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家电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也是层出不穷。消费者在面对更多选择的同时,频发的家电“质量门”却让消费者备感困惑。在各类家电“质量门”事件当中,有的是产品质量问题,有的是因为标准缺失导致企业钻了法律的空子,还有的则是涉嫌欺诈和虚假宣传。是何造成家电业乱象丛生?这其中的原因令人深思。
家电业“质量门”频发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上海市工商局近日公布了去年第四季度对各种室内加热器质量检测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有11个批次商品被检不合格。而这仅仅是室内加热器行业的检测数据,其他家电子行业的质量情况会不会好一些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早在去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对28类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95款冰箱产品中的4款产品不合格。更早前,家电市场出现了豆浆机漏油、西门子“冰箱门”、松下等离子电视“杂音门”……家电行业乱象似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全国家电业陷入“质量门”的重重包围时,苏泊尔又撞到了“枪口”上。近期,苏泊尔不锈钢锅锰超标的质量风波持续发酵,上周苏泊尔产品被国美电器商城下架。
此前2月16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称,苏泊尔不锈钢锅锰超标4倍,并可导致帕金森症。但苏泊尔对此马上发出公告回应称,公司生产不锈钢炊具产品,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各项重金属析出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中卫生理化指标的要求。
然而,《广州日报》记者从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道外分局了解到的情况却是:去年检出苏泊尔不锈钢炊具80多种型号产品不合格后,苏泊尔方面始终未进行复检。对于苏泊尔产品是否合格的争论,恐怕又是一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游戏,这或许是家电业乱象丛生的一个最好注脚。
中国家电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表示,部分企业为了赚取利润不惜牺牲产品质量,同时国内消费者的品牌意识相对薄弱,对价格更为敏感,因此质量不过关但价格低廉的家电产品仍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国标不完善成家电业乱象主因
企业声称自己的产品合格,但频出的“质量门”又马上狠狠地扇了企业的耳光,这背后的原因值得全社会深思。对此,专家表示,我国部分家电产品无国家标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国家电标准有着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之分。推荐性标准又称自愿性标准。这类标准任何单位都有权决定是否采用。就因为推荐性标准被打上了非强制性的烙印,使其在执行中常常陷入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去年年底在家电领域发生松下等离子电视有杂音的问题彰显出推荐性标准的尴尬。
上海一消费者购买了一台松下55英寸等离子电视有明显的电流杂音,即便将电视音量调至很高仍能清楚地听到。对此,维修人员的解释是:“这是正常现象,每台都是这样的,换了也一样。”
业界权威专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全恩表示,在《数字电视等离子体显示器通用规范》中,对等离子电视电流杂音有明确规定,不能超过36分贝,“不过这并不是强制性标准。”
近几年来,各种家电标准竞相出台。但在这些标准中,除能效标准等少数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外,大多都是推荐性标准,如保鲜冰箱标准、微波炉蒸功夫标准、健康家电标准、家电延保标准等等。这意味着,当家电出现“质量门”时,企业随时可以以这些标准是“推荐性标准”为由而不予理会。
另外,市场不成熟也是重要原因。据悉,目前除了一些知名品牌外,小家电品牌数量超过百种,这类企业往往采取小规模手工生产的方式,研发、设计、生产水平低下,偷工减料,其质量可想而知。
国家监管和行业自律需两头并重
家电产品的质量问题频现,一方面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麻烦和危险,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家电业也会面临更深的信任危机。解决家电产品质量问题不但需要家电企业树立正确的竞争思想,国家监管部门更应加强监管,加快家电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步伐。
据了解,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的市场监管和处罚力度都要轻一些,使得企业的“违规成本”相对较低。产品质量不合格也只是做出下架处理,并无实质性的处罚,没有真正警戒效力。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让违法企业不能生存,应是今后加强市场监管的重点。新标准出台后,也只有加强了行业监督,才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行业长期没有具有公信力、可供企业统一执行的标准,易导致市场概念混乱,这也是目前行业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对很多概念,不仅企业自己说不清楚,消费者更是一头雾水。
因此,只有制定、宣传和实施更具效力且适用于多数企业的标准,才能使标准真正促进行业的升级,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为生产企业、经销商、广大消费者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家电企业方面,加强企业的自律能力也尤为重要。只有当家电企业不以追逐利润为唯一目的,合法、有序的竞争环境才能得以培养,才能推动整个行业良性健康地发展;只有当家电企业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之后,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进而实现家电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本文来源:通信信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