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网]武钢要去养猪了?近年来,类似于武钢这种“不务正业”的央企数不胜数,看上房地产暴利,就一哄而上跑马圈地;看上资金紧张,就凭借自己的关系和融资优势,大放“高利贷”;还有跑去搞期权的。有些央企是主动出击,手上钱太多没地花,没有忧患意识,在行情好时大搞内部福利、大手大脚花钱,再看见什么赚钱都要横插一竿子,一遇到危机则要么伸手向政府要,要么“病急乱投医”,搞出一堆笑话。
两斤钢抵不上4两猪肉的价钱,武钢总经理高调宣布进军养猪业,将在武汉周边包下几个山头购买几千亩土地,用于养鸡养猪种菜,并大力发展城市后勤现代化服务业等,以副业帮助主业“过冬”。上游原材料成本、运输物流成本不断攀升,下游铁路、汽车等相关产业均在走下坡路,钢铁业遭遇可能持续数年的“寒冬”,武钢以“多元化”为突破口,追随高盛、联想控股和网易的丁磊等去养猪,这是应急之举还是病急乱投医?
去年中国钢铁产量6.8亿吨,相当于全球总量的一半左右。但因严重供过于求,钢铁业成本大幅增加,上游铁矿石、煤炭等价格高涨,再加上运输物流成本不断攀升;而下游铁路、汽车等相关产业均在走下坡路,导致连续两年,中国钢铁生产行业年销售利润率竟然不到3%。武钢总经理邓崎琳大胆预言,中国钢铁业还要面临至少5年的寒冬,大量中小钢企可能“冻死”。
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算了一笔账,眼下1吨螺纹钢的价格大概是4700元,平均每公斤4.7元,而最便宜的猪肉每公斤已接近26元,一公斤钢材价格抵不上四两猪肉。包括武钢在内的钢企加速布局非钢产业,谋求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显然属于一种应急措施,简单来说就是什么赚钱做什么,本来无可厚非。
但从更长远看,一方面,国内的钢铁企业与国际先进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国内的钢铁企业却将资金投入到与主业毫不相关且竞争激烈的产业,这并非明智之举。钢材业利润虽然在变薄,但在高端钢材上,也就是越是利润高的地方,如特种钢之类的,中国产品因为质量低下而在国际市场上长期没有竞争力。
这也暴露了武钢企业者对战略上的短视,尤其定位上的模糊,是思维上的贫穷。作为中国钢企中的“大块头”,武钢被人们寄予厚望,期待其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杀出一条通向蓝海的道路。但包括武钢在内不少央企就是自作自受,平时不图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一旦遇到变故,就病急乱投医。
养猪真能帮武钢走出困境吗?事实上,养猪这行业非常不适合钢铁企业来从事,因为养猪也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准入的门槛非常低。例如养猪业就会受市场价格波动、疫病频发等问题困扰,还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中国企业乐于搞多元化,要么是一门活计赚了点钱,就动起了其他生意的心思,要么就是主业不给力,拿副业来救场。不过,乐于却未必都善于,搞砸了的多元化例子并不少见。
笔者更为担忧的是,央企如此一窝蜂急功近利的搞“副业”,是否让央企都变得都不伦不类,对中国钢铁业做大做强是否有利?凭一时热情和策略需要,这对养猪市场、猪肉价格稳定和农民利益是否有利?央企以其融资、土地、资金、政策等诸多优势,会否导致“与民争利”?这种资源的乱配,技术的浪费,是否利于这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率?但愿这类不务正业还是少些才好。
更有一些人担忧,武钢养猪是否醉翁之意不在酒?按照武钢总经理邓崎琳的说法,“养猪种菜也是从武钢10万职工吃饭想到的,因为每天快餐供应几万份,肉、菜需求极大,都需大量外采,计划通过种植有机农产品,实现从原材料到终端一条龙”。有人担心,养猪种菜先供10万职工,这实际上是靠着政策、资金优势的央企,将垄断利益内部化,不仅浪费国有政策资源,还存在与民争利。
此外,武钢将在武汉周边寻找合适的山岭和良田,进行农业开发。倘若养猪是假,圈地是真,那么武钢的养猪将会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催生更多的央企不务正业,进军养猪市场,借养猪之名兴起新一轮圈地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