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中国矿产品进出口总额7045.58亿美元,同比增长34.7%
●上半年,全球矿业并购交易额达710亿美元,同比增长80%,达成1379笔交易,创并购活动最多的历史纪录
11月6日,2011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天津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以来,中国矿业在投资、勘查、生产、进出口等方面均保持稳定增长,矿产品价格也逐步趋向稳定,为中国经济社会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保持良好势头提供了重要支撑。
前三季度中国矿业领域投资2.6万亿元,大宗矿产品产量持续增加
据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介绍,前三季度中国矿业领域投资2.60万亿元中,采矿业投资7542亿元,同比增长17.3%;煤炭采选业投资继续领跑,同比增长24.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同比增长1.5%,其他矿产采选业投资稳定增长。金属非金属冶炼加工投资快速增长,特别是有色金属冶炼加工投资明显增长。
“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矿业投资保持增长,矿产勘查进展顺利,矿山生产稳定增长,矿产品价格逐渐趋稳,矿产品进出口活跃,矿山环境得到改善。”汪民这样总结前三季度中国矿业交出的“成绩单”。
矿业投资的增长源于矿产勘查投入。据汪民介绍,今年前三季度,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360亿元,同比增长33.3%;新出让非油气矿产探矿权851个,主要集中在金、铜、铁等金属矿产。非油气矿产勘查登记面积74.7万平方公里,与往年基本持平。实施矿产勘查项目9600多个,完成钻探工作量1000万米,同比增长16%。在资源开发强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大宗重要矿产保有储量仍实现了较快增长。
此外,前三季度,中国非油气矿产开采设计总规模达到145.4亿吨/年,同比增长4.6%;新出让非油气矿产采矿权3949个。生产原油1.54亿吨(同比增长2.2%)、原煤26.91亿吨(同比增长11.6%)、焦炭3.22亿吨(同比增长13.8%)、铁矿石9.46亿吨(同比增长24.5%)、十种有色金属2586万吨(同比增长11.2%)、黄金259吨(同比增长4.2%)、磷矿石5725万吨(同比增长30.6%)、水泥15.1亿吨(同比增长18.1%),大宗矿产品产量同比继续上升,煤炭、十种有色金属、水泥等矿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国内矿产品供应能力持续提高。
矿产品价格逐渐趋稳,进出口活跃
2011年以来,中国矿产品价格逐渐趋稳,矿产品进出口活跃。中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前三季度实现7045.58亿美元,同比增长34.7%。今年前9个月,中国进口石油2.19亿吨,同比增长5.2%;进口煤炭1.24亿吨,同比增长1.1%。汪民表示,中国将深化全球矿业务实合作,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全球矿业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矿产品贸易和矿业投资体系,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全球矿业市场持续向好为我国矿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全球矿业正在回到健康发展轨道。今年上半年,全球矿业并购交易额达到710亿美元,同比增长80%,达成1379笔交易,创下历史上并购活动最多的纪录。”汪民说。
“澳大利亚在采矿业有独特的优势,我们承诺和中国建立长期的采矿双边关系。中国在过去10年的增长的确是全球资源需求的主要驱动力。”澳大利亚资源能源旅游部长马丁·弗格森说。“尤其是在矿产资源方面,我们相信南非与中国之间将会有非常好的可持续的发展。”南非矿业部部长苏珊·萨班古在致辞中也表示。
“矿产资源全球分布不均的特点,决定了所有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本国资源来实现自身发展,都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完成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说,“我们欢迎国外矿业企业投资中国矿业,同时也鼓励有条件的中国矿业企业积极参与矿产资源国际合作。”
要加快推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矿业发展欣欣向荣,是否意味着从此以后可高枕无忧?
“坚持节约优先战略,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徐绍史表示,将按照数量、质量和生态三者有机统一的原则,加强管理,维护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提高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矿业准入门槛,大力发展绿色矿山,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使矿产勘查开发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让矿业发展实实在在地造福当地民众。
2009年,国土资源部颁布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并针对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连续3年实施以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主要对象的“百矿换新颜”工程。“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共投入资金129亿元,带动地方财政、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500亿元,使治理恢复率迅速提高至30%,有的地区达到了50%以上。
据汪民介绍,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已与21个省(区、市)签订协议,加快推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通过设立示范工程、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等方式,激励、引导矿业企业更好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加强低品位、难选冶、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发展和推广节约与综合利用高新技术,着力解决具有全局意义的综合利用问题,总体提升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