校区总体规划》看到,高校新校区紧密连接晋中北部新城,规划范围涉及10所高校,包括山西医科大学、太原师范学院、晋中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山西传媒与艺术学院、山西煤炭学院、山西中医学院、山西职工医学院、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其中山西传媒与艺术学院、山西煤炭学院为我省新组建的高校,其他8所高校将从原校址搬迁至高校新区。
山西高校新校区规划范围内用地面积近万亩。其中,高校用地面积为470公顷,占总规划用地的71.37%,占建设用地面积的76.23%。这当中,太原理工大学占地面积最大,达136.33公顷,约2045亩,相当于两个迎泽公园。占地最小的山西职工医学院,约16.67公顷,约250亩。
规划范围内师生总数约为11.51万人,其中学生人数规模11.39万人,教师人数约1.14万人(10%的教师约0.11万人留宿校区)。新校区内规划的就业人口约1.33万人,主要包括校区教师、科研人员、职工及管理服务人员。
特征
儒雅大学秀美河湾拙朴晋韵时代风景
“山西高校新校区的规划尊重了原有地形特征,在保护原有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形成本区景观标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李锦生称,新校区景观形象特征可归纳为:儒雅大学,秀美河湾,拙朴晋韵,时代风景。
儒雅大学——有一定办学历史的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大学的建设安排在城市与校际共享界面上,形成核心景观带的重要界面,打造新校区集聚的重要风景线。
秀美河湾——园区景观规划将尊重原有自然地形,沿涧河、黑河形成100米生态与景观廊道,构成串联10所高校的谷地景观核心。同时,现有的林阴大道将作为分隔各校城市主干道,构成绿色网络。
拙朴晋韵——新校区内建筑布局将传承晋式建筑古朴、凝重的特色。校区建筑风格在体现现代文化教育特色基础上,融入地域建筑特征,体现山西朴素浑厚的民风。
时代风景——新校区在建筑与景观上,体现开放共融、崇尚知识、追求进步的自由精神,建设功能、类型、形象上体现文化建筑与景观的艺术表现力。
交通
四通八达,满足师生出行要求
占地近万亩的省高校新校区,西距太榆路1.6公里,北距太旧高速公路2公里,新校区与晋中市榆次区环城东路相接。
按照太原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太原5号线会延伸至高校新校区,并在纬四街设置两个轨道站。整个新校区内设立至少15处公交站点,满足师生的公交出行需求。
高校新校区设有“三横五纵”八条道路,校区内还将建设20米宽的内部道路。这当中,纬四街为新校区南部东西走向主干道,纬六街为北边东西走向主干道,并穿过太原理工大学。学院街是一条通达新校区内部的东西街。经二路、经四路、新建路为南北纵向路。
除了公交停靠站、轨道交通站点,高校新校区还将设立多个汽车及自行车停车场,方便各类交通工具的使用、停靠、存放。
建设
分为三个建设期
我省高校新校区分为三个建设期:近期建设,主要目标是进行城市级和组团级基本生态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山西省高校新校区中远期规划建设期间,高校新校区规划地逐步完成城中村改造,基本实现各项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形成城市级和校区级两个层次的基本结构,根据新校区发展进程的实际需要,省市两级政府适时配建公共设施,适时建设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公共建筑。至2020年规划期末,新校区容纳学生人数将达到11万余人。
等高校新校区规划已形成稳定的城市结构和校区规模,有一定的高校集聚规模效应后,我省将启动高校新校区二期建设,扩大新校区集聚与规模效应。
效应
促进太榆同城化
近10年来我国各中心城市涌现出一批高校新区,截至目前,全国有43个城市已建和正规划建设高校新区,遍及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把高校集中起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城市空间,整合高校教育资源,拉动城市投资与消费。“山西省高校新校区以理工、医科院校和综合性研究院校为主,整合了太原晋中两市高校现有的优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李锦生介绍,新校区紧邻晋中北部新城,功能上依托晋中北部新城建设居住区和公共服务设施,交通上依托城市轨道交通、衔接城市路网,景观上对接北部新城景观轴线与景观界面。
山西省高校新校区规划建设在太原榆次同城化各个阶段,将起到重要积极的影响,在激活太原都市区创新型中心的发展能力的同时,使高等教育在晋中市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空间拓展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