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一支全副武装的沙皇军队排着整齐的队列通过彼得堡的爱纪华特大桥,军容严整,步伐一致,然而瞬间惨剧发生,大桥断裂,人马坠河。这样的悲惨事件在历史上曾多次上演,其罪魁祸首就是共振。所以后来军队行军经过桥梁时,长官会命令士兵“便步走”。
在经济发展中,也会有类似的现象发生。多项政策的叠加会产生放大振幅的作用,取得比预期要大得多的效果。当然,这种共振有正向的,也有反向的。
2008年底到2009年初,为防止中国经济加速下滑,实现“保八”目标,国务院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到2010年底增加投资4万亿元。并陆续出台纺织业、钢铁业、汽车业、船舶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轻工业、石化产业、物流业、有色金属业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在促进汽车消费方面,提出小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财政补贴、以旧换新补贴三项政策。还有的分析认为,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持续投资,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使城镇居民人口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有所增长,为汽车消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
措施的目标是实现“汽车产销稳定增长,2009年汽车产销量力争超过1000万辆,3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然而实际实施下来,2009年国内汽车总销量超过1300万辆,同比增长46.15%;2010年汽车销量再次创下历史新高,突破1800万辆,同比增长32.37%。
国家的政策刺激对车市止跌回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短短两年时间,中国汽车年销量翻了一番,从900多万辆增加到1800多万辆。2010年年底,《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认为,中国汽车不是市场低迷的问题,而是增长太快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高增长的中国车市消费是不正常的,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汽车销量能够有10%的增长就已经很好了。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刚性需求与潜力逐步提升,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等政策肯定会取消。中汽协部门负责人称,现在国内汽车消费刚性需求与潜力逐步提升,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对汽车市场不会有大影响。
诚然,仅仅是取消三项优惠政策,可能不会对汽车市场有很大的冲击。但是今年一季度汽车销售量仅仅同比增8.08%,有的媒体惊呼“寒潮来袭,车市拉响警报”。这有些令人疑惑:刚性需求如何疲软了呢?其实应该说需求是刚性的,但是市场是弹性的。除了三项刺激政策退出之外,整个宏观形势也发生了180度的转向,从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金融收缩,多次提高准备金率及贷款利息,压缩贷款增量,以抑制经济过热。今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通胀压力增大。4月7日,国内成品油价格第二次上调,北京97号汽油每升已经涨到8.36元,创造历史新高。拉登之死,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下跌,我们侥幸躲过5月9日的涨价窗口。还有人认为,汽车购买力在2010年过度释放,透支了今年的市场。
有的主流经济学家告诉我们: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只要坚持在国家层面采用市场引导和宏观调空手段,就能避免市场调节的共振现象发生。然而实际情况没有那样简单,就像汽车高速行驶会出现转向过度一样,政策的调整也会矫枉过正,于是出现共振。所以,汽车产业及消费政策应该保持相对稳定,以避免市场的大起大落。(来源:盖世汽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