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动向:据基金公司介绍,现今半数基金经理在外了解上市公司业绩,担心7月披露的年中中报显著低于市场预期。
上周经济数据发布后,市场对下一阶段经济形势的看法分歧加大。乐观观点(目前的主导观点)认为,尽管目前存在诸多负面因素,比如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回落,但这主要是由调库存引起,实际需求并未大幅下滑,因此下一阶段的政策基调仍应是紧缩。
基本观点:在下一阶段政策面临两难的情况下,经济下行的风险大于通胀风险;通胀值得关注,但由政策紧缩过度而可能导致的经济快速回落(暂不使用“硬着陆”)更值得关注。
表1 近十年三次宏观紧缩周期
|
02-04年 |
06-08年 |
09-11年 |
原因 |
粮食 |
猪肉 |
蔬菜 |
GDP、CPI |
CPI -1.3~5.3%
上涨28个月
年均GDP 9.7% |
CPI 0.9~8.7%
上涨23个月
年均GDP 11.0% |
CPI -1.8~5.4%
上涨20个月
年均(估)GDP 9.7~9.8% |
政策基调 |
超常规刺激 |
刺激政策逐步退出 |
常态化 |
政策力度 |
2次提准
1次加息 |
19次提准
7次加息 |
11次提准
4次加息 |
到目前为止,应对此轮通胀周期的政策力度介于前两轮之间。如果下一阶段紧缩力度过大,则很可能出现年末经济增速较年初明显回落。
基本观点的依据:
一、实际利率
银行间的7天质押回购率(银行间市场利率)目前处于低位,大约是2.7~2.8%,银行间资金流动性较好。但实体企业感受到的实际利率却接近2007年底(即上一轮加息尾声时)的水平,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很大。此轮紧缩的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双管齐下,导致尽管现在的经济增速弱于上一轮宏观紧缩周期,而实际利率却接近当时水平,由此认为,加息应该接近尾声。
二、GDP、CPI、PPI的波动节奏
在2007-2008年的宏观紧缩周期中,GDP于2007年第二季度见顶,CPI于2008年第一季度见顶,PPI于2008年第三季度见顶,CPI较GDP、PPI较CPI的见顶时间分别晚2~3个季度,因而,CPI和PPI为较滞后的经济指标。如果将此滞后的经济指标作为依据,制订的货币政策可能也是滞后的。在此轮宏观紧缩周期中,GDP于2010年第一季度到达阶段性顶部,之后逐步回落,而到目前为止CPI仍处高位,预计见顶时间在2011年第二季度,PPI的见顶时间则可能更晚。由上一轮紧缩周期推导,下一阶段紧缩政策是继续还是暂缓,需要谨慎考虑。
具体到钢材这一中间需求占很大比重的行业,在2008年1月至8月间,原材料库存大幅上升,而此时也正是原材料价格高企之时,之后金融危机致使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大量钢厂、贸易商出现账面亏损。因而,实体企业在宏观经济形势明朗之前,操作要谨慎。
三、库存波动情况
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来看,从去年全年至今年第一季度,库存在持续地大幅增长,即大部分市场参与者认为原材料价格的涨势将继续。可以预想,只有在市场价格下跌至成本时,才可能出现“去库存化”,而此时企业也势必处于亏损。在国际市场上,原材料价格已出现连续暴跌。此种风险值得关注。
四、房地产销售回落的影响
就全国范围来看,虽然由于保障房项目,4月份的新开工面积仍保持高增长,但销售数据则出现下滑。由于开发商资金普遍紧张,预计在销售负增长之后的2~3个季度,土地购置、新开工面积等数据也将出现负增长。关注房地产销售回落对房地产市场开发行为的影响。
五、地方投融资平台(特别是县级)资金链的状况
2009年“铁公鸡”项目大量开工,彼时贷款较容易,而部分地方特别是县级投融资平台由于缺乏经验,申请的贷款期限短于项目建成需要的时间,导致现在资金紧张。地方特别是县级投融资平台的资金会不会出现硬缺口,需要密切关注。若这部分资金链出现断裂,则很可能被作为经济政策转向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