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分析报告:重组兼并将是重头戏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1-10-28 9:41:21  兰格钢铁

    能源业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热门的话题,对于我国来讲,能源也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它可以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能源消费的大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我国能源业的发展,不断的制定出各种策略方针,以保证我国能源业的战略实施。
  煤炭的重要位置虽然现在已经被石油所代替,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石油的日渐枯竭,必然走向衰败,而煤炭因为储量巨大,加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煤炭汽化等新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煤炭必将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无法替代的能源之一。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1.中国煤炭产业的历史发展回顾
  我国是全球公认的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按国际通用的经济可采煤定义,现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约为50592亿吨,位居世界第二。在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国煤炭工业也在不断地寻求改革与发展。在我国贫油、少气、富煤,能源分布失衡的条件下,煤炭产业成为我国能源供应的支柱产业,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工业整体实力的进步。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煤炭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为世界煤炭的生产大国,煤炭产量和在一次能源需求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变化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虽然我国煤炭资源在全球占比很大,但 1949年产煤只有3000多万吨,连国内基本用煤都不能完全满足。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达到6600万吨,所占需求比例90%左右;改革开放的 1978年为6.18亿吨,1994年为12.40亿吨,所占需求比例保持在70%以上;拉动内需使情况发生较大变化,到2008年,全国煤炭产量超过 27亿吨,占整个能源生产量的76.5%,煤炭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的70%。今年上半年煤炭产量达到13.5亿吨,其中供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的耗煤量升至84.5%。
  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8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从建国后到80年代之前,我国煤炭行业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所有的煤炭生产任务都由国有企业承担,依赖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完全遵从政府计划。
  第二阶段是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的粗放发展时期。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社会经济对作为基础能源的煤炭的需求量猛增,1983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乡镇煤矿的八项措施》的文件。1984年和1985年,政府分别提出“有水快流”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大中小煤矿一起搞”的方针,    截至到1997年底,我国共有大小矿井6.4万处。
  第三阶段是1998年至2007年的整顿治理期。由于前一阶段粗放型管理政策的引导,过低的产业集中度造成供需两端信息传导不畅,市场竞争极度激烈,价格秩序混乱,全行业陷入不景气。1996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了煤炭供大于求的局面。中央在1998年撤销了煤炭工业部,将重点煤矿下放给各地方政府,并针对煤炭行业的问题相继颁布了若干政策,整个煤炭行业进入了整顿期。从2005年到2007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调整产业结构以促进发展的文件法令,使得产业的集中度提高,产业的进入门槛大幅度提高,逐步形成了煤炭,运输一体化经营的巨型煤炭公司,同时这些公司将向下游延展产业链,拓展电力和以煤炭为基础原料的化工业务,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2.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煤炭工业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市场化机制,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的稳步好转,促进了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煤炭企业“走出去”战略取得进展,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然而,我国煤炭工业仍面临消费增长过快、生产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风险和挑战。一些专家认为,未来5年,我国煤炭工业应实现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全面提高科学化发展水平,构建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1. 我国煤炭工业呈现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智敏在日前召开的“2011中国能源化工金三角高峰论坛”上说,“十一五”以来,我国煤炭工业更加注重市场化改革,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注重绿色开采和生态矿山建设,
  注重矿区民生,注重扩大开放,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发展思路,呈现了许多新变化和新特点。
  一是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国煤炭产量由2005年的21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32.4亿吨,年均增加1.78亿吨。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由12.9亿吨增加到20亿吨,主要港口发送量3.5亿吨增加到5.56亿吨。全国煤炭进出口由2005年的净出口4494万吨转为2010年净进口1.46亿吨;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由550亿元增加到3000亿元;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81下降到0.749。
  
  2011年前8个月,全国原煤产量完成23.96亿吨,同比增长12%;初步统计测算,前8个月全国累计消耗煤炭约24.76亿吨,同比增长10%。今年以来,全国煤炭市场需求旺盛,供需基本平衡,价格高位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四五月份局部地区电煤市场出现偏紧现象;七八月份市场价格高位回落;进入9月份以来,煤炭市场再次呈现市场资源偏紧、价格上升趋势。“全国煤炭市场总体呈现煤炭产量、转运量大幅增加,主要耗煤行业煤炭需求旺盛,煤炭库存基本处于正常水平,煤炭出口下降、进口回升,市场煤价止跌趋稳、略有回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等特点。”这说明今年前8个月,我国煤炭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截至8月末,全国煤炭企业库存为5200万吨,比年初增加100万吨,增长1.96%。重点发电企业存煤6168万吨,比年初增加561万吨,增长10%。主要港口煤炭库存2410万吨,比年初增加37万吨,增长1.6%。前8个月,全国累计出口煤炭1091万吨,同比下降17.5%。累计进口煤炭1.04亿吨,
  同比下降1.4%,从煤炭月度进口量环比看,呈逐月回升趋势。全国煤炭进口量由2月份的676万吨增加到7月份的1753万吨。前8个月,全国累计净进口煤炭约9300万吨。
  全国煤炭进出口量对比
  
  此外,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上升、税费增加。前7个月,90家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成本9687亿元,同比增长36.7%;应收账款净值1273亿元,同比下降1.4%;应交税金总额1430亿元,同比增长28.5%。
  二是行业改革取得新成效。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煤矿安全和矿区环境治理成本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国内市场煤炭价格与国际煤炭价格基本接轨。煤炭订货制度也逐步市场化,区域煤炭交易中心相继建立,逐渐形成了煤炭供需双方自主订货、自主衔接、协商定价的订货机制。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建设稳步实施,神华、中煤、同煤等7家大型煤炭和秦皇岛港、黄骅港、广州港等8个港口企业参与了第一批储备基地建设。国家改革煤炭投融资体制,企业真正成为投资主体;煤炭企业上市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5万亿,是“十五”期间的5倍多。
  三是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大基地建设取得成效,2010年全国规划建设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6%。大煤矿产量比重增加,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建成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661处,产量18.8亿吨,大集团快速发展壮大。通过加大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全国年煤炭产量超过5000万吨的企业达到了13家,总产量占全国的40.96%。
  四是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炭科技投入总额1148.5亿元,占总产值的2.75%,实施国家科技大型示范工程项目13个,重点课题近300项,全国大中型煤炭企业科技贡献率达到39.2%。新型煤化工示范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示范工程的首套装置先后建成投产。
  五是煤炭企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神华、兖州、开滦等大型优势企业境外资源开发与合作项目稳步推进,中煤装备、郑煤机(601717)、太重等大型煤机装备制造企业成套设备出口到世界主要产煤国家。
  2. 我国煤炭工业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十二五”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煤炭工业加快结构调整,适应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分析认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还面临着资源保障程度低、结构不合理、环境约束加大、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等诸多挑战。
  首先,煤炭消费增长过快,生态环境约束加大。201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分别占76.8%和70.9%,分别占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的48.3%和48.2%。煤炭消费总量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居高不下,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增大。特别是煤炭资源开发快速向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转移,高强度开发煤炭资源,富煤地区环境承载能力面临挑战。
  其次,资源保障程度低,长期稳定供应难度加大。从煤炭资源勘查程度看,全国已探明煤炭资源量仅占预测资源总量的23%左右,其中精查储量只有1800亿吨左右,可供建井的资源供给不足。从煤炭生产布局看,煤炭产量越来越向晋陕蒙等西部地区集中,今年上半年晋陕蒙三省区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9.4%。从煤炭供应格局看,安徽、河南等原来一些煤炭调出省逐渐转为煤炭调入省,区域性市场调节难度加大,而西部煤炭产量比重过高,运距加大,全国煤炭长期稳定供应带来新的挑战。
  再次,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目前全国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有1万多处,占煤矿总数的80%以上,产量仅占20%左右。调整产业结构面临布局趋同、非煤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尤其是煤化工产 业表现最为明显。多数大型煤炭企业非煤产值超过50%,但80%以上的利润仍然来自煤炭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人才、技术和市场等制约。
  最后,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在旺盛的煤炭市场需求拉动下,企业发展继续保持着扩大生产规模、以规模求效益的惯性思维,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主要源于产量增加和价格上涨,发展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
   3.国内煤炭企业分析
  兖州煤业(600188)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由独家发起人兖矿集团将其四个特大型经营煤矿及与煤炭经营业务有关单位的经营性净资产注入本公司。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兖州、济东两大煤田,总面积399平方公里,地质储量40亿吨,可采储量19.82亿吨。煤炭品种为气煤,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特点,是优良的配焦、动力、化工、造气、水煤浆用煤。兖州煤业的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好,地质构造简单,属于低瓦斯矿井,适于综合机械化生产。
  在2010年度入选普氏全球能源企业250强,在全球煤炭与消费燃料类别中名列第6位,在亚洲煤炭和可消费燃料类别中名列第3位。2010年末,公司煤炭业务总收入达到325亿元。2011年截止到6月底,净利润达5亿元人民币。
  美锦能源(000723)
  山西美锦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焦化企业之一,全国最大的商品焦炭生产销售企业,是以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建材、冶金、电力综合利用为主的集团控股公司,公司始建于1982年,总部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已经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的双认证。业务涉及原煤开采、洗精煤、焦炭、煤气、煤化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进出口业务、铁路和公路运输等九个领域。
  2010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13亿元,净利润达851万元。2011年截止到6月底,主营业务收入为7亿元,净利润达到931万元。
  山西焦化(600740)
  山西焦化是一家集煤炭洗选、炼焦生产、煤焦油及粗苯加工、化肥、甲醇、精细化工、电子科技、化工设计、建筑安装、物流贸易、对外参股等为一体的煤炭综合利用企业,是全国首批82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首批“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企业之一,是山西焦煤集团的子公司和煤焦化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基地。
  公司筹建于1969年,现有职工8600余人,总资产86亿元,主要生产装置38套,年产焦炭360万吨、尿素13万吨、硫酸铵2.5万吨、甲醇20万吨、炭黑8万吨,加工煤焦油30万吨/年,加工粗苯10万吨/年,生产51种产品。公司下设7个子分公司。
  2010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4061.23 万元,净利润 6677.28 万元。2011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4950.88万元,营业利润 10398.71 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 9631.97万元。
  “十二五”规划项目预计投资626.4亿元,届时公司将形成以煤、焦、化为主体,集物流贸易、投融资、电子科技、工程设计、对外服务等为一体的新型煤化工基地。煤炭生产及洗选能力达到2800万吨/年,年产焦炭1500万吨、甲醇180万吨、聚乙烯30万吨、聚丙烯30万吨、炭黑8万吨、煤系针状焦10万吨、年加工煤焦油60万吨、粗苯15万吨、工业萘10万吨、洗油8万吨、蒽油30万吨。预计到2015年公司资产规模达到700亿元以上,销售收入达到508亿元以上,利润41亿元。
  4.未来全国煤炭企业重组兼并将是重头戏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但现在产业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所以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煤炭生产集约化程度、有序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推动现代煤炭产业发展将是重头戏。
  河南、陕内蒙古及新疆将是我国新一轮煤炭产业整合的重要区域,“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矿建设将由过去的重视大中型煤矿建设转为建设大型现代矿井,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煤炭资源丰富的6省区新建、改建的产能不小于120万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佑国在中国能源战略与“十二五”能源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国煤炭产量目标为36亿吨,其中120万吨以上大型煤矿产量22亿吨,占目标总产量的60%,30万吨以上煤矿生产10亿吨,占目标总产量的30%,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产量4亿吨左右,占目标总产量的10%。因此,兼并重组将是煤炭“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内容,国家将鼓励各种所有制煤矿企业和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参与兼并重组。在重组兼并过程中,国家鼓励打破行业、地域、所有制的限制,在行业上,不仅煤炭企业,与煤炭相关行业也可成为兼并对象。因此,这些有利的条件将会给国内一些大型的煤炭企业带来更多新的发展机会,以及更丰厚的利润。
  5.结语
  对于我国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历史、现况以及未来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如今能源紧缺越来越成为经济“瓶颈”、能源矛盾越来越突出,能源争夺越来越激烈的新形势下,煤炭作为一种重要能源,它的生产和供应将影响到国民的生活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稳定情况,所以作为“十二五”规划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国煤炭工业将加快结构调整适应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新一轮煤炭产业整合将促使整个行业在生产效率、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在未来有一个更长远的发展。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10月27河南安阳利源煤焦集团焦炭价格
  • 10月27日河北金鹏煤焦有限公司炼焦煤报价
  • 10月26日河北金鹏煤焦有限公司炼焦煤报价
  • 10月26河南安阳利源煤焦集团焦炭价格
  • 10月25日河北金鹏煤焦有限公司炼焦煤报价
  • 10月24日河北金鹏煤焦有限公司炼焦煤报价
  • 10月24河南安阳利源煤焦集团焦炭价格
  • 鞍钢着力推动煤焦油和废钢加工产业发展
  • 10月21河南安阳利源煤焦集团焦炭价格
  • 10月20日河北金鹏煤焦有限公司炼焦煤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