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港口,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带动到底有多大?恐怕,国内再没有比日照港与日照市比肩共荣的例子具有代表性。日照因港而立,因港而兴。作为中国最年轻的亿吨大港、全国铁矿石第一大港,尤其是在“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后,日照港正悄然布局能源板块。随着山西中南部铁路大通道快马加鞭的建设,随着30万吨级油码头和多条输油管线的规划建设,一个国家重量级的煤炭与原油大港,正逐渐掀起盖头来……
抢得晋中南煤炭新出海口日照港或与秦皇岛试比高
2月,临沂莒南三皇山脉铺子山隧道现场,施工人员正在紧张地为一条铁路的建设忙碌着。因为不是客运铁路,很少有人对它的建设投去太多的关注。但这条投资过1000亿元的铁路,却牵涉到国家的能源战略调整,对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它就是横跨山西、河南、山东三省的晋中南重载铁路。记者从中铁十四局获悉,随着2011年底铺子山隧道的贯通,全长1260公里的晋中南铁路全线进入架梁阶段。2013年底通车后,它将是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量最大的运煤大通道。
“这条铁路的东末端就是日照港。它建成后,日照港也将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有两条千公里以上疏港铁路的大港。”日照港投资发展部副部长张亮告诉记者。另外一条就是新菏兖日铁路,其东段就是最早的兖石铁路。
“日照港建立起初,货种就是煤炭。作为兖矿煤炭的出海口,日照港当时在全国煤炭界还是举足轻重的。”张亮说。然而,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大(同)秦(皇岛)铁路的贯通,秦皇岛港迅速崛起,成为我国第一煤炭大港。其港上环渤海煤炭价格指数的波动,甚至成为洞察我国经济的晴雨表。
一条铁路对于一个港口来说,至关重要。“目前我们有4500万吨的煤炭装船能力,而2009年、2010年实际完成煤炭装船量分别为1066万吨、1338万吨,装船能力富余3000余万吨。可以说我们厉兵秣马,正在迫切等候着这条铁路的贯通。”张亮表示。
据了解,山西中南部铁路大通道设计运量2亿吨/年,将承担山西中部与南部的煤炭外运,而大秦铁路承担的是山西北部的煤炭出海疏运。“这比之前绕道渤海湾缩短海、陆运距离1500公里;日照港在保持铁矿石第一大港的同时,煤炭板块也将迅速崛起,成为国家能源战略中新的'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出海口。”张亮心中充满了希望。
原油码头辐射千里东北亚能源大港悄成型
“日照港天然吃水很深,不冻不淤,是巨型油轮良好的停泊地。我们的原油板块也是能源布局中的重头戏。”日照港投资发展部副部长张亮介绍说。目前,日照港已规划3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级别的原油码头,其中一座已于2010年底投入使用。
根据布局,日照港大型原油码头还将主要配套日照-仪征、日照-东明、日照-濮阳三条输油管线规划建设,三条输油管线的总能力为7600万吨,再加上地炼、储运企业以及临港石化基地的原油需求,到“十二五”末日照港原油年接卸需求量将超过9200万吨。
“这三个码头即使全部建成,再加上其他的10万吨泊位,我们还有2800多万吨缺口,急需规划建设新的大型原油码头,为腹地原油炼化产业提供配套服务。”张亮说道。
依靠输油管线的延伸,日照港已延伸到江苏、河南、安徽这片千里腹地。张亮说,“目前日照到仪征管线的输油量有约1500万吨的富余,如果这条全国最粗的输油管线能满负荷输送,未来南京等长江中下游沿线的炼油厂,都可能用我们的油。”
煤炭、原油的双双发力,让日照港悄然崛起成为我国最大的能源港口之一。来到日照港一公司煤炭堆场,大型配煤设备正在不停地忙碌着。陪同的张亮副部长告诉记者,这些煤都是从俄罗斯、澳大利亚、菲律宾、越南进口的,配煤或洗煤后将再转运日韩等国。“不光作为我国的能源出口,我们还要将日照港打造成国际能源中转中心。”
而在日照港岚山港区,6拱连跨的橙色拱桥飞架在湛蓝的海面上,一艘10万吨级的油轮正在卸货,不远处是一片片矗立的储油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规划的实施,为日照港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十二五’期间我们计划投资117亿元,加快原油、煤炭等生产性泊位建设,到2015年力争使吞吐量突破3亿吨大关。”张亮告诉记者。
从渔民到工人看着港长大:“没港前吃顿白面都难!”
时空更迭,小渔村成为亿吨大港;依港而兴,小县城变身海洋特色新兴城市。日照市1982年设港之前,就是一个处在荒滩上的小渔村。日照港的工人张宏是一名渔民出身的港口工人,这位土生土长的日照人见证了家乡这30年来的沧桑巨变。
“以前这叫石臼,一提起石臼,大伙都这么说:打鱼撒网海上跑,到处是石头,粮食收得少,想吃顿白面都很难。其实当时就是这样子。”张宏告诉记者。1982年,历史的机遇降临到石臼这个荒滩渔村,拉开了日照港建设发展的序幕。
“当时石臼有500人进了港,从渔民、农民变成了工人,出海打鱼的家伙什都扔了。”张宏说,“1986年刚开港时一天才靠四五条船,不敢想象现在都是亿吨大港了。过去石臼的荒滩建成了物流园、保税仓库,高楼大厦一幢幢起来了。”
“村变港拆迁补偿后,我们家现在有了三套房子,日子富裕起来。我儿子也进入日照港当了门吊司机。”51岁的张宏一脸幸福地告诉记者。从枕海而眠的海滨渔村,到屹立于黄海之滨的现代城市,日照在港口发展与区域经济同频共振中弹奏出强音。“吞吐量突破3亿吨大关。”张亮告诉记者。
(来源:齐鲁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