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内蒙古GDP总量突破万亿,且“十一五”期间经济平均增速超过17%,与陕西、湖北、湖南并称为“金砖四省”。 不过,作为资源大省(区),内蒙古未来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克服长期以来对能源产业的路径依赖。 内蒙古上下也深知这一危机。2012年自治区政府将GDP增长目标定为13%,目的是为经济结构调整腾挪出更多空间,而不甘做“卖炭翁”。 但是转型犹如大象转身,道阻且长,内蒙古对此如何应对?3月28日,本报记者专访内蒙古发改委主任梁铁城。 转型战略:依托资源,但不依赖资源 《21世纪》:作为资源大省(区),内蒙古长期依赖能源产业,导致产业结构初级化、重型化、单一化问题十分突出。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艰巨。目前,结构调整的现状如何? 梁铁城:内蒙古把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2011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效初显,全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50%,能源工业投资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比重由2010年的49%下降到2011年的38%,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由47.5%上升到59.2%。两个数据“一升一降”可以反映结构调整的成效。 《21世纪》:山西等资源省份正在谋划经济转型。在GDP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后,内蒙古如何实现经济转型,以避开“资源陷阱”? 梁铁城:过去依靠资源曾经辉煌过的区域,有的已资源枯竭陷入困境。这对内蒙古而言是前车之鉴。如何避免资源陷阱,我们动了很多脑筋。我们的思路是“依托资源、但不依赖资源”。虽然有一字之差,但内涵不同。 资源是内蒙古的优势,抛弃资源而另辟他径不现实。从产业构成看,去年煤炭工业占全区GDP(1.4万亿)比重12%,举足轻重。煤炭产值占工业比重近四分之一,占工业利润的近一半。但单一产业结构有很大的风险,金鸡独立是不可持久的。 内蒙古经济摆脱资源陷阱,首先加快推动资源型产业的延伸升级。去年煤炭产量近10亿吨,外运6.1亿吨,煤炭就地转化不足30%。我们的目标是煤炭就地转化率提高到40%以上,带来更高的附加值。 另外要发挥煤炭资源富集和邻近市场优势,努力构建以煤炭为基础,以能源密集型产业深加工为主导,以“煤-电(风光)-用”一体化为方向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下大力气做好“用”字这篇文章。 第二个方面是,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这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其地位不亚于资源型产业升级,是摆脱资源陷阱的出路。到“十二五”末,力争非资源产业对全区工业经济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成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 第三方面是发展壮大第三产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重点,力争 “十二五”末,现代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40%。 转型路径: 发展煤炭深加工 《21世纪》:今年“两会”期间,内蒙古代表团提出《关于将内蒙古确定为国家级煤炭深加工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议》。现阶段,开展煤炭深加工试验示范有怎样的重要性? 梁铁城:开展煤炭深加工试验示范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富煤贫油少气”。目前,煤炭资源的利用水平较低,环境污染大。适度发展煤炭资源深加工产业,是后石油时代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举措。 其二,开展煤炭资源深加工试验示范,推动煤炭资源深加工项目向能源资源富集地区转移,可以有效解决大量原煤外运给交通运输带来的压力,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 其三,煤炭资源深加工,可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据初步估算,煤制甲醇可增值约4倍,煤制油可增值8-12倍。 其四,煤炭深加工是内蒙古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也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富裕的迫切需求。发展煤炭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平均比单纯输出煤和电增值6-10倍,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乘数效应更大。 《21世纪》:内蒙古发展煤炭深加工有哪些比较优势? 梁铁城:和其他煤炭大省相比,内蒙古有独特的优势,集中在六个方面。首先,煤炭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内蒙古煤炭已探明储量7000多亿吨,居全国第一位,其中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占60%以上,具有大型整装、储存稳定、煤质适宜转化等特点。 其二水资源能够满足发展需求。内蒙古西部地区黄河过境里程830公里,区域内黄河水配给水量58.6亿立方米,目前工业和生活用水仅占8.5%,并已通过实施农业节水工程提供工业用水约5亿吨。 三是资源开发与转化成本低。内蒙古煤炭埋藏较浅且构造简单,开采成本全国最低,煤炭深加工产品生产成本在全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四是地区环境空间容量较大。内蒙古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荒漠化、沙漠化土地较多,草原、森林具有巨大的固碳能力。 五是产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内地能源需求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从单纯要求供应煤炭变为要求提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和化工产品。目前,仅东北三省、京津冀、湖北、湖南等省市与我区签订要求提供煤制天然气的协议规模约300亿立方米。 六是内蒙古具有煤炭深加工升级示范的基础。“十一五”期间,国家新型煤化工五大示范项目相继在内蒙古实施。目前,内蒙古已建立两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围绕煤炭加工利用形成100多项专利技术。 新一轮煤化工发展要占领技术高地,要在原有示范基础上扩大规模,不是简单增加项目数量。 《21世纪》:内蒙古发展煤炭深加工需要综合考虑哪些方面问题,以实现煤化工可持续发展? 梁铁城:首先,发展煤炭深加工必须与国家规划衔接。我们首先要编制立足长远、科学、合理的煤炭深加工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必须置于国家煤炭深加工总体规划之中,服从、服务于总体规划。目前,我们正在国家相关部门指导下编制规划。 此外,煤化工发展要处理好与节能减排和环境发展的关系。自治区大型工业发展的一条红线是,不能取用地下水。一些资源富集的盟市希望发展煤化工,我们研究发现地表水资源不足,坚决不同意发展煤化工。 煤化工必须是零排放、零污染,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人民健康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这一点,我们旗帜鲜明,而且形成共识。我们在下一步发展中,要做到美丽与发展双赢。 |