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蔡 进
一、当前的钢铁市场形势
对当前的钢铁市场形势和宏观形势,确实比较复杂。看法很不一样,宏观层面对市场,对经济的看法是一种看法。微观的又是另外一种看法。从市场上来讲,比如说做建筑用材的和做板材对市场的看法不一样,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对市场的看法也不一样。每次到兰格的会上,总觉得很难讲,倒不是说刘总给我出难题,是因为兰格抓市场走势的时候抓得很准,往往是在市场有变化的时候,或者市场处在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的时候,他来开会。我觉得在这么一个环境下组织一个交流,这对在座的各位企业家们提高对市场的认识,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当然不是说我讲得怎么样,关键是大家一起交流,对认清市场、把握市场确实是非常好的机会。
我也只能从我们所掌握的宏观层面,或者从行业整体层面怎么看待市场和经济形势,谈一下个人的一些看法。
钢铁市场增长适度
首先从钢铁市场形势看,我觉得有三个方面需要把握:
一是要把握好市场的发展的水平,或者是增长的水平。这个很重要。就是你怎么来判断市场增长到一个什么程度,这个水平是高还是低,还是比较适度。这个判断应该说对自己的经营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是比较高,就说明它有风险,如果是比较低,经营就有机会。如果适度的话,你从适度增长或者合理增长过程中间,怎么把握宏观政策对钢铁市场的影响。每一个企业自身的经营,应该放到行业的层面,甚至放到宏观的层面考虑把握,这样可能更好。
我个人感觉到,发展到现在,钢铁市场的发展水平或者增长水平,我的判断是适度增长。跟我们整个生产资料的情况大体相一致,或者说生产资料的市场增长更主要的,钢铁处在一个主导的地位。有这么几个方面反映出市场是适度增长的,一个方面,首先是需求。在任何时候都要判断需求变化情况。从需求的情况看,我们所统计到的1-7月份的国内钢材市场需求是4.8亿吨,增长11.7%。这个数据虽然是回落的,但是11.7%的增长水平不低了,高于GDP的增长水平,也高于其他的,或者是跟汽车、制造业行业增长水平比,应该是高很多很多了。相对来讲,行业之间的发展并不是很平衡。11.7%,我个人觉得,从需求的角度来讲,是处在一个适度增长的空间。
第二个方面,我们从供给上来讲,供给的增长,这个可能大家更熟悉,这是统计局的数据,1-7月份粗钢的产量4.1亿吨,增长10.3%。但是,行业里面,或者是企业跟企业之间,刚才说了,宏观和微观之间、生产和销售之间,对这个10.3%的认识不一致,有的说很高,是产能还在继续扩张、继续过剩的格局反映出来。有人说10.3%的增长还是比较合适的,我个人倾向于后面的观点。10.3%从供给方面表现出来的市场增长也是比较合适的。有这么几个方面能够反映出来。
第一,从当前的供需之间的平衡关系来讲,10.3%的增长水平,并没有造成供大于求,或者是前几年明显供大于求的格局。整个市场的供需关系是合理的,供需之间基本平衡。从当前的情况来看,10.3%的增长水平并不是产生了过剩,或者过快的情况。
从发展的趋势来看,10.3%也是符合我们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的。钢的产量增速趋缓,并不是当前的一个短时期的阶段性的情况,实际上从去年的4月份以后一直在回落,形成一个归落的趋势,回落到今天10%。我个人感觉到,这种回落的过程中间,形成的10%是合理的。一定不能强求钢铁产量的增长是一个非常陡峭的回落,这对市场发展并没有好处。今天看到一个报道,年初大家预测今年钢产量6.5亿吨,增长不多,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个行业恐怕波动就会很大,就要出问题。也可能10%的增长水平可能还是偏高,但是一个趋势。一下子回落到5%以下,或者更低,不现实,不合理,也浪费很大。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今年的钢铁产量增长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是合理的,是适度的。现在没有人说再高点更好,但是不能指望它一下子降到哪儿去,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转型也是需要时间的。
第三个方面,我觉得从价格的角度来讲,也是适度增长的。我们有一个生产资料的价格统计,包括钢铁的价格指数。这是我们跟国家发改委一起做的,没有发布,主要给有关部门提供的一个价格监测系统。兰格应该也是我们监测系统的成员之一,他们也单独给发改委提供一些价格方面的信息。从8月份的钢材价格看,环比增长0.98%,同比增长14%,跟年初比增长4.1%,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13.8%。从反映的价格时点来说应该很全了,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总的来讲钢材市场的价格是回升的,是一个上升的趋势。但是这个上升又是合理的,比年初增长了4.1%,尽管同比增长14%,但是翘尾因素很高。4.1%,一方面反映出来,跟我们的CPI比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也就是说,钢铁价格的上涨并没有引发通货膨胀的压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就是把我们钢铁市场的价格放到宏观层面考量,应该说是适度的,没有超过CPI的增长幅度,没有因为钢铁市场的价格变化而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另外一方面,它又在回升,4%点几。我参加钢铁的会比较多,走到哪儿都觉得很难挣钱。但是从我们的统计数据来讲,还是挣到钱了。可能利润的空间缩小了,但总体上,特别是建筑用材上,应该还是挣钱了。所以说,从行业发展来讲,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贸易商,应该还是有钱可挣。这个价格还是不错的。
还有一方面,就是下游的消费者,建筑工地也好,生产企业也好,他们也能够承受这个价格,没有感觉到这个价格高到哪里去。不像前几年涨得很高,成本压力很大,当然总体的成本压力也很大,也可能这几年大家承受力比较强了。
所以说,从价格的角度来讲,应该说整个钢铁市场的发展还是适度的。
供需关系,1-7月份需求增长11.7%,供给增长10.3%,整个钢铁市场的库存,到目前来讲,跟去年同期相比,还是一个回落的趋势,或者我个人感觉是处在一个合理偏低的水平。尽管8月份有些统计数据好像反映出来有所回升,但是回升的幅度并不是很大。所以说,整个市场的供需是基本平衡的。既然市场供需是平衡的,说明市场的发展也是合理的,也是适度的。
最后从效益的角度讲,生产资料的流通企业主要还是做钢材的,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的效益情况或多或少能够反映出钢铁流通企业的效益情况。据对重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统计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重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销售利润率上半年是2.43%,比去年同期增长了0.6个百分点,这个水平相对来讲应该不错了。我们应该看到生产企业的利润率是在不断地压缩的。我们的利润水平现在来看,空间还在扩大。当然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不一定是因为经营主业所形成的利润。作为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包括钢铁企业来说,总之,上半年的利润情况还是不错的。
所以,我要讲的第一个认识,对当前钢铁市场第一个判断,还是要看到钢铁市场总体上来讲,今年以来是保持了适度增长的增长水平。换句话说,我们后几个月的经营,就是在一个适度增长的大环境下做决策的。比如说适度增长,对价格的判断,你恐怕要判断它再有多大的上升空间,这种判断恐怕要出现误解,价格涨很难涨到哪儿去。这是应该做出的判断。另外,需求是不是有更多的增长?既然是适度的,你要它增长很多,也很难。所以说,我们的经营决策应该是基于这么一个适度增长的行业环境下做。
钢铁市场增势趋缓
对市场第二个判断,叫做增势趋缓。
我用8月份的钢铁PMI指数对增势趋缓做一个简单的解读。从8月份的钢铁PMI指数来看,已经回落到50%这个临界点了。上个月是54.4%。这种回落应该给以关注。我刚才讲了,第一要看到现在是适度增长,第二要看到增势在回落。
PMI指数是5个单项指标加权组成的,其中有新订单指数,反映需求的,生产量指数反映供给的,还有反映就业的。我们就说生产量和新订单,我们所看到的,钢铁市场的PMI指数回落到50%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市场的需求可能会出现回落。钢铁行业的新订单指数8月份已经回落到57.5%,回落了9.7个百分点。这种大幅度的回落,今年来看,应该说已经不小了。所以说,整个市场发展趋势区域回落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需求在回落。
特别是,我们看到出口需求回落也比较明显,本来已经很低了。上月是47%,这月回落到44.7%,在上个月比较低的水平上又进一步回落。大家对钢铁PMI的判断,50%是一个临界点,50%以下,说明这个市场开始进入一个收缩期,我觉得至少阶段性市场出现调整的可能性就很大。
所以说,无论是反映市场需求新订单指数还是反映出口需求的出口订单指数都低于了50%,一个是47%,一个是44%。这种情况下,就应该给以一定的警惕,或者你的经营要有一定的调整。
不仅如此,实际上生产企业面对当前的市场形势,也在开始,或者正在做调整。那就是他对原材料的采购也在放缓。从8月份钢铁行业的采购量指数来看,已经回落到50.6%,从52.1%回落的。至少可以反映出来整个生产企业从8月份开始,他们的排产量,至少从采购的角度做微调,或者是做一定程度的调整。我们流通企业面对这个形势,恐怕对市场的研判也要做重新的评估。
特别是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购进价格,从54点几,重新回升到62%,是不是预示着成本还是要推升。这很难说。当然这是从另外一个思路考虑的,从成本的角度考虑的。从市场供需,特别从需求角度来讲,市场进入调整的可能性很大。
7月初的时候,我和刘总参加过一个五矿的会,会议休息的时候,跟他简单地沟通了市场形势。我就觉得钢铁市场目前的状况应该做一些调整了。现在做调整是比较主动的,也是比较合理的。要不然的话,就像刘总讲的,市场从四五月份以后都是超稳定期,老这么绷着并不是很好。所以应该做一些调整。特别在8月份,主要是8月份了,借着夏天做检修,做一些调整,非常好。但是现在看起来调整并不是很充分。
所以,我根据第二个判断,增势趋缓,特别是市场需求出现比较明显的增势趋缓的迹象,我个人感觉到9、10、11、12四个月中间,可能钢铁的行情,或者说市场的走势,恐怕会在某个时间段内出现阶段性的调整。金九银十会不会有,这确实要商榷。现在也太复杂了,不能很肯定就一定怎么样。但是金九银十这个概念应该说比以往任何年度都含糊,不能说没有。
市场走势现在来看,从数据分析来讲,应该是很可能进入到调整。另外,我个人感觉到,当前市场的状况,做一定程度的调整,本身就是很合理的事情,不调整反而不合理。所以说,这个方面提出来,和在座的企业家们商榷交流。
这是第二个判断,增势趋缓,特别是由市场需求的趋缓做出一个市场可能会进入到一个阶段性调整的初步的预判。对不对,大家去把握。
钢铁市场结构性变化比较大
第三个方面,我就感觉到市场的结构性的问题比较突出,倒不一定是矛盾。结构性的变化比较大。现在的特点是什么?生产性的需求比较疲弱,所以说你的板材卖起来就难。基建性需求比较旺盛,所以说现在看起来建筑用材做起来买卖来还是比较可以。但是这种结构性的问题是表面的,要深入地看,不仅仅要看到今后几个月,还要看到今后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变化,它的趋势。一方面我个人感觉到生产性的需求疲弱,反映出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开始进入到一个转型期。所以说,制造业的增长,或者倒过来说,对钢材市场的需求增长趋缓的局面,恐怕不仅仅局限在今年,明年、后年是不是这样,大家一定要关注。
制造业处在转型期的核心在哪儿?就是自主创新的能力能不能实现,我们国家提了七大新兴产业,叫做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就是要升级。这七大新兴产业,先不说科学不科学,但是要由现在的产业结构转型到以七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是需要时间的。不是说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就能够实现的,这里面的核心就是自主创新。当然这也是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必然出现的一个转型的过程。很正常。但是对我们的经营,对我们的市场,对我们钢铁市场的发展,或者说对在座的企业家们的经营来讲,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刚才刘总说的,你还要抱着现在的观念看市场,抱着现在的经营方式做你的买卖,就很成问题。所以说,在我们钢铁行业里面就形成了生产性需求比较疲弱,就是因为制造业在转型。
第二个方面,出现了基建性的需求,或者基本建设性的投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所以说我们的建筑用材就卖得好。但是我们也要深入分析,基建性的需求是好,我们在经营过程中不能仅仅认识到建筑用材还是比较好的,我明年就干这个了。你要分析,分析什么?建筑用材为什么好?我觉得主要还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保障性住房的投资需求,今年是比较集中,1000万套,而且集中在现在这个阶段。还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需求2万亿。这两个方面的需求拉动了我们建筑用材的增长,实际上也掩盖了很多基建项目增速回落的情况。比如说铁路7月份投资是负增长的,虽然负增长不多,毕竟是出现了负增长。
这些投资需求的增长统统来自于一个方向,就是政策拉动。政策主导的市场,一般来讲都不大可持续。哪有那么多的财政资金投入到这个方面?所以必须有一个转换,通过财政性主导的市场,向市场内生需求转换。什么时候实现了这个转换,我们的市场需求才有稳定的、可持续的需求。
否则的话,我建议做建筑用材的永远要绷住这个线,或者更主要要盯住政策性的变化,而不是盯着市场。没有说它不好,就是说你要盯住一个什么东西,盯住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哪个方面?当前来讲就是政策。政策变了,你就跟着要变。
这种结构性的变化的问题,恐怕反映出来对市场的影响可能更深远一些。
这就是我对当前钢铁市场的三个判断。一个总体属于是适度增长的,第二增速是明显放缓的,特别是需求。第三是结构性的变化所引发的市场的变化是比较深远的。
这就是我讲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当前的钢铁市场形势。
二、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实现转型升级
那么怎么看待这个市场?今后的市场怎么去把握?我觉得要从近期和远期把握。近期来看,要把握钢铁市场,既然从钢铁市场本身来讲,它还是比较适度的,我就觉得当前要把握钢铁市场不在于市场的内部,而在于市场的外部环境。是市场的外部环境在左右当前的钢材市场。不像以前了,以前比如说产量过度增长,成本过度高,价格过度波动。现在价格超稳定也不好。
把握经济增长
外部的环境,我建议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要把握经济增长。把握住经济增长,也就把握住了钢铁市场的需求,这个很重要。从当前的经济增长情况看,我觉得增长的水平也是适度的,9.6%也是适度的。但是增长的趋势确实也在趋缓。从目前来看,从我们制造业PMI指数来看,到8月份是50.9%,环比增长了0.2个百分点,并没有多大的意义,虽然被媒体炒作得厉害。但是我们内部说,这个月回升的0.2没有很大的意义。因为需求也没有回升,供给也保持比较平稳,回升一点点。主要还是原材料的库存回升比较多。也可能反映出来生产企业需要去增加一些投入,增加他的产量,后续表现出来的产量可能要增加一些。但是我个人感觉,更主要还是因为资金的问题。资金跟不上,所形成的订单,你要交付这个订单产品的话就不能交。所以说原材料的库存也就相对增加了。因此也就造成了PMI指数上升0.2个百分点。因为原材料库存指数占整个PMI权重是15%,增长1%,正好是0.2。所以,它没有多大的意义。
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新订单指数8月份为51.1%,从今年的3月份以来,需求一直是回落的。这里面也反映出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就是要针对过热的需求,或者泡沫性的需求,就是要抑制这个。所以形成了回落的趋势。但是这个回落成了趋势性的回落,就要关注了。
更要关注的,我觉得还是出口需求。制造业的出口占我们国家的出口一大半以上。制造业出口特别是这个月回落相当大,已经在50以下了,如果下个月还是在回落,那我们国家的出口形成的压力就比较大。这也跟当前的国际经济进一步复杂化,世界经济增长进一步趋弱直接相关的。这些方面要好好地把握。
还有一个就是小企业,小企业增长比较困难,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都比较困难。8月份小企业PMI指数也就是47%点几,很低。
小企业问题三个方面,一个方面要拖经济的后腿,小企业上千万个,量大。另外,小企业对社会问题影响很大,或者民生问题,最直接的就是就业,当然还有老百姓的收入。还有一个,它还影响政治性的问题,非公经济的发展你持什么态度?到这个份儿上,你支持是怎么支持法?你支持小企业发展,或者不支持小企业发展,实际上是你这个政府对非公经济的一个态度。这不是我抬高的,我也是归纳一些经济学家的说法。所以说,小企业问题很复杂。经济层面来说,小企业不景气就会承接不了中型企业、大型企业的订单,因为你已经形成了供应链关系,不管是不是比较成熟,是不是比较规范,供应链关系已经有了。小企业没有钱承担不了大企业的订单,特别是国外的订单,就没有办法。就会从末梢一直延伸到主动脉,对经济影响就比较大。这方面有关部门,特别是国务院的有关部门,包括总理、副总理都非常关注。好在最近虽然小企业困难仍然在,但还是有点气色,最低的时候是PMI指数是45%,那是7月份,反映的是6月份的数。
这样一来,经济增长的情况有了这样变化以后,社会上对这些增长的看法也有不同。大概四个方面:
一个方面叫做缓增长。上半年大家比较一致的,10.3%太高,确实经济增长速度要缓一缓。但是现在是不是要缓?这就不一致了,仍然还有一部分人说还要继续缓增长。他的理由是你还增长9.6%呢,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讲的是8%,你还有1.6个百分点可调控的空间。所以有人还是坚持要缓增长。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提出要稳增长。所谓稳增长,就是从10.3%较高增长率已经回落到10%以内,应该说整个经济回落的趋势还没有改变,你要实现8%也好,还是8点几也好,你要预留时间,你要通过时间换空间。不能静态地说现在10点几,如果再继续缓增长,到四季度有可能8都保不住。所以提出目前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应该是稳增长。还有人提出保增长,这是个别了,人数不多,但是权重很大,包括北大的厉以宁7月份就说保增长,还不保增长怎么行,到时候就是滞胀,滞胀就是中等收入陷井。还有是促增长,跟保增长意见差不多,但是程度不一样,也就是说当前的经济增长没有大问题,但是要考虑到后续还会进一步下跌,所以要促增长。这是给宏观调控从增长的层面上提出的建议。一字之差对宏观调控来说,就是差别很大。如果是采取缓增长的建议,那你整个宏观调控还要继续趋紧。如果你政策趋向稳增长,当前的宏观调控力度就不应该继续加大。如果是保增长、促增长的话,宏观调控就很难保持稳定性了,就要掉个个儿。从比较趋紧的宏观调控政策,要重新反过来,逐渐地在政策层面放宽松。
所以说,经济增长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采取什么样的趋向,对宏观调控至关重要。这也是我的归纳,都是在有关宏观调控部门,开形势分析会,挺有名的专家提出来的。现在基本上还是采取缓增长和稳相结合,倾向于稳增长的政策趋向。这是我的理解。政策目前也是这么走的。
另外一个影响,我觉得要看通货膨胀,因为不管怎么样说,政策的取向,温总理说了,不变,还是要以控制通货膨胀为主要任务。而且从当前来讲,通货膨胀压力仍然比较大,现在CPI是6.5%。这个月应该不会超过6.5%。我看媒体上也都这么评价。但是,不管怎么样,恐怕8月份CPI不超过6.5%,也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宏观调控政策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通货膨胀。
但不是说半年多下来,在通货膨胀中间没有效果,或者说没有变化,其实变化是很大的。我个人感觉,通货膨胀或者CPI的上涨应该说开始越过峰值了,也就是说6.5。是不是还再涨个0.1或者怎么样,我们不管它。6.5基本上是一个峰值。
第二,抑制通货膨胀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我就感觉到要有一个进程,不是说涨了就一下子压到3%、4%的目标。不是那么简单。我们应该按照经济规律调控,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从历年的价格变化来看,总是要经历三个阶段,一个是比较快的上升期,一个是高位趋稳的平台期,还有到明年1月份以后,自然就下来,第三个阶段就是回落期。从现在来看,通过前一段的宏观调控以后,过份上涨的趋势基本上得到了控制。这应该是宏观调控的效果。应该看到这个效果,当然我们老百姓感受不一样,因为猪肉、菜涨得太多,涨了50%几、20%几,所以就感觉物价涨得很厉害。其他的没有这么厉害,被平均了。那是另外一回事儿。所以说已经得到了基本控制。
现在的价格走势应该在一个高位的平台上运行,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如果说宏观调控一味地压下来,这要付出很大的增长代价。因为你没有别的政策可行,你还要实行更为紧缩的货币政策的话,必然牺牲掉增长,也可能带来物价的一定回落,但是这样是不是合理?我觉得这样做一是不符合经济或者价格运行的基本规律,不符合经济的基本规律,另外是不合理,因为现在9%左右,再预留一点今年也就是9.2%、9.3%的水平。这么一个经济增长水平给你留下的调控空间并不是很大,总不能因为价格把经济增长压到8%以下,那就很容易进入到中等收入陷井。一定要保经济增长,在这个基础上控制物价,而不是不计其余地控制物价。现在的中央调控政策也不是这样的。
所以说,我就觉得既然价格走势是大体上有三个阶段,我们的物价宏观调控政策也应该是三个方面,一个是控,控制物价过快增长,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另外一个是稳,就是提出一定的物价政策,关键要控制新涨价因素,不要再有新涨价因素,在这个基础上使价格运行一段时间。第三就是治,治理不仅仅是货币政策,更主要是居民的分配政策,这是一个长远的问题。产业政策,哪个地方有短板就得加大力度支持,比如说农业,等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治理。
所以说,从目前这个阶段来讲,应该说通货膨胀已经进入到一个高位平台期,越过了峰值。这样以来,我觉得第三个方面我们要考虑的就是政策取向。
有了前面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分析以后,我觉得政策取向,现在应该是比较明朗了。政策取向从上半年的缓增长,控通胀,逐渐转为稳增长,稳通胀的水平。现在来看确实政策的取向也是这么走的。发改委的秘书长在8月份的时候就提出来要稳增长、稳物价、调结构。温总理上次在佛山的会上也讲过了,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论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也提出来要稳定物价水平,没有说要降物价水平。我觉得这样是比较科学的。
贸易商一定要转型升级
从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的形势来讲,我觉得第一位就是从宏观调控取向来看,我觉得这样一个取向对我们钢材今后几个月的趋稳走势还是有一定的利好因素在里面。但是,往往经济运行的规律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特别是刚才讲到的市场需求,形成了这种增幅趋缓的趋势是不是通过稳增长、稳通胀的政策取向就能力抑制住,还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才能看出来。
回过头来说,在这么一个情况下,8月份以后的年内的钢材市场走势,总体来讲是稳中趋缓。在这个稳中趋缓的过程中间,恐怕有一个阶段性的调整,在哪儿调现在也不好说。调整也是合理的,应该做一些调整。往回调,不是往上调。从整个宏观环境也是这么所反映出来的。
简单地讲,长远来讲,特别我们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我们企业的经营一定也面临一个转型,至少你现在要有这个认识。我个人感觉,整个生产资料,包括钢铁市场开始进入后扩张期。大家都感受很深,市场增长速度在放缓,你的利润空间也在缩小,你还用现在的思路、方式经营企业的话,恐怕是不适应的,所以要转型。
现在要转型,现在有一个时髦的说法,就是从贸易商转型升级为一个物流商。这种提法当然很好,但是我个人感觉到所有的贸易商都转型为物流商不现实。在这个过程中间,恐怕是淘汰一批,转产一批,有一部分现在开始多元化经营,可能其他的产业比经营钢材贸易好得多。还有就是转型一批,从贸易商转型为物流商,甚至其他方面。不是说做物流就一定能够挣钱。实际上很纠结。现在来看,有很多的贸易商挣钱,买了一块地,搞了一些生产加工设备,做了一些仓库,投入很大,收益很小,回收期很长。你要靠这个转型,没有足够的资金不太可能。而且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买块地做这个事情。所以,我个人感觉到,现在说贸易商一定要转型物流商,不是所有的都能够转型。
但是有一个问题一定要注意,就是现代物流的方式,一定是所有的贸易商都能做的。我在佛山会上就讲了这么一个认识,这个认识应该还是合理的。我们现在的贸易商所做的事情,主要还是一种交易的行为,市场交易行为。他所实现的就是钢铁商品的价值。我个人感觉到,完成了商品的交易,实现了商品的价值,这只不过是流通的起点。真正要实现流通的全过程,最根本的是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这个商品能用。有些专家说批发市场是我们的创举,国外没有。实际上这个观点也不尽对。我们叫批发市场,人家叫物流基地,因为我们做一切市场都注重于商品的交换,一买一卖挣钱了,至于说这个商品是不是使用了,他不管。所以说我们的批发市场往往就是一个交易市场,没有批也没有发,你只不过把商品的价值交换出去了,你在交换过程中挣钱了。国外做这些东西,拿一块地一定不是这么做,他注重的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所以他做的是物流基地,他不拿那个金贵的地仅仅做交易,而是用那块地做物流的节点,做配送,做加工,做在物流流通领域的附加功能,然后千方百计以最快的速度把商品送达到客户的手里面,让商品完成使用价值。所以说,实际上都有,都是拿那块地做事,只不过我们更多考虑交易,人家考虑的是使用价值。我们的流通商在做买卖的时候也是一样,国外真是叫流通商,也不一定是物流,也有做贸易的。我们是叫贸易商,不能叫流通商,因为你只完成了商品贸易那一点,整个流通过程我们并没有管。换句话说,在流通过程中间所形成的你能升值的那些功能,你没有用上。所以就显得我们挣钱很难,越来越难。
有一个是完全对的,就是不一定贸易商都能够转型为物流商,但是贸易商一定要转型为流通商。我的意思是,你一定不仅仅考虑到商品的交易,实现商品价值的问题,你一定要替客户考虑如何实现使用价值的问题。只有这么考虑了,你的服务链才长,你的附加功能就长,你可以利用流通里很多的功能实现你的商机。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一位在座的贸易商,都要注重用现代的物流方式来解决你的转型问题。这个物流方式主要要实现三个方面,不是要你去买地,或者你买地不仅仅是现在的做法,现在的做法就是买块地就是一个所谓的物流板块,和其他的业务割裂开来,交易是交易,物流是物流,这种做法一定不能挣钱的。特别是房地产现在的风险也很大,一下子降下来,别说你那么一块地盖仓库还没有挣钱,买地的钱都缩水了。你采用物流方式一定是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用现代物流的方法形成你整个企业的网络体系,网络不是那个仓库。网络是从你的上游企业开始,一直到你若干个或者上千个下游企业。再包括你企业本身所形成的网点,这叫网。把这些网要用物流的方式整合起来,整合你的服务,整合你的业务,形成络。归根到底要用现代物流方式构建你的流通渠道,简单地说,就是从上游企业,比如从钢厂,到你这些通过物流方式构建流通渠道。没有这个,你还是像现在这样,价格没波动,我们踩不到点了,不能赚钱了,今后的价格波动就是小。在价格波动很小的时候,你还是高了卖出,低了买进,卖给谁也不管。也没有所谓的流通渠道。
在这么一个过程中间,我个人感觉到,我们现在的贸易商有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抓不住客户。就在那个批发环节里面转悠,今天高了卖出去,明天低了买进来,至于卖给谁,是一个游离状态。这个今后恐怕不行了,一定要成为流通渠道。用流通方式构建流通渠道,我们贸易商最根本的就是要抓终端客户,你的终端客户越多,你的经营就越稳定。现代的生产方式也在改,由批量化向精细化转变,精细化就是小批量、多批次、低库存、少环节的特点。你在这个特点里面抓不住终端客户,就很难做。所以,一定要用现代物流的方式形成业务网络体系,构建一个业务的流通渠道,当务之急就是要抓客户。
另外一个方面,要用现代物流的方式优化你的业务流程。这个业务流程不是你公司本身的业务流程,而是整个的从买到卖到用的业务流程。也就是说你从钢厂到你的公司,到你的贸易商,再到客户,这么一个过程中间的整个环节的优化。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上次在佛山也举过,国外现在讲零库存,供应链条件下的零库存。零库存是理论上的,国外也做不到。但是,我觉得通过优化你的流程能够做到低库存是没有问题的。比如说现在的状况,生产企业有生产企业的库存,流通企业有流通企业的库存,下游企业客户有客户的库存。上游到你这儿,再到下游,每一个企业都要存一点,这个很浪费,这就体现物流的优势了,就叫做降成本。如果我们优化了流程,把三个库存合三为一,或者合三为二,这样的话就能够降低很多的库存。这对生产企业,对客户,对我们都是有好处的。这是完全能够做到的。现代物流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理念的问题,大家形成共识以后这个做起来很容易。要那么多库存干嘛?某个库存就放在流通企业,你什么时候需要,就给你。国外是精细化生产,恨不得你把东西直接送到他的工位上。哪还说你放到客户的库存里面,他再搬到工位上。现在都不那么做了,那么做成本很高。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想到这个,打动别人,形成共识,这个一定能够做到,做到这一点,你的流程就优化了,就有巩固的流通渠道,有稳定的供应商和客户关系,你挣钱一定容易。
就是举一个例子,其实有很多,包括运输都一样。所以说,一定要用现代物流的方式优化你的业务流程。第一网络体系是解决你自己的事情,业务流程是解决供应链问题,再就是要用现代物流的方式寻找新的商机,所谓的附加值。这个也很容易。比如说弄一个加工厂,发挥集群效应,大家一起供应一个加工车间,你加工加工,改变一下商品的物理形态就能够挣钱。但是不能说,就把它当做一个专门挣钱的东西。你必须跟你的流程和供应链结合起来,才有用。你不能说别的都不管,就利用这个加工挣钱,那也挣不了多少钱。比如说我们采取不同的运输形态。过去给企业运煤,因为流通功能发挥不好,用汽车运成本很高。用火车运成本就降下来了。等等等等,运输的商品形态也可以变化。
上一次我也举了一个例子,我们在德国看到一个水泥厂,人家是运熟料,然后给他们进行研磨、搅拌,一下子就可以了。那更省钱,省出来的钱就是流通环节挣的钱。比如说给这个企业省5块钱,我做这个服务你多给我1块钱吧,他还省4块钱。这样的话就是充分利用流通领域的功能实现你的价值。
雷诺汽车厂也一样,把音响就交给流通商装,自然就挣了一笔钱,还实现了个性化服务。等等。
如果还在这个行当里面做,甚至还要有所发展,就一定要把自己从贸易商的地位转变为流通商。
说得再远一点,你只有这么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间才能实现自己的尊严,否则你就永远没有话语权。供应商关系和客户关系都稳定了,我们就有话语权,我们上下游企业之间是平等的,不用求人家,甚至人家还求我们。国外都是这样,流通实际上在现代社会,在生产过剩的社会里面,是占主导地位的。而我们国家恰恰没有,问题在于我们放弃了流通,只注重贸易和交易,这个要不转型就不行。
所以,我说不一定转型为物流商,把贸易完全放弃。但是一定要从贸易商转型为流通商,没有这个你不大可能在流通领域站住脚。在流通领域中间,确实要利用好现在物流方式对你转型中间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