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抓铝业,轻工抓三七”。“十一五”期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力推进“工业强州”战略,逐渐形成了以冶金化工、生物制药、电力、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新型工业体系,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显著提升。从2005年至2010年底,全州第二产业增加值累计完成317.36亿元,年均增长18.6%,第二产业的比重由“十五”的29%增加到37%,增长8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时间比内地整整晚了14年的壮乡苗岭,在实施“建设云南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的新高地”战略中,以陡然凸显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矿产资源优势、生物资源优势、后发优势的独特魅力吸引了省内外一大批知名企业纷纷“抢滩”文山,吹响了新高地建设新型工业集结号,引发了新型工业化的“文山现象”。
3月,滇东南的壮乡苗岭处处春意盎然,一批大型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赶工建设:一座座现代化厂房矗立在昔日的荒山上,藏在青山绿水间的矿冶化工通过资源整合、延伸产业链条,挤进了全国同行业的前三甲;先进的生产工艺将甘蔗吃干榨尽,酿造甜蜜的事业……
文山正成为“各路诸侯”投资的热土。
文山新高地建设吸引了云铜、云冶、云锡、云天化、南方电网、福建紫金等省内外大型集团纷纷“抢滩登陆”,云南最大油茶精深加工企业、最大氧化铝项目、最大罗非鱼加工厂、最大蔗糖厂等纷纷落户文山,催生了新型工业的“文山现象。”
依托区位交通优势
知名企业抢滩“新高地”
“我们看好的就是文山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水路,通过文山的富宁港沿珠江可直达港澳,是云南离大海最近的地方。陆路,文山与广西百色市唇齿相依。与越南山水相连,边境线长400多公里,是云南连接越南及东南亚的重要通道。”
文山是我省的东大门,面向两广和越南,紧邻沿海发达地区,既向沿边开放又向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在云南具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向东可连接泛珠三角地区,成为云南连接泛珠三角与东南亚、南亚开展合作的最前沿;向南,文山地处中越两国构建“两廊一圈”战略的连接点和中心区域,借道越南,可以连接人口5.5亿人、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的东盟市场,向北,滇中腹地集中了全省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发展势头强劲,是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核心区。
“十一五”期间,文山州委、州政府提出把文山“建设成云南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的新高地”的战略目标。
正是依托这优越的区位优势,以“文砚平”城市群为主的工业高地,聚集培育了一大批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锰系列铁合金加工业已形成45万吨的生产规模,成为全国五大锰铁合金生产基地之一;2010年12月,云南单线日处理甘蔗最大量的糖厂在富宁建成投产;今年6月底,年产80万吨的文山氧化铝项目即将试车生产,“云南铝都”将成为文山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最具亮色的名片;随着砚山年产10万吨电解锌开工建设,文山锌冶炼将发展到年产30万吨;普阳年产20万吨电石一期已经投产,文山乙炔化工已发展到年产电石40万吨、烧碱20万吨、PVC25万吨的规模……
据介绍,到2020年,“文砚平”的GDP总量将占到全州的70%以上,工业总产值将占到全州的80%以上。“文砚平”正在成为引领文山州经济发展的区域龙头,成为文山通道经济建设动力最强劲的引擎,成为全州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增长点。到“十一五”末,文山州第二产业增加值累计完成428.3亿元,年均增长19.1%,其中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317.36亿元,年均增长18.6%。
在“文砚平”的强势带动下,云锡集团、云南电网公司、省冶金集团、云天化集团、云铜集团、云南煤化工集团、云南白药、天津天仕力集团和福建紫金等省内、国内著名大企业、大集团“抢滩登陆”入驻文山,与云南路投、云南铁投、省农村信用联社等大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对州内资源进行整合和深度开发。截至2010年底,全州已形成了以冶金化工、生物制药、电力、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体系,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显著提升。
依托矿产资源优势
构筑冶金化工“新高地”
“世界铟都”、“云南铝都“,文山州矿产资源极其丰富,而且品种齐全。目前全州已发现的矿种有金、银、锡、锑、铜等11类70余种670个矿点,其中铟占世界探明储量的40%,居全国第一位;锑储量居全国第2位,锡储量居全国第3位,铝、镓、钨、锰、水晶、沸石矿居全省第1位。
云南有着“有色金属王国”之称,而文山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了这个“王国中的皇冠”。
“重工抓铝业”是文山州依托矿产资源优势提出的战略目标。
文山铝土矿资源丰富,目前备案有8000多万吨,探明储量1.1亿吨,占云南省储量的85%,目前在丘北正在开展大规模的探矿,远景储量3亿吨,非常可观。
甲马石曾是文山市一座荒山,如今,这里已是这是一片躁动的土地。在即将建成的文山80万吨氧化铝2600亩的厂区内,记者看到20多个巨大的种子分解分级系统塔高耸入云,赤泥沉降分离洗涤、成品过滤、常压脱硅等车间和库房正在加紧建设,各系统主要厂房土建基本完成,各种设备安装进展顺利,办公研发项目基础设施和生活区主体结构施工、墙体砌筑等已基本完工。
据项目办陈主任介绍,文山铝土矿与全国驰名的广西平果大型铝土矿属同一矿带,矿石质量好,工业有价性高。2008年,云南冶金集团看准文山的铝土资源,抢滩文山,投资46亿元在文山成立了文山铝业公司,开工建设年产80万吨氧化铝项目,此举为改变云铝资源、产品两头在外的现状,完善云铝产业链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文山氧化铝项目是文山州建州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5亿元,税利10亿元,可解决就业人员1万余人,可带动年货运吞吐500万吨,形成每天200辆车往返文铝的大物流。更为重要的是,依托丰富的铝土矿资源,马塘工业园区将以氧化铝为龙头,大力发展电解铝、铝型材、铝合金及后续深加工产品,成为名符其实的“云南铝都”。
在文山新型化工业激昂的乐曲中,“云南铝都”的红盖头正徐徐掀开,浓妆亮相。目前,一个集聚上下游产业,产业链不断延伸,以铝工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将在大通道上崛起。
在整个“十一五”期间,文山州抓住我国进入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工业园区这一平台,把州内区位、资源、产业发展秉赋最好的“文砚平”地区作为率先发展的优势区域,在新高地战略中提出构建文山市为龙头,以砚山、平远卫星城为支撑的“文砚平”三角经济区。就是在这样的战略思考下,马塘工业园区着眼于利用全州8县丰富的矿产资源、特色产品和区位优势,以文平、文蒙、文马公路文山段为轴线,以马塘镇为重点,规划建设了冶金片区、特色产品加工片区、铝产业片区、冶金工业延伸片区、煤炭工业片区和建材片区等专业片区。截至目前,园区已先后引进了20多户企业落户园区,涌现出文冶、天龙、金和公司等一批产值过亿、利税超千万的骨干企业,呈现出经济总量迅猛增长,产业聚集发展的态势。
马塘工业园区是文山州“十一五”期间在工业园区建设中的大手笔,同时也是文山州“十二五”战略中“1347”区域发展总体规划中7个工业园区的处女作。
依托园区建设,构筑产业的新高地,是文山州实施“工业强州”战略中最具亮色的又一成功经验。
麻栗坡,过去一个似乎与硝烟紧密相连的地方。
2006年,一场矿业整顿攻坚战的硝烟渐渐散去。
通过阳光招标,福建紫金集团以强大的资金实力、世界一流的矿冶技术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竞争对手中胜出,拥有了麻栗坡县钨矿独家开采权。从此,麻栗坡老君山南温河就有96家大小“矿主”曾经“盘踞”的37平方公里矿山不再“硝烟弥漫”。
“两年后的今天来看,当初选择麻栗坡县选择紫金是选对了。”一落座,麻栗坡紫金钨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阙朝阳就扳着指头兴致勃勃地说出了建厂以来取得的三大亮点:阳光整合、资源利用和社会责任。
阙朝阳告诉记者,入驻麻栗坡3年来,福建紫金公司投入14亿元资金收购了麻栗坡南温河矿区上百个矿权及实物资产,投入6亿元对矿区重新规划,关闭了200多个小规模的、落后的、不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采选系统,新建了2座尾矿和3套采选系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麻栗坡紫金公司入驻麻栗坡以来,投入5000多万元资金,完成钻孔5万多米,在麻栗坡县开展已知大型钨、锡矿外围及新区的矿产远景调查和矿产勘查,独建了整装勘查“麻栗坡模式”,成为我国地质找矿中的一面旗帜。通过“整装勘查”,公司目前已探明麻栗坡钨金属控制储量30万吨,比进入前的7万吨增加了23万吨,一跃成为全国同行业前三甲,成为全国钨金属矿山整合中投入最大、成效最明显的企业。同时也使麻栗坡钨矿规模达到特大型规模,为文山建设新的国家级钨、锡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
麻栗坡矿业通过整合矿产资源、延长产业链条、探明储量有序开采,有效杜绝了野蛮无序的开采行为,实现了矿山资源的科学可持续利用,探索了一条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科学开采的路子,显现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0年,麻栗坡紫金钨业完成工业产值4.5亿元,占全县的四分之一,税收1.3亿元,占全县的三分之一。
“我们承诺要在麻栗坡县参与建设100个新农村,如今已经完成了38个,'十二五’期间,我们争取让更多的老百姓早日享受到新农村的实惠,探索建设'和谐矿区’的文山路径。”阙朝阳说,“十二五”期间,麻栗坡紫金公司的目标是力争实现年产量一万吨,实现100亿元的产值。
“十一五”期间,文山州大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华联锌铟公司、紫金钨业公司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矿业企业在资源整合中快速崛起,构筑起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产业大聚集带来产业大升级,矿产资源开发形成的产业链,已经成为文山经济效益最显著的亮点,做强做大冶金化工产业已成为文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正是看好文山的矿产资源优势,云铜、云天化、冶金、昆钢、煤化这些省内与资源有关的大集团,都把触角伸向了滇东南的这片处女地。
依托生物资源优势
“生物谷”串起黄金产业链
清晨时分,文山三七国际交易中心,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天繁忙的交易已经开始。在毗邻三七交易中心的文山三七药物产业园区,一群身穿无菌工作服的工人们正在忙碌着,特安呐、七丹、人羞花、金达利等以“三七”配料为主的系列产品通过生产流水线源源不断进入成品车间。
“轻工抓三七”,这是文山州在依托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探索集群化发展的成功尝试。
从“三七之乡”到“中国七都”,再到“中药生物谷”,在新型工业化中,文山州涌现出了一个全国独一无二,完整的三七产业集群,形成了以三七、八角、草果、油桐、辣椒等农业特色优势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体系。
“十一五”期间,文山州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培育生物产业的机遇,按照“轻工抓三七”的发展思路,使三七这个文山独特的优势特色产业从15亿元增加到30亿元,通过三七加工的工业化带动了三七种植业的产业化。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文山成为三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红土地上,不仅有秀美的山川、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更有以文山三七为代表的丰富的特色生物资源。上世纪末以来,云南省把文山三七产业作为18个生物资源开发的重点项目、“云药”现代化重点项目、“国家中药现代化”项目给予扶持发展。
在推进三七产业规模化发展中,州里围绕“做大规模、做强企业、打造品牌、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以加快三七药物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为切入点,通过技术创新、资源整合、扶持龙头和招商引资等措施,着力加大三七产业工业化发展。
“十一五”期间,通过“三七产业园区”这一平台,围绕打造“中国七都”和上百亿元产业的目标定位,有效整合文山三七加工、信息物流、科技创新、三七基地和产业基础五大产业链,使全州三七产业生产要素有效聚集在文山三七药物产业园区,构建了完善、紧密的产业发展链,实现了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了以特安呐、金泰得、七花、金不换、金达利、人羞花、古林天然药业公司7户规模以上的三七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达70亿元,三七皂甙年提取能力达到400—500吨的生产规模。2010年,三七药物产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26.29亿元,工业总产值11.25亿元,税利3亿元,园区开发效益开始显现。
三七加工的工业化带动了三七种植业的产业化发展,目前,文山州种植三七面积10余万亩,其中GAP基地9万亩,有机三七示范基地6000亩,年总产量900余万公斤,年农业总产值达18亿元。在流通领域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文山三七国际交易中心,市场年销售三七800万公斤,其销售网络覆盖全国17个大中药材市场,500余家国内以三七为原料的生产企业,来自这一市场的三七基本覆盖了国内所有省市,和以日本、东南亚为主的国外市场。今年年初,文山三七又实现了电子交易,文山三七交易由传统迈入电子时代。
通过电子交易,“南国神草”——文山三七正在展现光芒,走向世界,造福人类。
以工促农,推动文山州农业产业化的全面发展。“十一五”期间,文山州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吸引优势企业入驻,形成聚合效应,使全州以三七为主,涉及辣椒、甘蔗、八角、茶叶、畜牧、蔬菜、油茶等一批特色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使产业的结构、特色、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文山三七产业园区不管是基地建设、企业发展、项目开发、科技创新、产业基础等方面均实现了重大突破,全州形成了金泰得、七花、金不换、金达利等7户骨干企业,培育出了以特安呐为代表,资产、年产值和年销售均超亿元的一批大企业。使文山三七有了大市场,促进了大流通,带来了大发展。
通过以工促农,文山一举成为我国最大的三七原料种植基地,一个全国独一无二,完整的三七产业集群已经出现在文山。
文山州委书记李培日前表示,文山州在桥头堡新高地战略中,要充分发展文山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优势,聚合全国乃至世界生物高新技术,在新型工业进程中,将三七、生物制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力争将生物制药开发列入国家和省的重点发展规划,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有关部门参与的形式,实施创建“中国文山中药生物谷”战略,串起文山州特色优势产业的黄金产业链。通过未来5年的努力,将文山以三七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打造成我省最具亮点特色的优势生物产业,使生物资源开发和生物产业成为文山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