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是开发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苏北开发区应与苏南同台竞技。”徐州市委常委、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秦景安,对记者提出的“苏北的开发区如何转型升级”问题,回答开门见山:“我们要通过创新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建设对外开放的先导区、产业升级的示范区、创新创业的活力区、生态宜居的新城区。”
今年以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一路高歌,1—5月份,全区实现业务总收入737.6亿元,同比增长45%;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1.6亿元,同比增长36%;完成财政收入(不含基金)31.35亿元,同比增长127.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100.8%,是2007年全年的2.4倍,比2008年全年多出4.22亿元;提前两个月完成上半年财政工作目标。
初夏,总投资25亿元的100万千瓦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奠基,投资20.2亿元的大吨位装载机智能化制造、投资13亿元的混凝土搅拌机械项目,在这个国家级开发区陆续开工建设。
徐州开发区经过6年的“二次创业”完成历史性跨越,去年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立下了新一轮发展目标,要用3年时间使经济总量翻一番超过2600亿元相当于过去18年的总和。
项目纷至沓来,各种资源和环境承载“相形见绌”。
“如何利用更少的资源力促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苏北的开发区在创新驱动上能有什么作为,怎样才能与时代共鸣、与苏南共舞?这是我们徐州开发区人苦苦思索、奋力求解的一个大课题。”秦景安说。“不可能靠资源倍增实现经济增长倍增,必须创新观念、创新发展路径!”在全区上下达成了共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转型升级作为鲜明导向,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化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以工程机械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扬起猎猎风帆,前不久徐工斗山大马力发动机项目首台下线的发动机,一举改变目前国内工程机械大马力发动机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与此同时,新兴产业方兴未艾,由加拿大归国博士叶庆炜领衔的技术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首枚早期检测和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生物导弹”,经中科院检测,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据介绍,徐州开发区已在苏北率先搭建了以工业设计、生物技术、认证检测、人力资源服务等为主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先后出台了10多个扶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增到6%。已建立国家和省级研发机构36家,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58个,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他们制定出台低碳经济发展新政,强化低碳绿色招商及其产业链培育,并高标准编制高铁生态商务区、中德东方鲁尔生态产业园、徐州低碳产业园概念规划;加快建设燃控节能环保产业园、力晶半导体产业园、清洁技术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等功能园区,为集聚低碳产业项目搭建了良好平台。
目前,这里的低碳产业,基本形成了光伏光电、风电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三大组团”,仅去年新批外资项目中,来自“三大组团”的低碳产业项目总投资占新批外资的比重近50%。目前,全区骨干低碳企业已发展到20余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0家;2010年低碳企业累计实现工业销售收入近200亿元,增幅达到70%以上;现在,艾德强茂100万千瓦太阳能电池组件、晶旺LED晶片等项目正加紧建设徐州开发区将成为最具发展竞争力的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