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山东有了30天电煤储备的保障措施,但面对严峻的煤炭供需形势,这显然远远不够。据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卜昌森介绍,山东省实有煤炭可采储量不足40亿吨,最大产能1.5亿吨/年,20多年后山东将面临无煤可采的境地。 随着用煤量大幅增加,为应对供应紧张形势,一些省份开始采取多种措施优先满足本省煤炭供应。一是采取各种手段限制煤炭外流,二是增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 前些日子的电荒虽有缓解,“缺煤”的尴尬却日益凸显。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通报显示,我国煤炭供需平衡仍比较脆弱,受天气变化、水电出力、运输不畅等外部因素影响,区域性、时段性的供需矛盾不时出现,煤炭供应平稳运行面临压力。 同时,煤炭流通格局出现新变化。近年来,东部发达地区煤炭需求大幅增长,一些原主要煤炭调出省(如河南、安徽、山东)煤炭外调量大幅减少,调入量大幅增加,有的省区已经变为净调入省,区域调节难度加大。 面对此种现状,包括山东在内的一些煤炭大省正在多方找煤。 电煤储存量达27天 山东省经信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史玉明28日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目前,山东的煤炭供需基本平衡。尽管近期天气持续高温,但全省沿海八大电厂的电煤储存量依然维持在27天以上,能够满足全省用电需求。 据史玉明介绍,为了应对夏季可能到来的电荒,山东省在今年3月份即着手实施30天电煤储备战略,力争在今年5月31日达到这一考核标准。但是,随着后期气温逐步升高且下雨频繁,给用煤和储煤管理带来不便。为减少企业运营和管理成本,目前企业正稳步减少电煤储备,但总体上仍然保持电煤储备量在15天以上。 尽管山东有了30天电煤储备的保障措施,但面对严峻的煤炭供需形势,这显然远远不够。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理事长王战军表示,煤炭流通格局的变化将影响区域煤炭供需平衡,并导致华东、华中等地区煤炭紧平衡态势延续。以往,河南煤炭供应湖北、湖南,安徽煤炭就近供应上海、江西、江苏。今后,长距离煤炭外送压力增大,特别是煤炭调运难度增加。 “以前内蒙古的煤炭基本不出北京局,随着京沪高铁的开通,客运货运线路分开,我们正考虑是否可将内蒙古的煤炭经北京局再往南运,从而缓解目前的紧平衡状态。”史玉明说,目前铁路运输的煤炭占山东省外煤调入的60%左右,如果能够在上述线路获得突破,将对山东煤炭供应产生重大利好。 海路方面,去年山东经海路调入1800万吨煤炭。而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便已达998万吨。山东省经信委预计,全年海路调入煤炭有望达到2000万吨。另外,山东正积极协调秦皇岛港、天津港等港口,使煤炭可经海路直接运抵山东烟台电厂、百年电力、威海电厂等沿海发电企业,保证山东煤炭供应;在公路方面,山东也积极协调运力,多运煤炭。 多方开辟“煤路” 多方运煤的背后,是我国煤炭区域格局和流通格局的新变化。 据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卜昌森介绍,山东省实有煤炭可采储量不足40亿吨,最大产能1.5亿吨/年,20多年后山东将面临无煤可采的境地。 然而,近年来山东省耗煤量以每年2000万至3000万吨递增,预计自2010年之后每年耗煤量将达到3亿吨以上,每年需从外省净调入2亿吨以上,并且对外省煤的依赖度会越来越大。 “从2003年山东就变成了煤炭净调入省,河南也在去年成为煤炭净调入省,陕西、山西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史玉明表示,山东现在的煤炭来源地已经开始向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转移,不仅运输距离变长,而且环节也增多,多方开辟煤路已经成为必然之选。 据导报记者了解,随着用煤量大幅增加,为了应对本省煤炭的供应紧张局势,一些省份开始采取多种措施优先满足本省煤炭供应。一是采取各种手段限制煤炭外流,如明令加大上马电厂、煤化工等煤炭转化项目,二是增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有煤炭专家调研称,目前国内有13个省份采取经济、行政命令等措施限制煤炭出省。 史玉明表示,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明令禁止地方出台措施限制煤炭流通,目前山东并未出台限制措施。每年山东有近1/3的煤炭外运出省。“一些优质精煤和焦煤主要供应南方的一些钢铁企业,而质量稍次的煤炭留做本省发电使用。内蒙古、山西等供应了山东大量煤炭,我们也不应该限制自己的煤炭输出。” 对于山东在省外开拓的煤炭资源,史玉明表示,这些煤炭资源除一部分就地消化外,剩余的部分也基本运往距离较近的地区。“如果把新疆的煤炭运往山东,成本就太高了。”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