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期受到经济增长减速影响,中国消费需求出现阶段性减弱,而且不排除继续恶化,出现超预期跌幅的可能。但中远期局面却并非如此,依然货紧价扬。
成本支撑钢材价格高位运行
一段时期内经济减速、需求放缓将会导致钢材价格向下调整甚至是较大幅度调整,比如自去年以来的多次阶段性调整,以及今后还会出现的调整。
最近宝钢又下调7月钢材出厂价格,需求也进入淡季,都使得钢材市场短期面临下行压力,行情看空气氛增加,比如上海螺纹钢主力合约价位有可能逼近4300元/吨,即便如此,一般也不会出现持续性的深幅暴跌,比如下跌30%,甚至50%,就像上次世界金融危机时期那样。而且调整过后,市场行情还将震荡向上,不会长久停留在低价格水平之上。
今后钢材价格所以继续高位运行,除了需求长期旺盛,供求关系总体偏紧之外,还在于生产成本推动,在于美元与“商品货币”汇率的双向推动。
生产成本有增无减。世界铁矿的开采历史,实际上是“先易后难”的历史。也就是说,先开采成本低的矿藏,后开采成本高的矿藏。
随着大量矿藏被逐步开发,以及需求量的逐步增加,那些埋藏浅、易开采、品位高、质量好的矿藏所占比重下降,人们更多地转向恶劣开采条件的矿藏。同时,劳动力价格、能源价格与环境保护费用的不断攀升,也使得铁矿石与钢材的产出费用相应增加。
近期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使用税草案正式公布,将铁矿和煤矿的税率设定为利润的30%。预计世界矿业巨头会提升相关产品价格来对冲税收成本,势必推动中国铁矿石、煤炭进口成本增加。
有人粗略算了一笔账。假设澳大利亚铁矿石企业将矿石提价15%,中国钢铁企业要多掏50亿美元来为澳洲矿产资源税埋单。如果其他国家的铁矿石跟风涨价,中国钢铁企业增加支出将超百亿美元。在成本不断提高的支撑之下,铁矿石与钢材价格重新回到以往的历史低位已无可能,即便是暂时性产能过剩也将如此。
美元与“商品货币”汇率的双向推动。
已经占据国民收入很大比例的天文数字债务与财政赤字以及借此获取更多战略利益的美国政府的“乐见美元贬值”方针,构造了美元长期贬值基础。另一方面,美元信任危机导致各国外汇储备多元化,大量增持未受财政危机、债务危机冲击的加元、澳元、雷亚尔、新西兰元等“商品货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全球外汇储备中非美元资产的占比正在逐步提高。受其影响,上述“商品货币”势必进一步升值,进而双向推高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铁矿石与钢材价格,至少使其处于高位运行态势。
能源产品价格的逐步理顺与环保费用的增加。应该说,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能源产品价格是较低的,企业的环境保护费用也明显偏少。近期国务院已经批准发改委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报告,预计今后国内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加快理顺,比如提高能源价格、提高水资源价格、加大资源税收力度以及环保要求的逐步严格,也会增加相关成本,对国内钢材价格形成支撑。
政策紧缩力度或放缓
为了稳定物价水平,有关部门已经陆续出台了多项紧缩政策。有迹象表明,宏观紧缩可能已近尾声,至少是要进入一个观察期。
最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中国遏制国内通胀方面的努力已经奏效,价格上涨趋势正得到控制,国物价水平下半年将稳步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国务院前副总理曾培炎也表示,他赞同中国通胀已经遏制。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6月22日就指出,“经济已出现滞胀苗头,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应适可而止”。著名学者厉以宁也认为,如果紧缩货币流通量过了头,很可能会出现产品供应链的断裂和企业资金链的断裂,“滞胀不是没有可能”。
紧缩力度开始减弱,已有迹可循。6月22日,央行于年内第二次暂停了常规央票发行,并着手进行逆回购,从而为商业银行注入流动性。估计因此注入得资金有5000亿之多。加上外汇占款及信贷派生存款,未来两个月内流入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也超过9000亿元。7月6日,央行宣布自7月7日起加息25个基点。这是去年10月启动价格紧缩工具以来第五次加息,一年期贷款利率和定期存款利率分别达6.56%和3.5%。
与此同时,财政部也推迟原定于6月27日招标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受其影响,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和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开始有所下降。
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紧缩政策退出的预期正在强化。当然,在宏观基调并未改变、尤其是物价涨幅还可能创新高的情况下,从紧政策调整更多地是逐步微调,不可能骤然退出。
紧缩力度的放缓,有利于钢材需求增加与价格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需求紧缩力度减缓的同时,有关方面又加大了对于保障房建设的推动力度,也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减速所引发的钢材需求不足得到弥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