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欧洲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目前1%的历史低点上调至1.25%,为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这标志着欧洲从金融危机后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式进入“正常化”进程,也是全球利率水平将向回归常态迈进的一大里程碑。
与毅然加息的欧洲央行形成对比的是,同一天议息的英国央行再次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0.5%不变。自2009年3月以来,英国基准利率一直处于英国央行成立3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由于加息预期早已在汇率上有所反映,周四当天的欧元兑美元并未因此受到大幅提振,反而有所下跌。同时,葡萄牙政府周三晚间表示将正式申请金融援助,也令欧元承压。
特里谢的难题
昨日或许是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近年来比较艰难的一个日子。
一方面,葡萄牙刚刚向欧盟提出了数百亿欧元的救援请求,而葡萄牙、希腊、爱尔兰、西班牙每况愈下的经济形势也要求欧洲央行保持一个较低的利率以刺激经济;而以德国为主的欧元区经济强国的通胀形势却正在加剧。要求欧洲央行开始进入加息通道。这一矛盾局面使得7日的货币政策决定发布会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一大早,前来参加发布会的各国记者就在位于法兰克福的欧洲央行外面排起了长队。
当地时间14:30,特里谢按时步入发布会会场。十多名摄像和摄影记者顿时上前将他围住一通猛拍。特里谢笑道:“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场面。”
他首先表示了对遭受大地震的日本人民的同情。然后随即宣布,基于对欧元区经济和货币形势的常规分析,欧洲央行GoverningCouncil决定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1.25%。
他表示,调整货币政策是为了防范物价继续上涨的风险,而目前流动性充足,可能会加剧通胀压力。特里谢此外说,近期数据表明,欧元区经济增长的潜力仍然是积极的。
特里谢之后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加息的决定是欧洲央行GoverningCouncil一致通过的。这也印证了之前一位《华尔街日报》记者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所言,特里谢是一个擅长协调内部矛盾的人。
“更高的大宗商品价格,油价和食品价格也对上游产业造成了压力。我们必须密切控制通胀预期。”特里谢表示。
经济学家通常认为,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变动很大程度上都在央行货币政策影响力范围之外,但当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引发“二次效应”,即导致长期通胀预期上升或工资要求上涨的时候,央行就不得不出手干预。
有关“二次效应”,特里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还没有观察到任何二次效应的迹象,欧洲央行目前仍然能很好地控制通胀预期。他强调,欧洲央行明确表示对通胀的“二次效应”保持“极度警惕”的态度。
否认进入加息周期
随着通胀不断上升而经济稳步增长,欧洲央行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中迈出了第一步。
而不少分析师认为,欧央行自此已进入加息周期,并将在未来采取进一步加息举措。市场还预期,此次欧洲央行加息将是欧元区加息周期的开始,欧洲央行在年底之前还将加息2次,每次上调25个基点。
巴克莱资本(BarclaysCapital)预计,欧洲央行今年将有两次加息过程,分别在4月份和7月份。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在4月7日的研究报告中预计,欧洲央行将会在今年6月宣布下一次加息。
对这一市场预期,特里谢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并多次强调称:“我们今天并没有决定这将是一系列加息的第一步。我们仍将像过去一样尽我们应尽的职责,即维持物价稳定。”这一言论令部分投资者感到失望。
考虑到金融市场的紧张形势可能会影响经济复苏,特里谢暗示,欧洲央行将会在决定加息后谨慎前行。
特里谢也表示,经济面临的风险已经得到广泛平衡,加息后的市场利率仍然处于低位从而能够支持经济增长。“利率仍然维持在低位,因此货币政策仍然宽松。”
英美日央行仍落后
经过此次加息,欧洲央行将正式加入中国、印度、波兰和瑞典等国的加息行列。
对于中国本周宣布的加息措施,特里谢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和中国央行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与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的个人关系也很好。所有的央行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维持物价(稳定)。”
但这也意味着,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央行已经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道路上有所落后。
英国目前的通胀水平高达4.4%,是英国央行目标水平2%的两倍多,这令央行加息的压力增加;但英国央行相信,物价上涨只是暂时的,到2012年,一旦上调销售税税率和油价走高的影响消退,通货膨胀率将回落至目标水平。
英国央行还担心,如果现在加息,可能会危及英国脆弱的经济复苏,特别是考虑到在政府财政紧缩措施的影响下,英国消费者正面临支出压力。
而美联储认为,尽管整体通胀主要受到油价飙升影响而不断上升,但这“仅仅是暂时的”,而且核心通胀率并不高,意味着“长期通胀预期仍然稳定”。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提高利率。美联储的目标利率自从2008年12月以来一直都维持在0~0.25%这一历史低位。
对于致力于灾后重建的日本央行而言,加息似乎更加遥遥无期。日本央行昨日宣布,继续维持去年10月起实施的零利率政策,同时决定对地震灾区金融机构提供1万亿日元的特别贷款。(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