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严厉调控下的上半年住宅土地市场寒气逼人:上半年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成交面积161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成交楼面均价为1451元/平方米,同比下跌13%。
不过,6月住宅用地市场出现反弹:成交面积达2883万平方米,环比上升17%,同比增加10%。
住宅用地降温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住宅用地每月成交楼面均价均低于去年同期。1~6月分别下降14%、18%、6%、32%、11%和12%。综合下来,上半年住宅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1451元/平方米,同比下跌13%。
住宅用地总体冰冷之下,全国十个重点城市,除了广州、深圳与南京三个城市住宅用地成交面积同比上升,北京、上海、重庆、天津、武汉、杭州、成都七个城市住宅用地成交面积分别同比下降38%、5%、34%、66%、4%、23%和22%。
此外,房企拿地步伐大幅放缓,如“新国八条”出台后的2~5月,首创置业、富力等房企没有在土地市场拿过一块地。而擅长逆势拿地的保利地产,2~5月的拿地费用仅为35.7亿元,尚不足该公司2010年平均每月46.5亿元的拿地费用。
土地市场6月反弹
然而,6月后的土地市场却演绎出了一部绝地大反弹的好戏。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6月各地大量推地,致使6月成为今年供应量最大的单月。全国13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面积达13285万平方米,环比增加43%,同比增加50%;最终成交面积冲至9516万平方米,环比增加38%,同比增加64%。其中共推出住宅类用地面积达4203万平方米,环比增加38%,同比增加7%。最终成交509宗,成交面积2883万平方米,环比增加17%,同比增加10%。
对于6月以来的地市大反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与上海知名地产评论人陈真诚的沟通中,对方将其归因于“地方政府急了”,因此增加土地供应,一为完成年初制定的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二为补充土地财政所需。
陈真诚的分析并非没有依据。
以北京为例,前5月北京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的非保障房住宅用地量仅为87.4公顷,而《北京市2011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显示,今年北京市政府计划供应的非保障性住宅用地量为1220公顷。也就是说,前5月,实际完成的非保障房住宅用地供应量仅为年度计划量的近7%。
地块成交量的下降,也相应地减少了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北京中原地产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非保障房住宅地块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为75.4亿元,仅为去年同期463.7亿元的近16%。
陈真诚指出,下半年,在地方财政与年度供地计划的压力下,地方政府还会坚持6月以来的大量推地策略,但调控背景下,土地成交楼面价可能继续走低,因此,下半年土地成交量上升与成交楼面价走低的趋势或将继续下去。从中长期来看,地价的走低,会传递至房价,从而利于地产调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