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周期较长不等于探底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指出,从2008年到现在,西方国家经济仍处于一个债务整理过程,且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很长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疲弱状态,这是一个很合理的经济现象。“而整个经济在回归到均衡水平的过程中间一定是非常疲弱的,所以这个经济调整和复苏的过程会比较长,但是并不意味着'探底’。
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及研究总监肖耿认为,短期内全球经济面临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如果你把时间跨度拉长的话,我个人认为,全球经济从历史中长期来看,现在应该是最好的时候,也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特殊机遇。”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表示:“我们处于后危机时代,本身的不确定性就很大。”她指出,全球经济增长表面看来是强劲的。“去年,世界经济增长达5.1%左右,预计今年也会有4%左右,但是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上升。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没有就业是最大的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时指出,目前,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加大。
多位专家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认为,当前全球正处于经济复苏期,虽然复苏周期较长,但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全球各国须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复苏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更应承担起责任。而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作为全球范围内越来越重要的经济体,也应通过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等起到经济复苏“引擎”的作用。
量化宽松作用或越来越小
温家宝总理在此次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强调,国际社会要进一步增强信心,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协调,加快建立公正、合理、健康、稳定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各国政府要真正承担起责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主要发达经济体要采取负责任、起作用的财政、货币政策,妥善处理债务问题,保持市场投资安全和稳定运行,维护全球投资者信心。
不少国内外经济学家呼吁,欧美等发达国家应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经济复苏周期中的问题,同时尽量避免对新兴经济体造成过大的冲击。肖耿分析目前欧美各国的政策方向时称:“目前欧美各国通货膨胀压力不大,所以可以量化宽松。未来一旦他们有了通胀压力,美联储就会通过加息的手段控制通胀。”
刘煜辉也表示,未来西方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或在所难免,但是“量化宽松的作用将越来越小”。他认为,目前对于西方等国家而言,有两种应对方式:一种是各个经济体重新调整消费模式,“也就是节衣缩食,慢慢用时间换空间,逐步降低债务”;另一种是出现新的科技革命,但是第二个情况现在还没有看到任何端倪。“所以剩下的就只能靠时间去熬,在漫长的复苏周期中寻找出路。”
刘煜辉认为,虽然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4500亿美元的刺激就业计划,但在美国财政赤字如此之高的情况下,刺激政策向上的空间十分有限,在刺激政策实施的尾声,美国经济有可能重新陷入低速增长。
陈凤英直言:“美国没有把财政赤字当成主要问题,而更希望保证经济增长,所以未来还是有可能实行量化宽松。”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这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起了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的流动性泛滥,也造成全球经济出现“东高西低”现象,即亚洲地区增速较快。但是,如果西方各国仍不解决贸易保护等问题,未来他们的经济还是会出问题,量化宽松的刺激作用将化为乌有。
陈凤英认为,未来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在增大,但并不是已经陷入衰退。“风险预警并不是坏事,因为如果不确定性没有解决,就可能导致衰退。”虽然世界经济依然在复苏的轨道上,但是复苏的速度和动力不够。她还指出,发达国家由于就业率低、经济低迷等执行的长期超低利率政策,会使得我国长期面临非常难的宏观经济调控抉择。
扩内需调结构是最优选择
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多位专家不约而同提到了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复苏“引擎”的重要作用。对于中国而言,应通过扩大内需、经济结构转型等方式打造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专家认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中国的内需将进一步上升。
刘煜辉认为,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已经在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经济结构转型作出调整。“此前扩张型的政策是不可持续的,必然要转向一个相对中性的政策。”
他指出,目前我国各项固定资产投资已经明显出现减速迹象。一方面是宏观决策层主动作出调整,想让经济增长向“软着陆”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有被动的因素,比如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当前高通货膨胀压力等,这些都使我国不得不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步伐。
肖耿认为,目前我国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总需求不够,总供给太多”,而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资本和劳动力价格偏低,导致大家都集中供给。他认为,我国现在面临通胀的考验。导致通胀的因素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但是我们未来必须逐步提高对通胀的容忍度。“因为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较好,老百姓的收入也在增长。”
陈凤英表示,就现实而言,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仍在复苏,并拉动全球经济增长。“与部分西方国家的情况形成'冰火两重天’局面,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对于中国而言,目前的全球经济环境给了我国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在某种程度上,让中国某些过热的经济领域降温;另一方面,西方国家需花费更多精力去应对各国国内问题,与中国的国际矛盾就会减弱。
“新兴市场国家还是有手段和空间去刺激经济复苏的。中国仍需要刺激消费,因为我们不能希望仅仅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她指出,全球产业分工对我国有利,我们应主动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但她也认为,我国仍需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我国仍然面临通胀问题。我们应当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去治理房地产等过热的领域。”
朱民:全球经济不会“二次紧缩”
据媒体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出席于14日举办的第五届夏季达沃斯时指出,虽然目前有人担忧政府、银行、住房等领域未来可能出现不稳定局面,但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会发生“第二次大紧缩”。
朱民称,当前世界市场非常动荡。由于美国10年期债券回报率不到2%,银行业和资本市场流出了很多资金,所以很多人退出了美元资产,而瑞士法郎、日元、黄金价格等持续走高。
朱民表示,目前市场上主要担忧几点:第一,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会否进一步蔓延到银行业;第二,美国财政赤字问题会否进一步蔓延,这将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能力;第三,全球经济会否出现严重的紧缩,去杠杆化的过程会否停滞不前。
朱民表示,目前全球金融银行业的状况稍微好一些,资本充足率稍微比2008年好一些,一个好消息就是公司的金融状况比以前好。所以,是否透过进一步的去杠杆化,来让公司账目变得更加健全,这还是一个未知数。他认为,如果进一步去杠杆化,可以避免更多的动荡,而这需要政策层面采取很多的措施。
李稻葵:温和通胀或长期存在
据媒体报道,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14日在参加达沃斯论坛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中国而言,温和的通胀压力将长期存在。另外,短期内需关注欧洲债务重组,以及由此带来的欧洲主要金融机构波动,这将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
李稻葵认为,目前我国的通胀形势已经温和化。从现在到明年上半年之前,不太可能再出现像今年上半年那样急剧的通货膨胀压力。同时,他认为,通胀将长期化,与此相对应,务实、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也要适当长期化。他表示,相比通胀而言,负利率问题更加重要,更需要着手解决。
李稻葵还认为,本轮全球金融动荡放在一个更大的时间段、历史背景来看,是2008年金融海啸的后续,而公共财政危机的表现是评级下降。
李稻葵指出,欧美国家的主权债务相当一部分在主权投资者的手中,而中国是最具有合作精神的投资者。但应该注意到,在主权债务问题上中国与债务人短期应该合作,但中长期必须进行调整。他建议,中国应将对美债的投资逐步分散到与中国相关的实体经济方面,但这需要美国减少对投资的限制。
余永定:中国经济将继续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余永定近日为国际在线特约撰稿指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将能沿着以往的轨迹继续增长。但是,如不加速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各项改革,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
余永定表示,自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始终是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关注的焦点,中国经济被寄予了世界经济拯救者的厚望。针对“唱衰中国论”,余永定认为,中国经济再次让准备“沽空”中国的投机者失望了。8月的统计数字与中国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期一致:通货膨胀正在得到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可以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将能沿着以往的轨迹继续增长。
他认为,但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中国经济增长对外依存度很高,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中国的投资效率低下、能源消耗过高、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差距悬殊。凡此种种都说明,如不加速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各项改革,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